心理疲劳与过度训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心理疲劳与过度训练田原运动性心理疲劳定义心理疲劳定义问题目前为止仍是心理学家争论的的焦点之一。戴尔和温伯格曾经针对心理学界对心理疲劳所下的定义进行过一个小结,认为这些定义之间有一个共同点:第一,心理疲劳中包含一种耗竭感,包括身体的、心理的以及情感的。第二,这种耗竭感会导致个体对他人反应的消极变化,如冷嘲热讽,缺乏人性化,缺乏精力和同情心等。第三,心理耗竭具有成就感降低的特点,这会导致运动成绩下降之间的恶性循环并使自尊降低进而产生退出念头第四,心理耗竭是对持续压力的慢性反应,这与剧烈压力下的偶然应激状态不同。我们一般认为,在竞技运动领域,运动性心理疲劳是运动员在应对内源性压力和外源性压力时,心理资源及生理资源被不断消耗而没有得到及时补充时所出现的心理机能不能维持原有心理活动水平即心理机能下降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情绪维度、动力维度、认知维度、行为维度和生理维度的改变上。心理疲劳的生理及心理症状生理症状心理症状1.安静与锻炼时心率增高2.安静时收缩压增高3.肌肉疼痛增加和长期肌肉疲劳4.血液中的应激生化指标增高5.失眠6.感冒和呼吸道疾病增加7.体重减轻8.最大有氧功率下降9.肌糖原下降10.消化功能下降1.心境状态紊乱2.生理,精神和情绪的疲劳感增加3.自尊心下降4.人际关系质量的消极变化(玩世不恭,冷酷无情,丧失人格)5.对日常应激的反应延长并消极堆积心理耗竭心理耗竭(burnout)是由于应付训练应激过程中多次不成功努力所导致的一种耗竭性的心理生理反应。心理耗竭不仅损害心理健康,而且还会直接导致运动者中途退出锻炼,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心理耗竭的生理及心理症状生理症状心理症状1.安静与锻炼时心率增高2.安静时收缩压增高3.肌肉疼痛增加和长期肌肉疲劳4.血液中的应激生化指标增高5.失眠6.感冒和呼吸道疾病增加7.体重减轻8.最大有氧功率下降9.肌糖原减少10.性欲与消化功能下降1.心境状态紊乱增多2.身体、精神和情绪的精疲力竭感增加3.自尊心下降4.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消极变化(玩世不恭、冷酷无情、人格失调)5.对日常应激负性反应增多比较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心理耗竭的名称从字面来看有两点不妥,一是过于突出结果性状态(燃尽),二是只含有消极意义。相比而言,心理疲劳似乎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相关现象,其理由是第一,它可以较好的与生理疲劳相对应,分别说明两类相关但又不同的现象及其交互作用第二,与生理疲劳一样,它更容易容纳积极作用,表达疲劳---适应---再疲劳---再适应的适应性意义第三,它更容易体现发展过程,而不是仅仅是突出结果。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心理疲劳是心理耗竭前的状态,心理疲劳没有得到良好的缓解,就会导致心理耗竭。影响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因素影响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或者说是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内部因素:个人的基本特征、个人的人格特征。外部因素:比赛压力、训练安排、社会支持、娱乐时间、经济收入、工作回报等。内部因素有研究表明,很多个人的基本特征都与心理疲劳有关。戴尔和温伯格发现:高心理疲劳水平与领导考虑问题的方式有关。还有研究表明,同情心、外控性、敏感性、情绪化、敌意等与心理疲劳呈正相关学习资源的充分性则与心理疲劳呈负相关与心理疲劳相关的认知因素包括:个人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感知到的社会支持、作为教练员得到的回报以及对压力的认识。这些因素都与教练员的心理疲劳有关最近有研究者提出,自我定向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自我定向理论的两项研究都发现,运动员的内部动机与心理疲劳呈负相关,动机缺乏与心理疲劳呈正相关,而外部动机与心理疲劳的关系并不显著外部因素卡培尔就心理疲劳的压力源问题对教练员进行调查,发现超时工作、工资低、提升机会小、工作条件艰苦、工作满意度低以及同事不和等因素也于心理疲劳有关卡西斯和麦尔伯格的研究发现,教练员长期以来承受着巨大压力,时间的过度付出、角色冲突、项目的男女差异、不被理解和缺乏支持等,既包括自我加压也有为赢得比赛而感受到的外部压力文森特等对学校教练员压力源的时间和性别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这些教练员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学术和经济方面,而且在一个学期的不同阶段压力会有所波动,但没有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普莱斯和韦斯的研究表明,教练员更多的训练指导和社会支持、积极的反馈、民主决策和较少的专制的执教风格,与运动员心理疲劳呈负相关。拉迪克和史密斯的一项研究也表明,社会支持满意感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缓解有积极作用古尔德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认为与运动性心理疲劳有关的因素包括情景需求。对情景的认知评估、运动者的心理、生理反应、运动者的人格和动机因素等林岭对125种不同项目的健将级以上的运动员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则发现影响运动员系心理疲劳的主要因素包括训练因素、环境因素、社会支持因素、个人认知因素。马斯拉克等人提出的匹配理论给了我们新的提示,她们认为心理疲劳是由于个体与工作不匹配导致的,不匹配程度越高,个体体验的心理疲劳就越严重过度训练过度训练是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间过分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累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也称为“过度疲劳”。过度训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运动性疾病。训练与疲劳、疲劳与恢复的关系训练必然产生疲劳,疲劳是训练的必然结果,疲劳不是训练目的,但疲劳是超量恢复的前提。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有疲劳才有训练,有疲劳才有恢复。疲劳与恢复是运动训练中不可避免的一对矛盾,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当训练安排合理、恢复措施得当时,矛盾即向有利于运动员运动技能提高的方向转化,反之,则向相反方向转化,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下降。如果运动量和强度过大,又可能导致疲劳过度,而使恢复速度减慢,甚至出现过度疲劳。过度训练的表现早期(过度疲劳期):早期主要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睡眠欠佳(多梦易醒)、食欲下降、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疲倦、体重稍下降,晨脉稍增加,运动成绩下降、体格检查无异常。晚期的过度训练:如果早期过度训练中的各种不良刺激因素持续存在,得不到有效的修复,病情就会进一步加重,上述症状则会更加明显,并出现一系列全身各系统的反映:1.心血管系统2.呼吸系统方面3.消化系统4.运动系统方面5.其他产生过度训练的原因1.训练安排不当2.比赛安排不当3.其它原因过度训练、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过度训练心理疲劳心理耗竭训练压力模式训练压力对训练压力的积极适应获得训练效益对训练压力的消极适应训练效益滞后疲惫过度训练心理耗竭退缩训练应激综合症正面负面心理疲劳如何控制能动性心理疲劳1.变换训练方式2.变换休息方式3.设置短期目标4.社会支持5.悦纳自我6.营养补充过度训练的治疗与预防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处理的重点是消除病因,调整训练,减轻或改变训练方法,以及对症治疗。1.因训练强度过大而引致的过度训练(克服兴奋过程)2.因训练量过大而导致的过度训练(克服抑制过程)心理耗竭的干预措施Murphy的干预措施:进行过度训练诊断。了解运动员过度训练的生理和心理症状现过度训练问题的运动负荷有多大。通过运动员自己与教练的报告日记,对自己的状况进行调整。通过教育使运动员心理得到恢复。增进运动员与教练的交流。总之,心理耗竭的干预手段多种多样,日益发展。无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都应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出现训练压力的初期,就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干预,避免运动员过度训练产生这种消极压力发展至心理耗竭阶段,从而导致运动员退出体育赛场。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