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何公仙葬之地——紫金坛历代名人歌赋篇紫金坛——是我们练姓开族始祖何公仙葬之地。紫金坛——即今河南沁阳神农山神农坛。神农山(原来叫“紫金山”,自2002经专家重新定位后,改称“神农山”,“紫金坛”也改为“神农坛”)位于沁阳市城区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占地总面积为96平方公里。主峰紫金顶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气势雄浑;三大天门比泰山早154年。这里曾是炎帝神农辨百谷,尝百草,登坛祭天的圣地;也是道教创始人老子筑炉炼丹、成道仙升之所。神农山风景名胜区,现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基金组织A级优先保护区及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山上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春赏桃花烂漫、夏看流泉飞瀑、秋观满山红叶、冬览冰霜玉龙,游走其间,移步换景,恍若人间仙境,令人魄悸魂动,陡然升华。其山势之雄险奇绝,树型之屈曲优美,景层之深奥神秀,当推全国之最。练何公仙葬之地——紫金坛,历代名人在此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歌赋,现辑录几首,请大家鉴赏:【练何公仙葬之地——紫金坛历代名人歌赋篇】紫金坛明•薛所蕴路疑天上出,人在半空行。迎面孤峰起,离云万壑生。秋深霜醉叶,磴转涧通明。最爱王维画,王维画不成。望紫金山有作明•谢榛隔河一带碧嶙峋,薄墓登台注望频。古洞深松归老鹤,金山瑶草侍幽人。泉奔巨壑常风雨,月傍高坛自鬼神。丹倡有期应不负,三花树底醉长春。紫金坛明•魏允贞太行绝壁渺仙坛,磴道笤尧郁几盘。王母洞虚琼佩沓,金龙石碧玉浆寒。阴崖带雪从扶起,远树含云故倚栏。闻说真源迷咫尺,此身犹自系微宫。紫金坛清•范照藜名山高矗紫金坛,登眺游人纵大观。天外双峰相对峙科名伯仲兆云端。诵紫金坛唐•姚合壁立三千仞,坛高接尾箕。顶藏青玉髓,腰系紫金芝。月挂虚皇殿,云封太乙池。洞天人迹少,鹤宿万年松。秋夜紫金坛唐•姚合秋蟾流民彩,斋戒上坛行。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仙飙石上起,海月夜中明。何计长来此,闲眼过一生。登紫金坛绝顶清•范照藜秋林万蹬幻中央,醉自鸿蒙几道肠。谈笑悠然低日影,玲珑忽尔送花香。河声水声吹无歇,岳色天门对不妨。便欲结庐身未老,应向南极抚扶桑。登紫金坛清•张用达壁立危峰万仞孤,振衣绝顶不须扶。撑空独卓中天柱,放眼时有冷风俱。此来游兴逍遥甚,那信神仙住藐姑。曲盘憔径几东西,石蹬旋登棱棱梯。回首尘区疑世远,置身云路觉天低。千重岚翠围栏下,一派钟声落涧西。坐待月明归去晚,要乘秋爽听天鸡。高寒气欲超碧海,三呼嵩岳倚苍穹。渺茫谁记仙人去,呼息庄须帝坐通。遥想下方跷首处,此身端在五云中。福地元坛祠宇荒,一池如卦爱秋光。闲云去作平原雨,老树留径万古霜。时有双栖下白鹤,向谁浩劫问红羊。西峰沐涧原西接,流水犹疑秦八琅。揽胜探玄紫金山郭中兴太行情钟紫金山,群峰参拱出霄汉。老阳修真成大道,金顶展霞翻紫烟。曲么盘盘通玄界,青壑幽幽啼古猿。先哲仙踪今尚在,松鹤雄凤唱大观。中华第一坛——华夏文明沁阳寻根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北部太行山的神农山(原来叫“紫金山”,自2002年起当地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按专家的意见重新定位后,改称“神农山”,“紫金坛”也改称为“神农坛”)是国家AAAA级景区、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之一,因炎帝神农在此设坛祭天并长期居住而得名。2002年9月,14位国内著名考古学家实地考察后向世人宣布:神农山祭天坛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座与炎帝神农有关的祭坛。专家们综合民间传说、历史资料发现,5000年前炎帝神农登坛祭天就在神农山上,确立了神农祭天坛为中华第一坛的历史地位。现在,让我们登上中华第一坛,穿越时光隧道,去探寻人文始祖炎帝神农登坛遥拜上苍及祭祀祈祷的先祖文明。素有中原明珠之称的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面积623.5平方公里,是历史上著名的怀庆府所在地,有覃怀古郡、河朔名邦之称。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如梦如幻的青山绿水,尤其是神农山风景区,堪称北国山水的经典。这里因远古时期炎帝神农辨五谷、尝百草,登坛祭天而成为众多华夏子孙拜炎黄祖、寻华夏根的圣地。灵山圣迹留神农2002年夏季,14位国家及省内的文物考古专家来到沁阳神农山,经过两个月的实地考察后一致认为,神农山顶峰上的神农坛(即“紫金坛”,是我们练姓开族始祖何公仙葬之地)就是炎帝神农登坛祭天的场所。专家考察后发现,沁阳距炎帝神农故里不足50公里,周围93平方公里范围内有136个与神农相关的地名与传说。相传,神农氏为了教百姓种庄稼、医疾病,走遍中原尝百草。当来到怀川太行山时,神农氏见这里生长着1000多种草药,便在此住下,故在山西境内留下了神农城、炎帝陵、神农泉、五谷畦、神农庙、神农井、百谷洞等,在沁阳留下了神农山、神农坛、神农涧、神农庙、五谷台、神农居、神农窟、百草坡等与神农氏有关的地名。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等重点考察了神农山顶峰的神农坛,发现这个祭坛筑在顶峰最宽处,以峰顶自然隆起的圜丘为基础修出层次,然后在中间填土而成。现在,古坛的原貌虽已被毁,但掘坑探查发现,古坛地面以下有30~40厘米厚的积土与少量散乱的草木灰,祭坛周围还出土了元中统二年立的《重修阳洛山记》石碑,上书:“□□穷太素纯精,芒降从于帝喾,罗云祭祝丹。垄实自于炎农。曷若启……抑又禹帝□之事也。奠高山祭川境,周武王告助也。”在海拔1028米的神农山主峰上有一个长200米、宽30米的平台,从南至北排列着南王门、祖师殿、太极殿、玉帝殿等建筑。在玉帝殿北60~90米的地方,是神农山主峰最高、最宽处,建了一个东西宽30米、南北进深22米的椭圆形祭坛,它就是神农祭天坛。其实,神农山原来叫紫金山,神农坛叫紫金坛。怎么确认神农坛就是神农祭天的地方呢?沁阳市文物考古专家邓宏礼说:“炎帝神农选择在这里进行祭祀活动,既是鬼斧神工,又合人意情理。”神农山位于太行山南麓,面积93平方公里,源于山西横向切割的仙神河、云阳河将其分为阳洛、紫金和云阳三大南北走向山脉。阳洛山在仙神河西,自前而后分为重阳、蛟脊、悬谷、沐涧、大壤、龙坛诸山。云阳山在云阳河东,自前而后分为八仙、金伞、云台等山。紫金山居中,前列仙人、临川、大雄三山,中耸女娲、猴岭、紫金、老君、神农五山,后有青龙、大月等山。众山环列,群峰簇拥,神农山一峰突兀,海拔1028米。清代诗人许邦彦写道:“孤峰万丈一飞身,手托日月足踏云。极目四观天下小,高声恐惹上神闻。”神农山紫金顶直插云霄,犹如龙首。从紫金顶向北望,一道山岭像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从舍身崖一跃而下,奔向太行山的群峰之中,它就是白松岭。白松岭是云阳河和仙神河之间的分水岭,一岭九峰,云腾雾绕,海拔最高处1020米,长约11.5公里。白松岭物种丰富,生长着1912种植物,仅名贵中药材就有330种。至于神农山的名字,邓宏礼综合专家的考察结果认为,神农山之所以以紫金山、紫金坛而命名,是有原因的。“有熊氏因榆罔作乱,祷上帝遣金母,命元女授阴符于此。帝遂得策,大破蚩尤。”文中叙述了轩辕与炎帝神农的阪泉大战和轩辕击杀蚩尤的涿鹿之战,文中的“于此”即指神农坛。轩辕两战全胜,且有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学等发明,备受世人尊重,视其为帝,称轩辕黄帝,奉其为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为上,从而取代了炎帝神农,神农仅列左位。春秋时期,老子“天莫之命而常自然”的道学思想确立。西汉初期,人们把轩辕黄帝与老子的哲学思想联系在一起,成为以“黄老”哲学思想为崇拜的主体。作为一种民俗的祭祀活动,宗教思想观念也随之改变,神农山变成了太上老君炼丹的场所。于是,神农山变成了紫金山,神农坛也变成了紫金坛。就连神农当初辨五谷、尝百草的神农谷也改做老君洼,人们还在那里修建了老君庙。“唐玄宗在东都御五风楼辅宴,令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怀庆刺史以车载乐工数百,皆衣文绣服。厢之牛,皆为虎、豹、犀、象之状。上谓宰相曰:‘怀州之人其涂炭乎!’以刺使为散官。”怀州刺史本想以远古图腾装饰和歌舞表示对中华人类始祖炎黄二帝的崇拜,颂扬当朝的皇帝,同时也想借此恢复神农山、神农坛的本来面貌,但他没有想到竟因此被贬。直到元代,人们才开始对神农山进行开发,但目的仍是弘扬道教。我们从元中统二年(1261年)的《重修聚仙观碑》里“紫虚坛古高峻增,南有元宫开福宇”的铭词中可知,元代开发神农山时,用于祭祀天地的神农坛还十分完好。因为从铭词中可知,古坛高而且还在,元宫(指玉帝殿)是在坛的南边。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神农坛遭到破坏,神农祭坛上盖起了三清大殿。2002年仲夏,国家文物专家对三清殿的基础进行探查后发现,室内地面以下堆土层厚0.6米,还发现了炭灰。“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炭灰的发现,说明炎帝神农是以燔柴祭天的。从此,神农山恢复了本来的面目,紫金山改称神农山,紫金坛改为神农坛。专家考证,确立了神农坛为中华第一坛的历史地位实际上,神农不是具体指某个人,它是一个部落。炎帝为身号,神农是世号,即神农氏,炎帝神农是个名号,是神农部落的一个领头人。按文献资料分析,“太行山”一词初见于《山海经》一书:“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太行山许多支脉的名字大都因地、因事、因人、因物而俗成。“垄实自于炎农”,垄、陇相通,就是山的意思。指山的名字来于炎帝神农,神农山是原始之名称。我国著名考古专家许顺湛先生断言:“祭坛、神庙和陵冢是文明社会的产物,这在世界上一些古代文明中心都得到了证实。”神农坛也因神农设坛、进行祭祀活动而传于后世。许顺湛认为,古代的祭坛与居住的地方不在一起。神农坛也是这样,它与山下同时期的古代文化遗址相距5公里左右。神农时代是我国母系社会以及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人们使用耒耜开垦洪荒,由刀耕火种向锄耕发展,实施农家驯养,同时发现和利用草药医治百病。在上古,祭祖在陵冢,祭天地山川则设坛。坛或以土造,或选择高地山巅,表示其与天相接,更有神秘感。考古专家认为,神农祭天坛是众多工匠在山顶上用最原始的工具一点一点地凿出来,并用石块在周围垒墙,然后从山下背黄土填充到坛中央的低凹处。神农山祭天坛以北10多公里的白松岭苍岩翠壑,青松白石,断崖千尺,如舞天之鹤,若罩烟之龙。龙是万物之灵、民族之魂、天地之尊,神农山是洞天福地,号称“中天玉柱”,所以炎帝神农选择在这里进行祭祀活动。传说神农山是伏羲、女娲成婚,补天的地方,神农氏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设坛祭天,当然有崇拜祖神、慰藉先圣之意。神农氏祭天的内容与农业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一是感谢上天赐予他智慧,使他教民树艺五谷、制麻为衣,人民衣食有源,从此农业兴起;又使他辨认百草味性、疗民疾病,从此减少人民的病痛和死亡。二是祈祷上苍,保佑人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渔猎多获、丰衣足食。三是恳望天神禳除民间灾祸,赶走狂风暴雨、大旱、山崩、地震、瘟疫之魔。据清《怀庆府志•祠祀志》载:“择爽之地建社稷坛,均北向,岁以春秋仲月上戌日为民祈报。”神农坛与其他祭坛相比,建造时间最早、海拔最高。2005年12月,我国建筑权威专家——北京天坛公园总工程师徐志长在神农山实地考察后说,神农坛的修建时间要早于北京天坛,它的历史渊源应追溯到5000年前的远古时代,这里应该是中华第一坛——炎帝神农创造华夏文明的地方。炎帝神农文化成就了一座文化名山正是因为炎帝神农的开发,神农山成为一座文化名山。自神农在神农山设坛祭祀以来,道教始祖老子、道教上清派创始人魏华存先后在此山修炼。尤其是魏华存,在此山隐居40余年,撰写了传世之著《黄庭经》。此后,刘禹锡、李商隐等文人墨客先后光临此山,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唐明皇李隆基游览神农山时留下了“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的诗句。明清时期的书法家王铎在《怀州吊古》中赞道:“北面峰峦拱孟门,野王形胜沁河混。”到了清代,乾隆也慕名而来,留下了一段佳话。2002年,专家们到神农山考察,重新给紫金山进行了定位。沁阳人没有愧对祖先,在确认神农山的历史价值后,一座巨型塑像诞生了,这便是神农炎帝的塑像。神农塑像位于祭祖坛上,周围群山环抱,奇峰耸立,树木葱茏,云阳河像一条飘逸的玉带从它的左侧穿过。实际上,神农的“回归”给了沁阳一个发展旅游的机遇。如今的神农山已经成为神农山风景区,每天有很多省内外游客前来游览。为了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2005年4月,沁阳市举办了首届神农文化节;12月,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