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地质解释第1课王英民2012年第一章概述•一、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二、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的发展历史•三、地震资料解释的意义•四、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五、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和要求地震资料解释就是根据各种地震信息推测地下岩层的地质特征。包括地层、构造、岩性、沉积相、生储盖层、孔隙度、流体性质、地层压力等等。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所能利用的地震信息不断丰富,地震资料解释的内容不断增多,解释的精度和可信度不断增大。•一、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1、六十年代之前——简单构造解释阶段主要采用光点地震记录仪,地震资料是一条条分开的单道地震记录,只能记录较浅部地层的很强界面的反射波,故地震资料解释仅能进行常规构造编图。•二、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的发展历史地震解释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2、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构造及简单岩性解释阶段以模拟地震记录仪为主,并采用了多次复盖观测系统,地震资料为地震时间剖面,资料质量有了提高,勘探深度增大,一些较弱的界面也能反映出来,且可以获得速度信息。故除进行常规构造编图外还开始了地质体识别及岩性识别的探讨。3、七十年代——地震解释的“英雄时代”以数字地震仪为主,资料质量显著提高,并可以获得丰富的各种参数,产生了地震地层学、岩性地震学、烃类检测技术和储层参数估计技术。震勘探技术、交互式人机联作解释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地震与地质结合得更为紧密,学科朝宏观和微观发展,分别产生了层序地层学和储层地震学,走向综合。4、八十年代——层序地层学和储层地震学三维地震技术,高分辨率地Brown(1981)1979年Dahm和Graebner第一次在地震时间切片上看到了曲流河道的高分辨率振幅影像,展示了用地震资料水平成像术直接显示沉积体系古地形、古地貌特征的巨大潜力。A.R.Brown(1981)最早提出利用暹罗湾三维地震水平切片进行沉积相解释的实例。1963044885、地震综合解释阶段(90年代以来):人机联作地震工作站被普遍使用,三维解释和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使地震解释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为满足复杂油气藏勘探的需要,人们对地球物理信息的综合分析与解释予以了更大的关注,并提出了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当前的发展趋势是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全三维解释、虚拟现实技术,使地震解释技术更加复杂、深入、有效。更广泛地应用于油气勘探、油藏描述和油田开发过程中,也对地震解释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振幅剖面与振幅水平切片的联合解释(1)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技术以清楚、快速地了解地层的空间展布和产状变化规律。三维立体显示三维栅状图显示(1)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技术三维可视化及立体显示采取三维立体显示和动画浏览可种子点自动追踪(1)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层面可视化时间切片、纵横剖面联合显示时间切片、纵横剖面联合显示层面可视化(1)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技术T2反射层相干数据体断层三维立体综合解释采取三维立体显示和动画浏览,可清楚快速地了解断层的空间分布规律。T2反射层三维可视化显示断层体素显示(1)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技术断面与层面体视化断层与层位立体显示通过对层位、断层组合结果与地震数据体的立体交互显示手段进行综合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断面与剖面立体显示层位与剖面的椅状显示剖面与数据体立体显示(1)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全三维地震属性解释流程(2)全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河道特征标定line327(2)全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StratalSlicingMakesSeismicImagingofDepositionalSystemsEasier”引自(曾洪流,2006)(2)全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地震属性三维分析谱分解技术通过可视化展示不同规模河道砂体图。(2)全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三角洲三维可视化胜利油田陈家庄北坡东营组的三角洲沉积体系(2)全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地震属性三维可视化(2)全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3)多数据体综合解释及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可视化解释描述技术图,它能够为地学工作者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工作场所,让地质、物探、测井等多学科专家以及管理者能够在相同的环境下协同工作、集各家之长提高解释和决策水平。(3)多数据体综合解释及虚拟现实技术unTheLeadingEdgeMay2000(3)多数据体综合解释及虚拟现实技术浸入式可视化环境touchsmelloundsighsodtsFullsenseinterpretation(Hardingetal.,2000)6、本世纪以来:地震地貌学和地震沉积学的提出•2001年,Posamentier提出了地震地貌学(SeismicGeomorphology)的术语。但w未给出定义。文中讨论了channels,levees,frontalsplays,anddebrisflowdeposits.四种具有典型地貌特征的海底扇结构单元。PosamentierHW.Seismicgeomorphologyanddepositionalsystemsofdeepwaterenvironments;observationsfromoffshoreNigeria,GulfofMexico,andIndonesia(abs.)[M].AAPGAnnualConventionProgram,2001,10:160•2005年地震地貌学国际会议在美国休士顿市召开,并在会后出版专集(2007)。•LondonGeologicalSociety.Seismicgeomorphology,applicationstohydrocarbonexplorationandproduction[M]∥DaviesRJ,PosamentierHW,WoodLJ,CartwrightJA,eds.SpecialPublication277,2007:274•(1)地震地貌学:•是一种利用三维地震成像结果对现今地形和埋藏于地下的古地貌面进行研究的实用分析技术。•“地震沉积学是用地震资料来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地震沉积学仅局限于地震岩性学、地貌学、沉积结构和沉积史的研究分析”。(ZengHongliu,HentzTF.High-frequencysequencestratigraphyfromseismicsedimentology:appliedtoMiocene,VermilionBlock50,TigerShoalarea,offshoreLouisiana[J].AAPGBulletin,2004,88(2):153-174)•2008年,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圣安东尼奥年会设立了地震沉积学专场。•2009年,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北京会议设地震沉积学专场,集中展示了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2010年底,美国沉积学会海湾地区分会(GCSSEPM)研究年会第一次召开沉积体系地震成像国际会议,展示了30多篇关于地震地貌学和地震沉积学的研究论文。(2)地震沉积学6、地震资料解释的发展趋势及要求(1)地质与地球物理紧密结合(2)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必要性•••处理方法研究的应用效果几乎只有通过解释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同时也只有通过解释才能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针对这个阶段的数据处理技术,其方法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发展目标是:处理结束了,解释也就结束了;解释停止了,处理也就停止了。以解释为龙头,实现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是现代解释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现代解释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三、地震资料解释的任务与意义•1、地震资料解释几乎涉及到所有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研究领域;•2、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资料是内容最为丰富、综合分辨率最高的钻前原始信息源;•3、地震资料解释是许多重要学科的生长点或重要基础;•4、地震资料解释贯穿油气勘探开发的所有环节;•5、地震资料解释是地震勘探系统工程的最终环节。1、地震资料解释几乎涉及到所有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研究领域•1)地层学•2)构造地质学•3)沉积学•4)石油地质学2、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资料是内容最为丰富、综合分辨率最高的钻前原始信息源•地质信息可分为原始观测信息与综合分析信息,前者为客观信息,后者受主观因素影响,同样的原始观测信息可得出不同的综合分析结果。因此原始观测信息是一切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在原始观测信息中,又可分为钻前信息和钻后信息。钻前信息是勘探所需的根本信息。1)钻前信息•(1)地球物理信息•波场(时间场)信息:地震波信息,电磁波信息••位场信息:重力、磁力遥感信息:•(2)野外露头信息2)钻后信息•(1)井筒信息•测井信息••录井信息岩心、井壁取心信息•••流体、温度、压力信息地化、岩矿分析测试信息开发动态信息•VSP信息•(2)时移地震波、电磁波观测信息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地震资料是内容最为丰富、综合分辨率最高的钻前原始信息源,因此地震勘探被称为地质家的眼睛,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其突出的平面空间分辨率而具有重要意义。2、地震资料解释是许多重要学科的生长点或重要基础••••••••1)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2)沉积盆地分析3)油区构造解析4)现代沉积理论5)油气系统6)地层岩性油气藏(隐蔽油气藏)预测7)油气输导体系和运聚单元分析8)盆地温度、压力、流体场分析3、地震资料解释贯穿油气勘探开发的所有环节•1)大区评价——确定有利盆地•2、盆地评价——确定有利含油气系统•3、含油气系统评价——确定有利成藏组合带•4、成藏组合带评价——确定有利目标•5、开发早期评价——确定开发方案•6、开发晚期评价——确定调整方案4、地震资料解释是地震勘探系统工程的最终环节采春种集处理夏锄解释秋收塔里木盆地区域地震剖面盆地地质构架分析盆底扇滚动背斜盐构造南海北部巴西波拿巴盆地墨西哥湾盆地地质构架分析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裂陷层序:湖相烃源岩白云东洼过渡层序:浅海相烃源岩;扇三角洲、滨浅海相砂岩和台地碳酸盐岩储层;披覆背斜、断块圈闭漂移层序:浊积砂岩储层;地层、岩性圈闭、断块圈闭斜坡扇高素质解释员应具备的条件•(1)脑海中应装有大量的地下地质信息,宏观上有来自于全球地下空间的各种各样的地质模式,微观上有工区内所有井的地下数据,可以说是具有海量存储;•(2)思路敏捷,善于类比和综合;•(3)具有数据采集、处理方面的有关知识;•(4)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知识;•(5)有测井、钻井和油藏工程等方面的知识;•(6)有综合、组织、领头的本领。四、课程目的与任务•1、理解地震资料地质解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层序地层、构造、地震相和地震属性分析等地震资料解释、编图的基本方法;•3、初步具备利用地震资料开展含油气盆地地质分析和进行圈闭识别评价的思路和技能。“三基”——砖头、灰泥、砌墙(地震解释人员必须掌握)•基本概念:同相轴:指地震时间剖面上相同相位的连接线•基本原理:同相轴的形成:褶积原理,绕射积分原理•基本方法:同相轴的对比:单相位对比、波组对比、波系对比多动脑思路和技能(地震解释专家应当掌握)相干立体解释可视化勤动手五、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和要求•••••1、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2、课程基本要求3、教材及主要参考书4、教学方式与要求5、考试方式1、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地震层序分析(6+2学时)•第三章地震构造分析(6+2学时)•第四章区域地震相分析(6+2学时)•第五章地震储层预测与地震微相分析(4学时)•考试(2学时)第一章绪论(2学时)•地震资料解释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和发展简史、学科的体系结构,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知识,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第二章地震层序分析(6+2学时)•地震反射界面的类型和对比方法、地质界面的类型、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成因、各种地震反射界面的区分、地震反射界面的年代地层学意义和地震地层单元;地震层序划分的原则、级别、方法。地震界面与地质界面的桥式对比方法第三章地震构造分析(6+2学时)•断层解释方法和断层发育区的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