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成果名称构建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体系,强化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成果完成人姓名吴建强王淑娟张毅刚杨春玲王立欣姜三勇孙立山霍炬李琰廉玉欣蔡惟铮秦曾煌成果完成单位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成果科类工学类别代码0811推荐序号23013*成果网址成果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2.成果科类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高[2012]9号)的学科门类分类(规范)填写。综合类成果填其他。3.成果类别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其中:ab:成果所属科类代码:填写科类代码一般应按成果所属学科代码填写。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军事学—11,管理学—12,艺术学-13,其他—14。c:成果属普通教育填1,继续教育填2,其他填0。d:成果属本科教育填1,研究生教育填2,其他填0。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各推荐单位代码及推荐限额指标》中各推荐单位代码填写,后三位为推荐单位推荐成果的顺序编号。4.成果曾获奖励情况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5.成果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或开始研制的日期;完成时间指成果开始实施(包括试行)的日期。6.本申请书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4号字。需签字、盖章处打印或复印无效。-1-一、成果简介成果曾获奖励情况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等级授奖部门2013.03全开放、自主学习模式下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厅2013.03电气工程学院大学科类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厅2013.03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课程实验改革与建设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厅2013.03基于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工程领军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厅2011.12电工电子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厅2011.12面向国际工程教育的电子技术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厅2011.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厅2009.06《电路》课程教材建设(教材)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厅2009.06《电工学》精品教材四十七年建设与发展研究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厅2007.10通过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厅2007.10电工电子教学资源库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讲解库的研制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厅2007.10单片机课程体系的研究与精品课建设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厅2013.03国家级精品课《电工学》教学中强化工程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省教育厅2009.06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建设多层次授课模式的研究及优秀人才的培养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省教育厅2007.10国防科工委研究生EDA/SOPC创新实验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省教育厅2008.09电气工程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2011.09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吴建强国家教学名师奖教育部-2-成果曾获奖励情况2003.12电子技术基础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2005.12电工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2006.10单片机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2009.08电路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2010.05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2013.10电子技术基础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教育部2013.12电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教育部2013.12电工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教育部2013.12单片机原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教育部2013.12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教育部2007.11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2012.10哈尔滨工业大学-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育部2006.06《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2006.06《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电工技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2006.06《电工学》(第七版)(下册)电子技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2006.06《电工学》(下册)现代传动及其控制技术“十一五”国家级教育部-3-成果曾获奖励情况规划教材2006.06《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2006.06《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2006.06《EDA技术与实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2006.06《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设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2008.01《电工学新技术实践》(第三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2008.01《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2008.0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二版)(配光盘)“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2008.09《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国家精品教材教育部2011.11《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电工技术国家精品教材教育部2011.11《电工学》(第七版)(下册)电子技术国家精品教材教育部2011.1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国家精品教材教育部2012.11《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电工技术“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2012.11《电工学》(第七版)(下册)电子技术“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2012.1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成果起止时间起始:2005年2月实践检验期:4年完成:2010年2月-4-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由电路、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和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组成,面向全校理工科电类和非电类47个专业,每年授课4000余名学生。作为国家一流研究型大学,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秉持哈工大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打破以知识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模式,在“以学生为中心,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项目的推动下,构建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体系,强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体系包括教育理念,传统精品课程与前沿课程相结合的研究性课群,网络化、开放式、自主学习的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自主性、个性化、研究性的科技创新活动,教材和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取得丰硕成果:项目研究期间获国家教学名师奖1人,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分别为2人、2人和4人);5门课程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全部转型升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成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哈尔滨工业大学-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电子科技创新中心;出版教材36本,其中“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1本、国家精品教材4本,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本。项目研究期间电工学系列教材发行335.5万册,累计发行1272万册,创电气工程类教材发行量之最,被305所高校采用。单片机系列教材发行46.78万册,被120余所高校采用;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竞赛奖励533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22项、省级奖励167项。主要解决教学问题:(1)教学内容缺乏前沿性,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多样性、适应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实验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内容不足;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缺乏科学合理的实验过程管理和实验成绩评价体系。(3)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重视和投入不足。缺乏开放式、自主学习的创新实践平台,缺乏主动实践、自主研究的载体,缺乏自主研究、自主创新的环境和氛围。(4)师资队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缺乏工程经历、工程素质和实践经验问题。(5)科研优势转化,将科研成果向优质教学资源转化的问题。-5-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以学习科学和认知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为理论指导,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教育理念,构建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体系,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1)优化电工电子理论课程,提出并实践研究性教学模式,综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新理论与新技术、科研实践中先进实用电路、工程实际案例等更新20%的课程内容;开设10门竞赛培训、创新研修课程,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建设优质信息化课程资源470GB;设置讨论课,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研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制订启发式教学流程,编写启发式教案。将便携式实验箱、口袋实验室发给学生,边上课边实践、先实践后上课、上课后再实践;实施重能力、求创新的累加式考核方法,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实际能力。(2)开发实验教学网络管理系统,建设优质信息化实验课程资源(350GB),建设网络化、开放式、自主学习的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与理论课紧密结合,设置验证性、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研究型、自主型等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更新63%的实验项目。利用科研优势,研制4种综合实验系统,开设35个创新型、研究型、自主型实验项目;网络化、全开放,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自主研究;建立多段式实验考核方式,多方位评价学生实际能力。(3)构建国际化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开展自主性、个性化、研究性科技创新活动。利用学校资金、公司捐赠计划,建成12个校内外创新实践平台;发展5个学生科技创新社团,营造创新氛围;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或承办5种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以问题为引导,以项目或竞赛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实践、自主研究,激发创新潜能。(4)开展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协同性研究,将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写入教材,为实施研究性教学提供知识载体。以问题组织教材内容,引言以问题引出每章内容,章节内容围绕问题展开,章末小结给予问题精炼解答。正确处理“继承与更新”、“内容多与学时少”、“教与学”、“学与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教材既保持基础性和系统性,又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5)建立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建成优秀国家级教学团队,为实施研究性教学提供一流的师资队伍。实施教师研究能力提升、青年教师培养、教学名师建设和教学研究项目牵引工程,实施学生自主学习奖励机制。-6-3.成果的创新点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体系。基础课、竞赛培训课、创新研修课,实验、课程设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竞赛,有机结合,层层递进。通过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与科研互动、课内外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索知识、探求真理的内驱力。(1)构建传统精品课程与前沿课程结合的研究性课群,夯实课程基础,发展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①以新理论与新技术、科研实践中先进实用电路、工程实际案例等更新课程内容;②开设10门竞赛培训、创新研修课程,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③依托科研优势,自主研制4种综合实验系统,开设35个创新型、研究型、自主型实验项目。(2)构建面向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科技创新各环节全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①制订启发式教学流程,编写启发式教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整合、建构知识的能力;②网络化、全开放实验教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自主研究;③以项目或竞赛为载体,强调项目训练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