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课标全国卷五年命题统计┃考点范围考查角度题型与分值政治文明(2016·课标全国Ⅰ,26)宋代重史传统对君主专制的影响选择题,4分(2016·课标全国Ⅱ,25)唐代科举制的作用选择题,4分(2013·课标全国Ⅰ,41)汉、唐地方行政变迁的趋势非选择题,6分经济文明(2016·课标全国Ⅱ,26)宋代租佃制的生产特点选择题,4分(2015·课标全国Ⅰ,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选择题,4分(2015·课标全国Ⅰ,27)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文化重心南移)选择题,4分(2015·课标全国Ⅱ,26)农业技术与唐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因果关系选择题,4分(2014·课标全国Ⅱ,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交子)选择题,4分(2013·课标全国Ⅱ,25)对宋代“不抑兼并”的认识选择题,4分思想文明(2016·课标全国Ⅱ,24)魏晋时期文字的演变选择题,4分(2016·课标全国Ⅱ,41)中外文化交流(玄奘西游与鉴真东渡)非选择题,12分(2016·课标全国Ⅲ,26)唐代统治者对艺术的影响选择题,4分(2015·课标全国Ⅰ,40)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非选择题,5分(2014·课标全国Ⅰ,25)唐代儒学的发展变化选择题,4分(2014·课标全国Ⅰ,26)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选择题,4分(2013·课标全国Ⅰ,25)宋代理学的影响选择题,4分(2012·课标全国,25)宋代流传的故事与市民价值取向选择题,4分具体史实•一、魏晋南北朝时期•1.政治•三省体制开始形成;•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2.经济•农业:北魏均田制。形成耕耙耱技术。•手工业:南北朝发明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商业:北方商业一度破坏,南方相对繁荣,出现“草市”。均田制前提政府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社会上存在大量无主荒地和劳动力。内容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奴婢、耕牛也相应受田;②土地不得买卖;③官吏得给公田;④农民对封建国家的租、调、役负担。(贵族、地主却无此负担)作用授田时,既不触动地主的土地,又能使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因此,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封建土地制度。•3.文化•(1)佛道兴起和儒学危机•(2)农学•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3)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①魏晋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②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③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代表人物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非凡。•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原因有•①汉末社会危机激发社会进行深刻反思•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③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答案:D]•书法艺术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发展到自觉阶段是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定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结合教材分析,不难得出准确答案。阶段特征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政治上,国家分裂;九品中正制和士族门阀制度兴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遭到破坏。经济上,北方经济遭破坏,实行屯田制和均田制;江南经济得到开发。文化上,道教和佛教兴盛,冲击儒学;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二、隋唐时期•1.隋唐时期的政治•(1)三省六部制:•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2)选官实行科举制:•隋朝创立,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3)唐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军镇的将领(节度使)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控制的局面。具体史实从发展角度考查唐代中央机构演变的特点[命题猜想](1)从官僚体系演变的角度命题。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它源于魏晋,形成于隋唐,基本为后世王朝所沿袭。解题时注意结合三省六部下长官的变迁及职权的变化来分析。(2)从逆向思维角度命题。三省六部制设立的本质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但是按照三省的运转程序,对皇权也有一定程度的制约。高考往往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命题,解题时务必摆脱惯性思维,根据材料现象来分析。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减少决策失误的需要B.加强中央机构行政效率C.宦官专权乱政现象严重D.君主权力独裁强化的需要解析题干反映唐宋时期廷议制度逐渐程式化和规范化,这是君主专制制度下强化君权、维护独裁专制的需要,故选D项。古代廷议制度是君主为减少决策失误而进行的,这是廷议的目的之一,排除A项;加强中央机构行政效率只是目的之一,排除B;C项是君主专制独裁的结果,排除。答案D•[对应训练]•(2016·临汾高考检测)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解析]C[解析]从“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可知政事堂是决策机构,故C项正确。【答案】C•2.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隋唐时期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唐代出现了筒车。•(2)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①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草市)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②城市中坊市分开,商业活动受时空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③南方工商业城市扬州、益州繁荣;•④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⑤唐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3.隋唐时期的文化•(1)思想:佛、道盛行,三教合一,儒学复兴运动兴起。•(2)科技:唐代造纸术西传,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唐末,火药用于军事。•(3)文学•①诗歌: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期,诗体完备,风格多样。(诗歌创作繁荣的原因)•②小说:出现唐传奇。•(4)绘画:唐代绘画艺术进入繁盛时期•①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②初唐阎立本《步辇图》;③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④敦煌莫高窟的壁画。•(5)书法:•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张旭、怀素等•二、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上,全国统一,政局稳定;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经济上,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文化上,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繁荣。民族融合和对外交流频繁。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阶段特征•三、宋元时期•1.政治•(1)宋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①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二府三司)。•②地方: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2)元朝的政治制度•①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②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具体史实•2.经济•(1)农业:宋代不抑土地兼并,租佃制发展。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宋朝出现高转筒车。•(2)手工业:•制瓷业: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五大名窑;元代出现青花瓷;•纺织业:宋代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3)商业:•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商业环境相对轻松;•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城市商业市坊界限被打破;边境贸易发展。•海外贸易发达,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4)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精要点拨经济重心南移(1)含义:就是指古代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2)表现:以农业为主要表现,其次是手工业和商业以及城市布局和对外贸易。(3)过程①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经济发展迅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于平衡。(江南得到初步开发)②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南方赶上了北方。(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③五代时期,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④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原因①北方长期动乱,北民南迁,为南方发展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②南方社会相对稳定,自然条件好。③南方统治者开明,安顿流民。④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①促进了民族融合。②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格局。③推动了南北交通的发展。④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⑤对人才教育的影响。促进了南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5)影响【考题5】(2014·课标全国Ⅱ,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关键信息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迁移知识宋代商业的发展。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富民十六户主之”“以便贸易”可知交子可以作为民间贸易凭证,故选A项;交子产生之后由于富者“不能偿所负”才出现商业纠纷,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富商地位的提高,故C项错误;交子产生于蜀,题干没有体现出交子在全国的流通,也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南移,故D项错误。答案A【考题】(2015·课标全国Ⅱ,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关键信息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迁移知识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解析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人口南迁给南方地区带去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了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A、D两项与题意无关。B项不是推动南方经济发展的因素。答案C(视角:社会热点——“一带一路”战略)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上,两宋时与东南亚的关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这种状况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A.市坊界限的打破B.纸币交子的出现C.三司使掌管财政D.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据题干可知,两宋时期与东南亚的对外贸易占据重要地位,说明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故选D项。市坊界限、纸币交子都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与地域无关,排除A、B两项;三司使掌管财政,与地域无关,排除C。答案D精要点拨认识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1、一个政策:重农抑商。2、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1)春秋战国商业发展的特征: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2)秦汉隋唐商业发展的特征①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②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的规模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