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检查预习拓展延伸合作探究整体感知14植树的牧羊人课堂练习学习目标课后作业新课导入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慷慨”“坍塌”“酬劳”“不毛之地”“刨根问底”等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抓住关键信息,了解课文大意。3、体会作者采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的写法。4、从牧羊人的行动中感受他非凡的毅力,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作者简介让·乔诺,法国著名小说家。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和平信念。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写作背景《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薰衣草坍塌废墟浇灌流淌干涸缝隙酬劳沉默寡言xūntānxūguàntǎnghéxìchóuguǎ·········2、解释下列词语。建筑物或堆积物的东西倒下来。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比喻人性格内向。追究底细,寻根究底。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慷慨:坍塌:张扬:沉默寡言:刨根问底:不毛之地:大方;不吝啬。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1)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从文中找出标志性词句。(2)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时间顺序1913年、第二天、第三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争结束了、从1920年开始、1945年6月线索:荒原到绿洲的变化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你为本文划分层次结构并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12自然段):我在阿尔卑斯山地上初识牧羊人,发现他坚持在那里种橡树。第二部分(13-18自然段):第二次见到牧羊人时,山地环境因牧羊人植树有了很大的改变。第三部分(19-21自然段):在牧羊人的坚持下,以前的荒地变成了绿洲。合作探究1、本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何好处?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同时又让人产生一系列的疑问:牧羊人为何要植树呢?他的成果如何呢?这样就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种了多少年的树?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感动,这些照应了那句话。从1910年到1945年,共种了35年。3、第2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4、阅读第③段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内容,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正面直接的刻画牧羊人的性格,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态度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5、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与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拓展延伸我们该做点什么?森林被毁草场退化土壤侵蚀干旱绝收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退化课堂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薰衣草xūn坍塌tān废墟xūB.浇灌guàn流淌tǎng干涸kūC.帐篷péng缝隙xì酬劳chóuD.琢磨zhuó慷慨kǎi呼啸xiào············B用双手和毅力将阿尔卑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文记叙了“牧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1913年6月,我第一次到这里旅行,看到_____的景象,在我找水时,邂逅了牧羊人,并在他的小屋留宿,知道了他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又踏上了“”,得知“牧羊人”改“”为“”,除橡树外还种了“”“”树,我看到了“溪水”。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老人,这里重新“”,变得“”。斯山荒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荒凉去往那片高原的路牧羊养蜂山毛榉白桦充满生机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