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躬行开金石心燃继晷,励志攀青松气干云霄——**中学2019届高考地理备考策略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18年高考的硝烟已尽,2019年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新一轮的高考备战已有序启动,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到有目标,有规划,有策略。如何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高考背景,从宏观层面上和微观层面上制定具有战略意义的策略,是确保高考立于不败之地的要害。现在剩下最关键的一年。面对高考,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心态和扎实的知识顺利通关,与学科的教与学有密切联系。目前**班学生地理学科总体落后面较大,高考任务重。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帮助学生做好备考工作,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故此我对我高三**班2019年的地理高考制定了如下策略计划。一学情分析2019届高三本人担任两个平行班的地理教学。根据两班学生的地理课堂表现、作业状况、成绩质量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两个班学生地理课程均问题突出、成绩靠后,亟待夯实基础、强化提升。两班学生地理存在的具体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1.学习状态与态度:长期以来,尽管这些学生已经选择了文科,政史地已然成为他们高考的必考科目,但与语数外这三门基础学科相比较而言,综合学科一直是学生眼中的“副科”,加之地理学科性质文理兼备,被文科学生视为文科学科中的“怪物”,因此总体上文科学生实际上对地理这门课程本身存在抵触心理,作业潦草随意,课堂玩世不恭重视程度不够,课后练习完任务不当一回事而……;另一方面,一二班学生对地理学习积极性不足,比较懒散,缺乏主动性,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认为地理难学,反正都学不好,学习效率低下。2.地理基础:综合学生进入高三复习阶段以来的课堂反应、作业情况、随堂及课后训练来看,学生对课本内容生疏,基础知识较差,基本的识记内容不能按要求及时准确记忆;对基础知识的归纳梳理、迁移运用更是无从谈起。3.地理能力与方法:在文科学科中,地理偏理性;但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以简单粗暴的死记硬背为主要方法,不注重理解及逻辑演绎尤其是对地理现象、规律、原因、危害、措施的阐述解释能力不够;对于课本,不能按照考纲要求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练习、考试过程中一方面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审题不清、不准及表述错误、表述不准确导致失分严重,另一方面对基础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不足,导致会记不会用。4.地理素养:纵观上述分析,一二班学生整体上学习态度、地理基础、地理能力各方面较为欠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这些地理学科素养目前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无从谈起,具体体现为:做题思考过程中以为片面死搬硬套模板框架,基本想不起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人地协调观的2相关观点;遇到题目片面单纯以某一章节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只是解决问题,缺乏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综合整合和对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的宏观整体分析;区域认知方面缺乏最基本的地理定位能力,更无从谈起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对地理区域之间的对比分析能力。5.地理作业和卷面状况:笔者曾有意对比过两班学生的综合学科作业与基础学科作业质量,普遍存在一个问题:综合学科作业质量低下,书写潦草、内容不严谨、语言组织凌乱等基本问题;对比卷面分析的结果是,摒除不会做这一因素,相对而言,文科综合学科卷面尤其是综合体语言组织缺乏术语性,答案组织段落花、序号话、规范化不达标,甚至出现会而少写、会而不做等支差应付现象。二考情动态近五年的高考地理全国卷,整体上遵循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能力要求及内容范围;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试题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倡导学以致用;试题设计注重引导地理教学关注学生树立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试题仍然强调地理知识运用、地理信息获取、地理分析与评价、地理表述等能力的考查。因此,要在地理变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的熟练性与地理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还要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1.以地理主干知识为核心。主干知识抽样考查,地球运动知识基本从试卷中消失,自然地理突出地形、气候、河流、水资源利用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考查,人文地理突出人口、工业区位、农业区位、交通区位等区位理论的考查,区域地理突出区域定位、区域特征、产业转移及可持续发展观的考查。这些考点都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所考查的知识皆为教材的原知识或原知识的深化拓展,是平时训练题的变通创新,基本上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工农业业区位、大气运动、水文条件、地形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人类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历年高考题目中均有体现。试题贴近生活,注重联系实际,特别是对应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推理性更强。2.以等值线为代表的图表类试题考查长盛不衰。地理图表是高考试卷中重要的内容组成部分,试题从地图或材料切入,涉及到区域图(世界区域图、中国区域图)、统计图表、等值线图、剖面图、关联图、景观图等,尤其等值线图常考不衰,以等高线地形图居多,等值线题因其类型多、善变化、综合性和能力要求高,能很好地体现试题的创新性和梯度性,体现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所以一直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地图来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或关系,并作出准确的判断或阐述,从多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3.内容选取导向明确,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地理试题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看问题的敏感性;始终贯穿人地关系的主线,重点考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选材关注热点和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考查情3感态度和价值观,试题开篇第一组选择题,即以当年热点事件切入,非选择题也贴近生活,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选考题目同样关注社会现实。4.选择题全部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全卷选择题分成3—4个题组,或3个一组,或2个一组,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形成梯度,保证了考生思维的连贯性,便于考生答题。5.试题开放,强调探究能力,与生活热点紧密联系。开放性试题成为非选择题的主流方向,它能够培养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地理试题的不足,在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有着封闭性试题无法取代的优点。此类开放性试题解题规律是正方观点论证其优势,反方观点论证其劣势。在论证时要特别关注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发展观。6.具有明显围绕主题的梯级设问。综合题和选择题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在设问上形成难度逐渐提升的梯度,呈现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特点。近五年高考地理综合题通常“以区域为载体,确定一个主题”的方式进行命题,围绕同一主题配置图标、材料,设置与主题相关、彼此联系的问题,并且层层深入,考察时具有“小切口大纵深”的特点;考试范围与内容以区域地理为载体,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平衡考查过渡到相对重视自然地理的考查。7.地理高考试卷的变化趋势。选择题考点趋于分散,以减少单道选择题的思考时间,提高学生得分率。新增地理原理示意图,注重考查考生读图及灵活运用地理学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注重学科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运用;学科特点鲜明,揭示学科内涵试题在保持形式与结构、题型与题量和难度设置方面稳定的同时,能够注重选取反映与地理相关的社会现实生活内容。三备考思路1.“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2.“五统”:按照学校教导处、高三地理备课组的统一要求,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资料、统一测试;3.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认真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研究考纲研究高考,研究历年试题整体——找共性;研究近年试题重点——找趋势;研究相同试题对比——找变化;研究不同试题分类——找差别;研究外省试题集中——找新意、找动态;4.立足课堂,重视课堂效率提升;5.注重过程,抓好落实;6.以生为本,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以学生的思维思考。四备考策略1.复习要狠抓基础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考生的各种4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注重夯实基础、培养能力,高考强调在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如区域空间判断、时间的推算、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等。因此,要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为此,考生现阶段复习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紧跟老师无疑是必要的,在课堂上跟住老师的节奏,记好课堂笔记;课后则应按照单元的顺序做一些习题。如果考生地理学得不太好,这一轮复习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藉通过全面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2.紧抓考纲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依据《考试说明》全面复习。《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规范高考复习和备考的依据,可明确把握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克服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因此,认真学习钻研《考试说明》,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是搞好综合备考的重要一环。3.紧扣图表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考试也经常以图表为载体考察地理知识,联系政治、历史。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复习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4.立足学科基础,进行知识重组、突出重点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是高考永恒的主题。因此二轮复习中在以基础知识为本,在此基础上,狠抓重点知识的复习。教学中对重点知识要进行系统整理,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寻找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在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之间构建起完整而清晰的知识网络。做到“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观点,熟悉世界地理区域,探讨中国发展问题,提升地理思维能力”。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形成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有用”知识和技能。精心设计相应的专题类型,打破知识和技能固有结构的壁垒,但专题设计要精小,千万不要搞大了,内容多了学生嚼不烂。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5.重视区域地理,强化地图、突出地理图表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是在一定区域进行的,因此以区域为基本地理单元进行研5究是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和特点之一。世界的大洲、分区、地形区、流域、气侯区、自然带、工业区、农业区、主要国家;中国的自然区、经济区、国土整治和开发的重点区域等都是主要的区域。要弄清各区域的自然、人文要素的特点,掌握区域空间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征等。并结合热点地区重点了解部分区域。资料、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近年的地理高考试卷,几乎每一道试题都涉及读图、读表、读资料等,可以说无图不成地理题。但是在复习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重“文”轻“图”,对文字知识机械记忆的多,对地理图表记忆、注意、理解得少。有些学生的复习过程就是背书、记答案的过程。其实,理解地图比文字更形象。因此抓住地图就抓住了核心。二轮复习中要以图为纲,除设置地图专题外,在其它专题的复习中,均要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各种区域图、原理图、数据图等多种类型的地图,并在练习中尽量多设计有图的试题,使学生习惯看图、识图、学会解图,乃至绘图,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不断提高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说明地理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