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与指导小组成员:梁亮宋振宇沙彬孙立志曹智赵健伟张兵余源源本课题主要探讨的问题有:•什么是区域活动?(是什么?)•区域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如何设计区域活动?(怎么样?)•如何指导区域活动?(怎么样?)一、区域活动的涵义•场景一:•上午10:00,大一班王老师刚组织完了集体主题活动“绿色家园”。然后把小朋友们5人一组,分别分配到了“娃娃家”、“积木区”、“图书角”等区角进行活动,要求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想自己所在的区角怎么做到“绿色环保”。•场景二:•下午16:30,中一班李老师组织完科学活动“区分生熟鸡蛋”后,宣布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活动了。小朋友们进入幼儿园的各个区角,开始自己的活动。而李老师和另外一名配班老师开始收拾教室里的物品,开始为幼儿离园作准备,两人都没有进入区角进行指导。•请问:以上两个场景中的活动是区角活动吗?区域活动,也称为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即活动区),让幼儿通过自主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从三点理解区域活动:•区角活动首先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区角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教师对区角活动的指导具有间接性特点二、区域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集体性教育活动长期以来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载体或唯一载体,虽然它具有便于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育资源的节俭高效利用等特点,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如不能因此施教,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夸大或滥用,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等。集体教育活动形式在幼儿健康教育中难以“独支大厦”。区域活动能够更多地让幼儿自主选择,通过游戏获取直接经验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儿童期是幼儿社会化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交往又是社会化形成的基本途径,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交往机会,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三、区域活动的设计(一)区域活动的目标设计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区角活动就必然有着教育的特征:目的性和计划性。但区角活动的目的性与集体活动的目的性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体现是不一样的。区角活动没有全班统一的活动目标,它是根据幼儿的个别情况来设计目标的;此外,区角活动并不为每次活动都设置目标,它的目标比较笼统、宽泛,是方向性的目标。(二)区域活动的空间布局1.确定各个活动区的空间位置2.考虑“相邻性”什么样的区域和另外一种区域相连会对孩子的发展更有促进作用呢?比如说我们的娃娃家,可以把图书区和它相连;娃娃家还可以和积木区、表演区相连。这些方式都是为了让娃娃家有更加丰富的主题。如果跟商店相连,他们就想到要去买东西;如果和搭建区相连,他们就会带“孩子”看搭建的场面。这样会有一些语言的互动。3.考虑区域自身特点如,图书区应该是所有区角中最安静的,并且应有充足的光线。因此,适合靠窗而设,远离音乐表演区、角色游戏区等较为嘈杂的地方。地上可以铺上漂亮、柔软的泡沫垫,在桌上铺上美丽的花布等,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舒服的阅读环境。如,积木区靠墙设在一个固定的角落。一方面,给幼儿提供可以充分利用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来回走动破坏搭建的物品。4.考虑幼儿高度高度适宜高度适宜高度适宜(三)区域活动的内容设计•1.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区域活动源自生活,模拟生活,服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幼儿园生活2.选择能给幼儿带来操作机会的内容•幼儿的神经系统特点是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不平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而抑制过程不完善,所以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幼儿的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多提供一些使幼儿的大肌肉和小肌肉“动起来”的活动。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多做一做、动一动、说一说。这样可以使幼儿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都能得到锻炼,使幼儿的基本动作能得以训练、巩固、娴熟。3.内容要服从于目标内容选择应服从于目标。目标是创设区域的主环境、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不同区域来实施。如,小班上学期要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可能通过穿孔板、喂小动物吃形状饼干等活动来达到阶段目标。有时,一个区域也可以达到几个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在“奇妙的口袋”里摸图形、拼图形活动,既是数学形状概念的学习,又是触摸能力的培养。总之,内容与目标一定要相互承接。(四)区域活动的材料选择1.尽量使用自然、环保型材料2.确保活动材料的安全性•安全但不完全脱离自然,卫生并不表明绝对无菌。第二编学前儿童观和学前教育观LA2006/12/01第二编学前儿童观和学前教育观LA2006/11/30第二编学前儿童观和学前教育观——安全、卫生、美观。安全但不完全脱离自然,卫生并不表明绝对无菌,美观但不花哨。3.活动材料的丰富性•提供幼儿运动的器材应具有多样性:玩具既有整体操作的也有可以拆卸的,既有静止的也有活动的,既有幼儿园提供的也有幼儿自带的;多种类型的玩具,同一玩具的多种规格、质地、色彩等。•活动材料过少,会导致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发生。所以,教师应根据区角的活动内容,提供足量的材料和玩具。但注意丰富性对于不同的年龄班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小班,为幼儿所提供玩具、材料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同一种类玩具或材料的数量一定要充足。而在大班,为幼儿提供的玩具或材料的数量可以适当少一些,但种类一定要丰富。LA2006/11/30LA2006/11/304.投放材料要有层次性为不同年龄幼儿,投放层次不同的材料。如在图书角,小班幼儿阅读的图书要画面简单,颜色鲜艳。以家庭生活、幼儿园的生活、小动物的内容为主。情节不易复杂,篇幅不宜太长。中班幼儿可以阅读一些有关日常生活和人物方面的图书。图书的篇幅可以增加。大班幼儿则可以阅读配有简单文字的图书,图书内容的科学性可有所增加,可以提供较多的知识书和一些寓言故事。四、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活动前:•老师的主要工作是做好计划,比如我们要制定各区域的目标,•要确认孩子能获得哪些发展。还要在环境具体的设想的方面,注意调节。•要提前规划好时间和空间。我们怎么能让孩子玩够有效游戏时间?比如说大型积木去,如果先要换鞋,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穿鞋、拖鞋浪费时间就比较长,有效时间就短了。因此我们要做好时间的准备,让小班孩子直接套鞋套而不必换鞋。还要做好空间的准备,要将各个区域,做好设想。尤其是玩具材料。游戏中:•老师最重要的指导就是创设环境、投放材料。第二,老师是孩子探究过程的观察者。刚才我们举过一些观察的案例,我们就要在这个探究的过程里,多观察儿童有哪些游戏需要,什么时候需要老师介入,什么时候要给我们孩子自主发展的空间。第三,老师是孩子操作进程的支持者,我们会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他提一些语言的建议。或者建议他与同伴交流,吸取同伴的经验。第四,老师是孩子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我们允许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有一些坚持,或者有一些小小的越轨行为。•老师在游戏中要一观察、二思考、三指导。•不要急于介入。•在以下情形时,教师应当参与进幼儿活动中•(1)当幼儿并不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活动想象情境时;•(2)当幼儿难以与别人沟通互动时;•(3)当幼儿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活动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时:•(4)当幼儿缺少材料,使活动难以继续时;•(5)当幼儿发生活动技能的困难时;•(6)当游戏中出现负面行为效应时。清理阶段•老师的作用是组织、协调。比如什么收的最快,我们可以建议他晚收。如果是大的积木区,我们就提前告诉孩子:“还有五分钟就收了,你们可以先收一些,因为你们需要换鞋,速度比较慢。”下棋的区,我们也要提前告知:“还有两分钟就收啦。”让他们尽快结束,他们下棋的速度就会更快。•提供清理的策略。需要老师做出提示,从旁指挥幼儿回收清理。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