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盈余管理会计0501金一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对盈余管理涵义的探讨:在会计理论界,盈余管理理论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迄今为止,对盈余管理的涵义以及盈余管理是否属于利润操纵行为尚未达成共识。这将不可避免地给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带来困难。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凯瑟琳·雪帕(Katherine.Schipper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的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强调了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私人利益,他认为盈余管理存在于对外披露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而且采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美国会计学家司可脱(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公认的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和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该观点认为盈余管理采取的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它主要是针对会计盈余或利润的控制,是一种典型的“经济收益观”。因此,也称为“会计政策管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赫雷(PaulM·Healy)和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倭林(JamesM·Wahlenyu)认为:盈余管理就是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主观上有意选择有利于公司的会计政策和方法、变更会计估计、安排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以期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利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广义的盈余管理:不仅包括对损益表中盈余数字的控制,还包括对资产负债表以及财务报告中其他如附注等辅助信息的管理,甚至构造交易事项。狭义的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预期水准。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经营活动或交易或会计政策的选择达到期望会计盈余目的的一种行为。一方面,公司管理当局出于各种动机,如实现管理目标、政治成本激励、最优股利发放、节税、摆脱财务困境、运用盈余管理进行风险管理实现上市、配股等,势必以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去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方面进行盈余管理。另一方面,存在盈余管理的各种外部客观条件,会计准则不完全性、注册会计师监督无效等。下面仅从企业盈余管理与会计理论、会计方法固有特点的分析:1.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虽然很好地解决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人为将资产的价值在整个寿命内进行分摊,对存货的价值按设定的价值流转模式进行确认等一系列活动会导致递延、摊销和分配等过程,这样,就有可能发生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和费用的行为,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2.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守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什么是重要、重大的事项?如何划分重要程度?现实中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只能靠管理当局的主观判断,从而有可能影响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公允表达。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使得企业收益平均化和秘密准备金的操作更加容易。3.会计方法。在会计核算中,应力求准确,但是,有些经济业务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如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或有损失等,因而不得不根据经验作出估计,从而使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假定和估计的方法。这同样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1.做大盈余法当管理者想从奖励计划中获取更多报酬,就会采用做大盈余的方法提高盈余数字;当公司临近违反债务契约或面临被其他公司收购兼并的情况,也会做大盈余,以避免违反契约的有关条款或通过抬高被收购的价格,达到维持契约或反收购的目的;当公司发行股票时,也可能在招股说明书中夸大盈余,以期提高其股票的发行价格;当经营能力不佳的公司主要管理人员想保住其职位,避免被解雇或推迟被解雇的时间,以及当主要管理人员临近退休时,也可能做大盈余,以保全职位或在退休前赢得更多的奖励。2.均衡盈余法公司管理者总是尽量将盈余水平保持在奖励计划的上、下限之内,否则管理者会失去红利;或当管理者厌恶风险时,他会更积极地使盈.余均衡。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一个盈余稳定增长的企业更受人欢迎。另外,债权人通常认为盈余变化无常的企业违反债务契约的可能性较大,所以与之签约条件严格,资金成本较高。管理当局为降低资本的筹集成本,也可能通过均衡对外报告的盈余数字,使盈余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吸引潜在投资者踊跃投资。管理当局为保持长期债务契约上规定的一些财务比率,也可能通过均衡盈余的方法减少盈余的波动,避免违反债务契约。3.做小盈余法当公司居于垄断地位或属于公用事业行业时,其盈余状况往往会引起公众关注,因而政府不得不加强对其制约,限制其定价和降低其盈利。此时,这类公司就可能做小盈余,避免或降低可能发生的政治成本;当公司呼吁政府对其加以关税保护时,也可能有意识地做小盈余,以引起政府同情和保护公司出于节税目的,也可能做小盈余。4.除垢法当公司无法掩盖亏损的事实时,管理者就会采取除垢法进行盈余管理,清除以前累积的费用和损失(除尽污垢),甚至可能提前确认将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以做大亏损,为将来扭亏做准备;当公司主要管理当局发生更迭时,后任经理也会采取除垢法,做大亏损或压低盈利,以便将责任归咎于前任经理,为将来扭亏或增加盈利创造条件;若公司盈余无法达到奖励计划规定的下限,在奖励无望时管理者也可能采取除垢法进行盈余管理为将来获取或提高奖励做准备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变动无非是增或减两种情况。我们选取了一个案例——使合并范围扩大,即通过盈余管理,操控作为母公司的上市公司当年或以后年度的合并利润。2001年12月30日,PT凯地(000411)在其200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通过了重大资产置换暨关联交易案,同意将其部分资产置换公司第一大股东浙江华龙实业发展总公司持有的浙江英特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特药业)99%的股权。2002年4月19日,公司在2001年年报中披露:英特药业100%股权交易价格确定为164,420,046元,公司以无法人资格的凯地丝绸印染厂和凯地丝绸服装厂的资产作价125,393,099元,置入99%的股权,其差额部分用现金补足。年报同时称未将英特药业2001年利润表纳入公司合并利润表的范围。公司2001年合并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24,025,261元,主营业务利润-5,328,626元,净利润9,458,477元。英特药业上述三项财务数据分别是1,148,199,821元、61,080,88l元、5,942,772元。2002年,公司在第1季度报告中披露:主营业务收入30,316万元,比2001年同期1,009万元递增29.05倍;主营业务利润1,787万元,比2001年同期-221万元增加2,008万元;净利润15万元,比2001年同期-955万元增加970万元。公司明确表示这种变化是由于英特药业的利润表纳入合并利润表的范围所致。其效果正如2001年年报中所述:这项资产置换“将有效调整公司产业结构,改变公司主营业务,……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同年5月13日,凯地公司发布公告,称深交所决定受理公司恢复股票上市的申请。6月30日,凯地公司2001年年度股东大会正式审议通过将公司名称变更为“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的子公司置换进入PT凯地后,公司的经营范围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从服装及丝绸业变化成了医药业。而且,新置换入的资产总额、资产净额以及在2001年所产生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报表(2000年度)对应财务指标的135%、224%和12.94倍!均远远超过中国证监会认定“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的行为”的50%的标准。此时的PT凯地已经是一家新的公司了,会计主体实质上已经发生改变。将购入英特药业前后的凯地公司各项财务指标(包括对PT凯地保留上市资格至关重要的利润指标)放在一起计算,实际上等于把两个不同会计主体的财务指标放在一起计算,只会误导投资者。投资者根据这样的会计报表所形成的契约的结果很难说是正确的。PT凯地2002年一季度的利润实际上不过是买来的英特药业的利润。而利润只能而且只应该通过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才能赚取,不能也不应该通过花钱购买取得。否则,公司完全可以通过举债购买利润。从资源的配置角度来讲,PT凯地在2002年的利润实际上是从新的会计主体——英特药业转移过来的,只是由于英特药业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其利润的所有者也相应改变了。但是,整个社会资源并没有因此而增加。相反,这种利润转移,使经济资源的配置流向了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部门。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职能也就难以发挥了。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比较分析利润操纵是指通过非法手段或是利用会计方法本身的缺陷而人为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采取欺诈手段不合法地调整企业的盈利,实现不当获利的人仅是企业的管理者,而大多数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人则成为受害者。一目的的比较(一)盈余管理的目的盈余管理是合乎法律规范的利润调整,管理者希望通过它,能使企业的盈利趋近于预定的管理目标,它是以管理者不刻意损害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为前提条件的。其目的包括:1、合理避税。2、平滑各年利润,避免盈余波动过大。3、避免政治成本。4、符合债务契约的约束条件。(二)利润操纵的目的。利润操纵则是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以捏造事实、歪曲事实或隐瞒事实为手段,导致报表使用者误解企业财务状况,超出了报表使用者的心理界限,是一种不合法的行为。其目的包括:1、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利润操纵。2、为了“圈钱”而进行违法违规的利润操纵。3、一些国有企业为了“完成”承包或计划利润任务,超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调高”利润;也有的为了偷逃税收或为下年度完成经济指标留下空间现而“调低”利润。二运用手段的比较(一)盈余管理手段企业管理当局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目的,采取不同的收益调节策略。如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突出公司业绩,争取投资与贷款,会采取收益最大化的盈余管理策略;而为了避免或减少政治成本,会采取收益最小化的策略。1、虚构收入。2、虚构存货,操纵存货盘点。3、虚拟资产和不良资产长期挂帐。4、收益性支出资本化。5、利用非常规业务项目。6、利用受托经营和租赁。7、利用资金占用费。8、股权重组。9、资产重组。(二)利润操纵的手段盈余管理是客观存在的,通过盈余管理可以使企业以更优、更美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有利于改善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吸纳资金,有利于企业从市场上引进优秀人才,特别是当企业因某种暂时的、不足为外人知道的原产,保全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企业有必要对财务报告进行一番合情、合理而又合法的粉饰。利润操纵往往是企业的内幕机密,常常只有总经理、财务经理和极少数财会人员参与,它不是以实际生产经营为基础反映利润,而是凭空对业绩进行人为“创造”,使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受到严重损害,导致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损害其利益,甚至危机社会的安定。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允许盈余管理的存在,另一方面要对利润操纵进行治理。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