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届领导人及其大陆政策经济学(3)55号韩冬主要概况•老蒋:反攻大陆;小蒋: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李:特殊的国与国关系;扁:一边一国;马:不统、不独、不武。第1-5任领导人—蒋介石蒋介石(1887—1975)浙江奉化人。字中正。•“改造”政党。针对国民党“组织涣散、党纪荒废、党员堕落”,对逃台后的国民党进行改造,但实际是蒋介石排除异己、加强统治的游戏。•搞“白色恐怖”。逃台之初,岛内人心惶惶、动荡不安。1949年5月颁布了“戒严令”,并陆续出台了30多种与之相配套的法令,厉行“党禁”、“报禁”、严禁各类政治活动,全面“清共”、“肃共。为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还大力扼杀自由、进步思想,制造了无数的冤假错案。雷震、殷海光、柏杨、李敖等一大批知识分子不是被抓去坐牢就是被暗杀。•实行土地改革,行政教育革新,为后来经济的腾飞做了铺垫。蒋介石的反攻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以“三民主义建设台湾”、“反共复国”相号召,维系他在台湾的统治;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但是他反对“台湾独立”、“国际托管”和“两个中国”,坚持了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当时,台湾人心浮动,美国让台湾独立,他说:“谁要台独,我要谁脑袋!”继5任领导人—严家淦•严家淦(gàn)(1905年10月23日-1993年12月24日)乳名雨荪,初名静波,号兰芬,字静波,江苏吴县人。•1975年4月,继蒋介石之后出任领导人,旋即领衔推举蒋经国出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暨中常会主席,拱手将最高权力转移至蒋经国手中,时称“蒋严体制”时期。在担任领导人的3年中,除了扮演“宪法”上的第一领导人角色外,对于重大决策决定,都与蒋经国密切协商,共谋解决之道。。他小心谨慎,本分地充当好“过渡领导人”的角色。•因对货币市场的贡献,被称为“新台币之父”第6、7任领导人—蒋经国•蒋经国1910年4月27日出生于浙江奉化。蒋介石之长子。字建丰,谱名经国,又名尼古拉•在“行政院长”任内推动十大建设,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其主政台湾期间较重视本土人才,大量启用台湾本省籍官员,积极推行“本土化政策”。•在其执政晚年逐步开始民主改革,即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和报禁,以及实行“民意机构改革”等,开启了台湾政治民主化之路。•主张改革台湾人铺张餐饮陋习,使餐饮奢侈风气有所收敛。•放弃了武力“反攻大陆,复兴建国”的大陆政策,•采用三不政策,那就是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反对“台湾独立”。•1987年11月宣布开放部分人士赴大陆探亲,结束了近40年两岸同胞不相往来的局面。第8、9任领导人—李登辉•李登辉(1923年1月15日—),祖籍福建永定,出生于台湾台北县三芝乡,祖籍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88年至2000年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忍者神龟(亲日)的独派大佬•提高“台独”论调,反复鼓吹“中华民国不存在说”、“台湾正名说”、“台独时间表”、“公投决定台湾新宪说”、“国家认同说”等分裂言论。•分裂祖国三步走:扭曲“本土化政策”——提出“一国两府论”——公开“两个中国”论•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关系早就已经是“国家与国家”,或“至少是特殊的国(state)与国(state)的关系”,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乱政府”,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个中国”内部关系。•2012年9月12日,李登辉发表言论称钓鱼岛是日本的,引起公愤。第10、11任领导人—陈水扁•1950年10月12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南县官田乡,祖籍为福建省南部漳州市,台湾当局最高领导人(2000-2008)•第一位政党轮替的民选“总统”•台湾地区第二位民选“总统”,也是首位非中国国民党党籍的民选“总统”•1979年底的美丽岛事件是陈水扁踏入台湾政坛的契机。•2004年3月19日“总统”大选遭遇枪击,是为319枪击案,陈水扁以0.228%差距险胜对手。最坚定的台独旗手•“四要一没有”言论,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积极推动台湾的“正名制宪”运动以及“台湾加入联合国”活动•透过电视直播方式致词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与大陆,一边一国,要分清楚”,他并鼓吹“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台湾地区首位因案入狱的前领导人。第12任(现任)领导人—马英九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祖籍湖南省衡山县,1952年随家人移居台湾。台湾地区领导人,中国国民党主席。•先经济,后政治的交流方案,“共同市场”的缔造,“三通”的全面开放•“不统、不独、不武”是一种既不激怒海峡两岸统一呼声,又对台独势力的默许,实际上就是一种循序渐进式的既成事实。•两岸之间恢复协商,基于9。2共识•三大重点,分别是“扩大和深化两岸交流”、“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及“通盘检讨修正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