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方法学评价与性能验证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定量检测方法线性评价(EP6-A)1.操作流程1.1.时间要求(Timerequirements)包括对仪器设备熟悉时间,线性实验应在短时间完成。理论上所有数据应在一天内完成。1.2.实验条件的评估(EvaluatingExperimentalConditions)实验室只是验证线性范围,那只要在该范围内使用5-7个浓度,每个浓度做2个复管。如果是新方法要建立线性范围,就要在预期测量范围内使用7-11个水平。或者设定比预期水平更宽(20%-30%)的浓度水平,来确定线性范围。要求每个水平做2-4个复管。本实验采用的多项线性回归至少需要5个浓度水平。测试浓度越多,能更好描述线性及说明更宽的线性范围。本操作建议通过高值和低值混合血清以不同比例混合,等距离划分各水平间浓度。当然也可以是各浓度不是平均划分。注意:准确吸样可以减少误差。1.3.基质的选择:按下例顺序选择理想基质1)患者血清是最理想的基质。即选择患者高值血清以及低值血清,将高值与低值按比例进行线性稀释。2)用推荐稀释液稀释患者血清:用厂商指定的或者由实验室证实的推荐稀释液对患者高值血清进行线性稀释。3)在患者血清中增加分析物:如果加入物中不含有干扰物质,则对加入的分析物无需高纯度级别。如果存在干扰物质,那么就必需在报告中注明如来源、纯度、预期效应等。如果是使用的高浓缩液体分析物,则加入混合血清的量要越少越好(10%),并做好记录。4)用低浓度的处理物质或处理过的混合物质稀释的血清:若要使用低浓度的患者血清,可通过如透析、热处理、层析等方法降低分析物浓度。注意这会改变原血清的基质环境。5)商品化的质控/校准品/线性物质:用高值质控品和低值质控品6)用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而不是推荐稀释液稀释的混合血清会引起基质效应,应尽量少用。7)过度稀释的商品化质控品:会引起基质效应,应尽量少用。8)液体溶液:尽管高纯度物质是首先的,因为可以减少方法学干扰的可能性,但是稍低纯度的物质也是可以接受的。9)其他的溶剂:有机溶剂的使用更可能发生基质效应。1.4.分析顺序保证随机。如果出现明显的携带污染(carryover)或漂移(drift),线性结果不准确。2.数据分析2.1.数据的初步检查(1)检查有无误差特别明显的点,找出是否存在分析或技术原因,找出原因后重做线性实验。(2)若没有分析或技术原因造成的误差点。观察在每个水平检测值是否可能有离群点(outliers)。画出XY图。横坐标为各浓度水平(x),纵坐标为每个水平下的各个复管检测值(y),并作出均值点。观察线性的总体离散度、错画的点、明显的转换错误、仪器的差错。2.2.线性范围的决定本方案运用多项回归法(polynomialregression),首先假定所有数据是非线性的,并且排除随机误差。统计步骤有两步。第一步:数据模型是否符合线性还是非线性。第二步:如果符合非线性,那么比较非线性和线性之间差异是否能够符合该方法预设的允许误差内,如果在该允许误差内,即使统计学检出非线性,仍按线性范围处理。多项回归:包括一次项(firstorder),二次项(secondorder)和三次项(thirdorder)。如下所示:1storder:是线性。2ndorder:是上升/下降型抛物线。3rdorder:乙状或S型曲线。回归系数用bi表示。2ndorder中,b2是非线性系数。3rdorder中,b2和b3是非线性系数。通过相关统计软件可计算出每个非线性系数斜率的标准误SEi。从而进行t检验。无效假设为b2/b3与0无差别,t=bi/SEi自由度df=L*R-RdfL:有几个浓度水平。R:每个水平所做的复管数Rdf:回归分析的自由度举例:如有5个浓度水平,每个浓度做两个复管,对于3rdorder则df=5*2-4=6。查t值表,若tt0.05,则P0.05。回归系数bi=0。根据P值确定b2和b3是否有意义,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非线性。2.3.4非线性度的估计如果统计检测发现b2和b3回归系数有意义,我们就要根据回归标准误(Sy.x)来确定使用2nd还是3rd模型。哪个模型Sy.x小的,我们就选择哪个模型。计算每个水平下相对线性的偏离度DL(deviationfromlinearity)DLi=p(xi)-(b0+bixi)即在xi水平下,2nd或3rd的检测值与1st检测值(线性)的差值。DLi可表示为绝对量,也可表示为相对量,表示相对量时DLi=DLi/xi*100%。DL只能在各个水平的点上进行计算,不能在各点间的连续区间进行计算。将每个水平的DL与每个水平预设的允许误差标准比较,如果DL预设误差标准,那么即使统计学上为非线性,也视为线性处理。如果DL预设误差标准,那么在该水平上可能存在非线性问题,遇到非线性问题,有以下两个处理办法:1)试着找出造成非线性的原因如样本准备、干扰、仪器校正等,可与厂商专家联系。2)如果非线性是存在两端,那么去除两端,缩短线性范围。2.3.5随机误差的估计本操作主要通过计算重复性(repeatablity)来估计随机误差。比较SDr与预设的允许误差水平,如果发现SDr明显大于允许误差SD,那么实验结果精密度很差,线性结果不可靠,需校正仪器或方法等寻找原因并纠正。如果发现在校正后,SDr仍和先前所测结果差不多,那么就要增加复管检测数,这样可以减少大概40%左右的均值标准误。某些情况下,我们发现每个水平下的重复性差异都很大,这时候需要用到加权线性回归模式,此模式运用统计方式复杂,需统计学家帮助。定量检测方法线性评价(简便的统计处理)1.操作流程1.1.时间要求(Timerequirements)包括对仪器设备熟悉时间,线性实验应在短时间完成。理论上所有数据应在一天内完成。1.2.实验条件的评估(EvaluatingExperimentalConditions)实验室只是验证线性范围,那只要在该范围内使用5-7个浓度,每个浓度做2个复管。如果是新方法要建立线性范围,就要在预期测量范围内使用7-11个水平。或者设定比预期水平更宽(20%-30%)的浓度水平,来确定线性范围。要求每个水平做2-4个复管。本实验采用的多项线性回归至少需要5个浓度水平。测试浓度越多,能更好描述线性及说明更宽的线性范围。本操作建议通过高值和低值混合血清以不同比例混合,等距离划分各水平间浓度。当然也可以是各浓度不是平均划分。注意:准确吸样可以减少误差。1.3.基质的选择:按下例顺序选择理想基质1)患者血清是最理想的基质。即选择患者高值血清以及低值血清,将高值与低值按比例进行线性稀释。2)用推荐稀释液稀释患者血清:用厂商指定的或者由实验室证实的推荐稀释液对患者高值血清进行线性稀释。3)在患者血清中增加分析物:如果加入物中不含有干扰物质,则对加入的分析物无需高纯度级别。如果存在干扰物质,那么就必需在报告中注明如来源、纯度、预期效应等。如果是使用的高浓缩液体分析物,则加入混合血清的量要越少越好(10%),并做好记录。4)用低浓度的处理物质或处理过的混合物质稀释的血清:若要使用低浓度的患者血清,可通过如透析、热处理、层析等方法降低分析物浓度。注意这会改变原血清的基质环境。5)商品化的质控/校准品/线性物质:用高值质控品和低值质控品6)用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而不是推荐稀释液稀释的混合血清会引起基质效应,应尽量少用。7)过度稀释的商品化质控品:会引起基质效应,应尽量少用。8)液体溶液:尽管高纯度物质是首先的,因为可以减少方法学干扰的可能性,但是稍低纯度的物质也是可以接受的。9)其他的溶剂:有机溶剂的使用更可能发生基质效应。1.4.分析顺序保证随机。如果出现明显的携带污染(carryover)或漂移(drift),线性结果不准确。2.数据分析2.1.数据的初步检查(1)检查有无误差特别明显的点,找出是否存在分析或技术原因,找出原因后重做线性实验。(2)若没有分析或技术原因造成的误差点。观察在每个水平检测值是否可能有离群点(outliers)。画出XY图。横坐标为各浓度水平(x),纵坐标为每个水平下的各个复管检测值(y),并作出均值点。观察线性的总体离散度、错画的点、明显的转换错误、仪器的差错。2.2.线性范围的决定将所有分析样品的每次测量结果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内,计算每个样品的测量均值。1)如果低限样品浓度忽略不计,则根据测量均值乘以加入的高值样品份数得到每个不同浓度的斜率,求平均值得到平均斜率,再将平均斜率除以加入的高值样品份数,即可以计算出各实验样品内含分析物的浓度,为这些样品的预期值。2)如果低限样品浓度计算在内,则根据低限样品浓度和高限样品浓度的稀释比率,计算出各浓度样品的预期值。3)以各样品的预期值为横坐标(X),实测均值为纵坐标(Y)作散点图并进行回归计算,得到Y=bX+a,并对截距a进行t检验。4)结果判断,如果斜率b在0.97-1.03之间,截距a经t检验结果与0没有显著行差异,则可判断该测定方法分析测量范围在实验已涉及浓度范围。反之,试着舍去某组数据,另作回归统计,若缩小范围后回归式有明显改善,则缩小的分析范围是真实的检测范围。定量方法的精密度评价(EP5-A2)1.方案概述1.1.基本要求(1)熟悉仪器操作和维护(2)熟悉此评价方案的操作步骤(3)实验过程始终做质控(4)数据个数和实验周期需符合方案规定(5)数据要符合统计学规定1.2.操作熟悉阶段实验操作前5天要熟悉本方案的操作,有问题出现时需及时处理。当熟悉后第5天,进行初步精密度评价,可在一批内连续测20次,计算CV值初步与实验室质量目标比较。1.3.评价方案评价实验至少需要20天,每天做两批,每批做低值高值标本各一例。每批需有质控物提示实验在控。1.4.方案的完成当实验前5天的操作熟悉阶段结束后,就需连续进行15天检测。在实验最后5天,所有数据需要检查,确定有无明显偏离的点,在没有足够理由的前提下,不能删除这些点。另外当发现实验前5天由于是操作熟悉阶段,可能数据不理想,可删除,并延长操作天数,用延长后的实验数据补充前5天中删除的数据。1.5.评价材料(1)基质效应:检测物需与临床标本相似,稳定、冻存的混合血清首选。如有必要,稳定、商品化的蛋白物质也可使用。(2)检测浓度:推荐使用两个浓度。如果两个浓度处恒定(S)或比例精密度(CV)是一样的,我们说整个方法学范围内是恒定或比例精密度。如果不一样,那么可能需要更多的浓度水平才能描述方法学的精密度。如果是多浓度水平,则一个浓度要与医学决定水平相近。另外,如要比较与厂商的说明书提供的精密度,那么所选浓度还需和厂商提供的浓度相似。2.实验设计(实验批数和天数)2.1.共分析20天。每天:(1)两批(2)如果出现质控问题,需删除批,并在解决问题后继续实验。(3)每批,在不同浓度水平需重复检测2次。(4)每批需有质控物做质控(5)每天或每批可改变检测次序,做到随机检测。(6)模拟日常工作,每批至少需有10个病人标本同时做。(7)每批间隔至少要大于2小时。2.2.偏离点(Outliers)的检测最初5天检测后,检查数据,是否存在偏离点。(1)批间日间离群值:常规的质控程序可检出,找到原因后删除,再重新检测一批(2)批内离群值:2次重复检测间绝对差值如果超过初步评价5.5S,这批数据需要删除。存在偏离点后,需找寻原因,解决后重做。如果有超过5%的批数据都存在离群点,那么表明仪器不稳定,不能继续实验。3.结果统计将实验室结果输入或导入软件内,计算重复不精密度(批内不精密度)和中间不精密度(仪器/方法内不精密度),并在基础信息界面输入或导入相应的实验信息以及实验室的允许不精密度。4.结果与厂家性能要求或其他性能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来判断是否可以接受。一般与厂家声明的性能比较或与其他性能标准如CLIA’88允许误差等比较。4.1.重复性不精密度比较所计算的卡方值与卡方值表(自由度R的95%上限临界值)相比较,如果计算值低于表中数值,评价参数和性能要求无显著性差异,重复性声明可被接受。4.2.中间不精密度比较,卡方检验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