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运作模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私募基金的运作模式与创新私募基金(PrivatelyOfferedFund)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私募基金私募基金(PrivatelyOfferedFund)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不可以做广告只能向特定的对象募集对方具有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对方是特定行业或者特定类别的机构或者人私募的募集对象数量一般比较少,比如200人以下可以做广告,向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募集募集的对象数量比较多,比如一般定义为200人以上。私募基金的优势•由于私募基金是向少数特定对象募集的,因此其投资目标更具针对性,更有可能为客户度身定做投资服务产品,组合的风险收益特性能满足客户特殊的投资要求。产品更有针对性•由于私募基金的进入门槛较高,主要面对的投资者更有理性,双方的关系类似于合伙关系,使得基金管理层较少受到开放式基金那样的随时赎回困扰。基金管理人只有像巴菲特那样充分发挥自身理念的优势,才能获取长期稳定的超额利润。更容易风格化•和公募基金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同,私募基金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监管也相应比较宽松,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具隐蔽性,运作也更为灵活,相应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也更大。信息披露要求较低•基金发起人、管理人必须以自有资金投入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运作的成功与否与他们的自身利益紧密相关,从国际目前通行的做法来看,基金管理者一般要持有基金3%—5%的股份,一旦发生亏损,管理者拥有的股份将首先被用来支付参与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了公募基金与生俱来的经理人利益约束弱化、激励机制不够等弊端。激励性更好•这是私募基金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超越共同基金之处。由于基金管理人一致更加尽职尽责,有更好的空间实践投资理念,同时不必像公募基金那样定期披露详细的投资组合,投资收益率反而更高。更高的收益性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公司式私募基金有完整的公司架构,运作比较正式和规范。缺点:存在双重征税。公司制组合式公司式与虚拟式的组合公司式与契约式的组合契约式与虚拟式的组合公司式、契约式与虚拟式的组合。虚拟式虚拟式私募基金表面看来像委托理财,但它实际上是按基金方式进行运作。优点:可以规避证券管理部门对基金设立与运作方面的审批与监管,设立灵活,并避免了双重征税。缺点:依然没有摆脱委托理财的束缚,在资金筹集上需要法律上的进一步规范,在资金运作上依然受到证券管理部门对券商的监管,在资金规模扩张上缺乏基金的发展优势。信托制通过信托计划,进行股权投资或者证券投资,也是阳光私募的典型形式。有限合伙企业是美国私募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2007年6月1日,我国《合伙企业法》正式施行,一批有限合伙企业陆续组建,主要集中在股权投资和证券投资领域有限合伙制契约式契约式基金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优点:可以避免双重征税缺点:其设立与运作很难回避证券管理部门的审批和监管。中国私募基金的历史•这期间证券公司与大客户逐渐形成了不规范的信托关系;1993年-1995年萌芽阶段•此期间上市公司将闲置资金委托承销商进行投资,众多的咨询顾问公司成为私募基金操盘手;1996年-1998年形成阶段•由于投资管理公司大热,大量证券业的精英跳槽,凭着熟稔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市场营销,一呼百应。1999年-2000年盲目发展阶段•其操作策略由保本业务向集中投资策略的转变,操作手法由跟庄做股到资金推动和价值发现相结合转变。2001年以后逐步规范、调整阶段•私募基金开始与信托公司合作,推出信托投资计划,标志着私募基金正式开始阳光化运作。2004年•证监会下发了有关专户理财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基金公司为单一客户办理特定资产管理业务的,每笔业务的资产不得低于5000万元,基金公司最多可从所管理资产净收益中分成20%。•由于专户理财只向特定客户开放,且有进入门槛、不能在媒体上具体推介,事实上就如同基金公司的私募业务。2006年•《合伙法》颁布,私募基金开始建立合伙企业,标志着私募基金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2007年私募基金的运作模式探讨公募基金证券投资私募基金典型运作模式•创业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VC)•Pre-IPO•对冲基金•阳光私募•投资公司私募•一种新型的私募基金运作模式股权投资并购过桥证券投资基金传统私募基金运作模式股权投资基金传统的私募基金运作模式证券投资型私募基金成功的证券投资型私募基金趋势卖点品种买点同时具备以下四点证券投资型私募基金难!证券投资型私募基金•以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为主的基金•对冲基金、阳光私募、投资公司私募为典型代表。定义•基本上由管理人自行设计投资策略,发起设立为开放式私募基金;•可以根据投资人的要求结合市场的发展态势适时调整投资组合和转换投资理念;•投资者可按基金净值赎回。特征•可以根据投资人的要求量体裁衣;•资金较为集中;•投资管理过程简单;•能够大量采用财务杠杆和各种形式进行投资;•收益率比较高优点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之道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自1965年至2003年保持平均22.2%的年收益增长,就是说,如果你1965年投资1万美元于该公司,现在它已价值2595万美元,同一阶段,如果投资于标准普尔500指数,你只能获得47万美元。沃伦.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低摩擦成本有所不为逆向操作集中投资安全边际市场先生买股票=买生意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之道买股票=买生意市场先生安全边际•把股票看做整个生意的一小部分•这是巴菲特投资殿堂“七层塔”的承重点或及时所在•“市场先生”情绪癫狂,每天都会按照自己的情绪好坏报出一个高地不定且起伏颇大的价格•这一“角色”的本质背后,就是要正确对待市场波动•安全边际可以在三个方面帮助投资者:•为企业估值时可能出现的高估提供缓冲地带•较低价格买入将提供更高的投资回报•当企业的实际增长高于预期时,投资者会同时在经营性回报和市场性回报两个方面获得收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之道“超级明星”集中投资选择性逆向选择有所不为低摩擦成本下的复利追求•“如果你有四十个妻子,你不会对任何一个有清楚的了解”•所谓“选择性”,是指在进行逆向投资操作时,至买入自己心仪已久的股票。•投资者的成功不仅在于他做了什么,而且还在于他不去做什么。•牛顿发现了三大运动定律,但牛顿的天才却没有延伸到投资中,第四大运动定律是:对于投资者而言,运动的增加导致收益的减少。麦哲伦基金——大起大落中成长麦哲伦基金于1963年由内德·约翰逊创立,原名富达国际基金(FidelityInternationalFund),然而在它成立之时正巧遇上了肯尼迪总统推出的海外投资税,于是被迫卖出所持有的海外股票,致使富达国际基金徒有虚名,实为国内基金。1965年3月,富达国际基金更名为麦哲伦基金。此时,麦哲伦基金重仓持有的是克莱斯勒的股票。在彼得·林奇出任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的13年间,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基金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2%。•麦哲伦基金诞生的时候,彼得·林奇还是波士顿学院的一名学生兼高尔夫球童。1967年,彼得·林奇以优异的成绩从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毕业,正式成为麦哲伦基金的雇员。由于基金业的高速发展,富达资本基金在这段时间表现很好,超过了标准普尔指数,它在1950年增长了两倍,在20世纪60年代的前6年又增长了一倍诞生•1966年,富达麦哲伦基金的基金额是2000万美元,但是到了1976年,由于投资者撤回投资,资金不断流出,基金额减少到600万美元。就这样,一个只有600万美元的基金,每年的管理费用额度仅为0.6%,也就是说只有区区的36000美元,连电费都难以支付,更不用说员工工资了,麦哲伦基金可谓举步维艰。撤资•为了实现规模效应,1976年富达公司把600万美元的麦哲伦基金和另一个1200万美元基金额的患难兄弟埃塞克斯基金合二为一。该基金也是股市萧条的牺牲品,它曾经是一只1亿美元的基金,由于在股市萧条期间表现极其糟糕,唯一的成果就是亏损太厉害,所以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亏损税收减免。•1977年5月,在麦哲伦总裁乔治·沙利文的大力推荐下,加入富达公司10周年的林奇临危受命,接替沙利文出任麦哲伦基金经理,当时他只有33岁。合并麦哲伦基金的大起大落•林奇接手麦哲伦基金经理时,所面临的条件是1800万美元的资产、5000万美元的税收减免、极度萧条的股票市场,数量很少而且还在迅速减少的基金投资者。而且由于麦哲伦基金停止对投资者开放,所以根本无法吸收到新的投资者。直到1981年,麦哲伦基金才重新对投资者开放。重新开放•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的第一个月,主要的事情就是换股,整天忙着把前任基金经理沙利文挑选的股票卖出,取而代之的是他自己欣赏的股票。并且他还要不断地卖股变现用以偿付投资者不断的投资赎回。•1978年3月31日,林奇接管麦哲伦基金已经10个月,麦哲伦基金的年度报告出来了,该报告显示,在过去的12个月里基金增值了20%,而同期道·琼斯平均指数却下降了17.6%,标准普尔指数下降了9.4%。换股•1978年1月,林奇告诉他的投资者:“麦哲伦基金的投资组合大部分由三大类公司组成,特殊情况公司、价值被低估的周期性公司以及中小成长型公司。”•1979年,标准普尔指数上涨了18.44%,而麦哲伦基金表现尤为突出,资产升值了51%。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麦哲伦基金再现上一年的辉煌,麦哲伦基金的股东们享受到了69.9%的收益增长率,而同期的标准普尔指数只上升了32%。重组麦哲伦基金的大起大落•1981年麦哲伦基金与塞拉姆基金合并后,麦哲伦资产为1亿美元,到1982年底变成了4.5亿美元。1983年4月,麦哲伦基金的资产达到10亿美元,这是麦哲伦基金的一个里程碑。•继1983年及1984年麦哲伦基金每年吸收10亿美元资金之后,1985年麦哲伦又吸收了17亿美元。这时麦哲伦基金的净资产等于哥斯达黎加整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为了吸引这些资金,林奇保持不断的进攻性,重估投资组合,找寻新的持股或增加已有持股。•1986年2月,麦哲伦基金资产突破50亿美元大关,当年增值23.8%,1987年上半年增值39%,并于1987年5月成为资产达100亿美元的基金,资产规模已经相当于瑞典国民生产总值。持续盈利•在1987年9月11日到10月31日的股市大崩盘中,美元疲软、高通胀、国会关于减税的辩论,以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银根紧缩,导致股票市场大幅下跌,麦哲伦基金的损失相当惨重。•但在1987年结束时,麦哲伦基金仍有1%的收益,这使得麦哲伦基金连续10年超过共同基金的平均水平,并且麦哲伦基金在反弹时再次超过市场水平。股灾使麦哲伦基金的总资产从1987年8月份的110亿美元变成了10月份的72亿美元,损失相当于哥斯达黎加的国民生产总值。受创•1987年股灾之后,真正的赢家是增长型股票,而不是周期性股票。幸运的是,林奇能够及时把资金从汽车股票转移到运转良好、收支平衡的公司中,如莫里斯、柯达、默克等。•1988年,麦哲伦基金的收益率为22.4%,1989年为34.6%,1990年林奇退休时再次超过市场平均收益水平,林奇离开的时候,麦哲伦资产达到140亿美元,其中14亿为现金。•在林奇13年的职业生涯中,保持了超过基金平均水平的记录,年均收益率达29%,使业界极为震惊。股灾之后麦哲伦基金的大起大落•自从1996年6月鲍勃·斯坦斯基接管麦哲伦以来,麦哲伦基金每年的平均收益率只有7.8%,根据Morningstar的统计数据,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每年的平均收益率是8.9%,高于麦哲伦。去年麦哲伦基金比标准普尔落后4个百分点,虽说这也并不是很严重,却有负投资者们对它的期望。•从林奇1990年离任到现在,麦哲伦只是一直依靠自身显赫的声望来维持惨淡的经营。过去十年的收益积累了200多亿的资产,所以虽然经营不怎么样,却依然在美国15只平衡型基金中列第14位。•1990年彼得·林奇离任的时候,麦哲伦基金有140亿美元的资产,1999年泡沫高峰期,该基金旗下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如今,麦哲伦基金的规模甚至减少

1 / 1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