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樊何骆村的生态农业建设考察报告湖北襄樊何骆村的生态农业建设考察报告文/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20xx级黄雁云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南部的荒凉之地划出一块实施他的伟大理论的舞台——经济特区。随后沿海地区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然而,其他地区因为条件较差或者还没开发,大部分地方仍然是落后的农村,亟待发展。中国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农村发展是其中一项首要的任务。中国农村要发展,当中存在很多困难,例如:庞大的人口、教育水平低、土地短缺、环境退化、水资源短缺、能源短缺、污染和疲弱的经济等问题,这些困难在生态脆弱的地区犹为突出。有学者认为解决的方法是有系统地发展具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建设。所谓生态农业建设,就是将农村看成一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是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及系统工程学方法进行农业规划、设计和管理。在一个总体规划协调的原则下,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因地制宜的规划和组织实施,以发展农业为出发点,实行农林牧副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并使各业互相支持,相得益彰,建立物质、能量高效利用,经济发展,技术发达,体制合理,管理先进,社会文明,自然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农村。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在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的同时,避免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波折,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寻求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以取得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建设较一般的农业系统有以下的优势:①通过建立合乎生态原则的生产系统,对能源、资源和劳动力作出优化、有效和有力的运用,从而发展农业。一方面解决粮食供应的问题;另一方面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②通过建立更全面的土地利用和规划系统,使发展的程度和速度不至超越环境的承载能力,保护环境不致退化、自然资源也不会消耗过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③当农村发展起来,人民收入增加,生活自然得到改善,达到扶贫灭贫的目的。因此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农业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八十年代初,针对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出现恶化趋势,农业部提出了建设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并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示范。1993年,在总结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农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财政部、林业局(原林业部)、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等七个部委,订立了立足示范、着眼推广,注重基础、讲求效益为农村发展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自1993至1997年的4年间,国务院共组织协调有关省、市和自治区进行了51个生态农业试点的建设工作,试点面积达120000km2,占中国国土面积约1.25%.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加剧问题,力争通过改造坡耕地,推广垅沟栽培等技术,把坡耕地逐步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同时,大力推广粮农-林果-草牧型生态农业模式,发展了一大批农牧型、农果型生态户;推广农膜回收和生物防治、合理利用农药化肥等技术。通过实施沃土计划,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于25度以上的陡坡地实行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草灌乔结合,提高植被覆盖率。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李鹏委员长、朱镕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重要批示以后,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并实施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1998年,农业部在三峡库区启动了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把生态农业建设与三峡移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生态农业成为三峡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和能致富的有效途径。据对35个国家级生态农业示XX县的不完全统计,通过近五年建设,粮食总产年均增长8.42%,总产值年均增长7.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4%。同时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普遍提高,草坡得到保护,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与1990年相比,示XX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49%,土壤沙化面积减少了21%,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在生态农业示XX县建设中,涌现出一批成功的典型。生态农业建设在我国推行得红红火火的,作为环境专业的学生,我们有必要亲身到农村去实地考察一下生态农业建设在农村的实施的实际情况和实际困难,于是在20xx年的春节,我们到湖北省XX市宜城郑集镇何骆村作了为期两个星期的考察,主要观察了何骆村的生态农业建设。但现时对乡镇级生态农业建设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方法,而生态农业系统是一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经济-社会3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系统共同构造而成的。我们不能武断地就说农村里的生态农业做得很好,或者很差。根据生态农业系统的特征和属性,我将影响生态农业建湖北襄樊何骆村的生态农业建设考察报告文/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20xx级黄雁云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南部的荒凉之地划出一块实施他的伟大理论的舞台——经济特区。随后沿海地区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然而,其他地区因为条件较差或者还没开发,大部分地方仍然是落后的农村,亟待发展。中国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农村发展是其中一项首要的任务。中国农村要发展,当中存在很多困难,例如:庞大的人口、教育水平低、土地短缺、环境退化、水资源短缺、能源短缺、污染和疲弱的经济等问题,这些困难在生态脆弱的地区犹为突出。有学者认为解决的方法是有系统地发展具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建设。所谓生态农业建设,就是将农村看成一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是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及系统工程学方法进行农业规划、设计和管理。在一个总体规划协调的原则下,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因地制宜的规划和组织实施,以发展农业为出发点,实行农林牧副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并使各业互相支持,相得益彰,建立物质、能量高效利用,经济发展,技术发达,体制合理,管理先进,社会文明,自然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农村。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在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的同时,避免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波折,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寻求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以取得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建设较一般的农业系统有以下的优势:①通过建立合乎生态原则的生产系统,对能源、资源和劳动力作出优化、有效和有力的运用,从而发展农业。一方面解决粮食供应的问题;另一方面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②通过建立更全面的土地利用和规划系统,使发展的程度和速度不至超越环境的承载能力,保护环境不致退化、自然资源也不会消耗过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③当农村发展起来,人民收入增加,生活自然得到改善,达到扶贫灭贫的目的。因此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农业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八十年代初,针对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出现恶化趋势,农业部提出了建设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并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示范。1993年,在总结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农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财政部、林业局(原林业部)、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等七个部委,订立了立足示范、着眼推广,注重基础、讲求效益为农村发展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自1993至1997年的4年间,国务院共组织协调有关省、市和自治区进行了51个生态农业试点的建设工作,试点面积达120000km2,占中国国土面积约1.25%.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加剧问题,力争通过改造坡耕地,推广垅沟栽培等技术,把坡耕地逐步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同时,大力推广粮农-林果-草牧型生态农业模式,发展了一大批农牧型、农果型生态户;推广农膜回收和生物防治、合理利用农药化肥等技术。通过实施沃土计划,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于25度以上的陡坡地实行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草灌乔结合,提高植被覆盖率。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李鹏委员长、朱镕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重要批示以后,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并实施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1998年,农业部在三峡库区启动了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把生态农业建设与三峡移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生态农业成为三峡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和能致富的有效途径。据对35个国家级生态农业示XX县的不完全统计,通过近五年建设,粮食总产年均增长8.42%,总产值年均增长7.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4%。同时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普遍提高,草坡得到保护,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与1990年相比,示XX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49%,土壤沙化面积减少了21%,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在生态农业示XX县建设中,涌现出一批成功的典型。生态农业建设在我国推行得红红火火的,作为环境专业的学生,我们有必要亲身到农村去实地考察一下生态农业建设在农村的实施的实际情况和实际困难,于是在20xx年的春节,我们到湖北省XX市宜城郑集镇何骆村作了为期两个星期的考察,主要观察了何骆村的生态农业建设。但现时对乡镇级生态农业建设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方法,而生态农业系统是一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经济-社会3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系统共同构造而成的。我们不能武断地就说农村里的生态农业做得很好,或者很差。根据生态农业系统的特征和属性,我将影响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的因子归结为三个子系统,即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并将生态系统划分为资源保护利用、废物综合利用、生态保育和污染防治四个亚子系统,选定了一些容易得到、易操作的、能兼顾生态、经济、社会3大效益,反映实际生态环境的方面来总结何骆村的生态农业建设。虽然有些方面没有宏观的数据,但是通过实地考察,与农民和当地政府官员的访谈,可以了解到当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情况。先对这个村的所在地XX市(县级市)和郑集镇作一个简介:XX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地处东经111°57′-112°45′,北纬31°26′-31°54′。整个地势自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属鄂中丘陵区,其地形分为三种类型:东部和西南部为低山丘陵,海拔在150米以上,面积为431.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4%;中部和西北部为岗地,。海拔在50至150米之间,面积为1622.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6.8%;汉水两岸为冲积平原,海拔在50米以下,面积为5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8%.地貌组成大致为四山一水五分田。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无霜期240天左右,年降水量在850至1000毫米之间,年日照1800至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至16°c,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境内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307.5万亩,其中水域42.53万亩,山林(草)地112.31万亩,耕地及其它152.66万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3.83%、36.52%、49.64%.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53亿立方米,过境客水年平均径流量为400至450亿立方米;水能储藏量达12540千瓦;地下水储藏面积达1003平方公里,总储水量约21.81亿立方米。生物种类1190种,其中植物类910种,动物类280种。1995年森林覆盖率为42%.而楚国故都-郑集,东临汉江,南倚蛮河,总面积211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郑集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利发达,适宜种植各类作物。全镇13万亩良田和5万亩优质滩涂,现已建成15000亩优质油桃基地、70万只养鸭基地、1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0亩以麦冬为主的药材基地。何骆村有5500人左右,9个小组。处于汉江西边,地形以平原为主,以种植棉花、小麦、白菜、襄阳白萝卜、冬瓜为主,同时发展养殖业、林业等。下面是何骆村的具体情况:经济情况:主要从农民的收入,主要农产品,林业、养殖业的发展这几方面调查。一、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访问郑集镇的人大主席余老师得到的资料知:郑集镇里的人均gdp为2000元人民币,而我们的考察目标何骆村在这个镇上属于中上水平。为了得到更切身的数据,我们具体调查了一典型农户的收入。李云波家里有六口人,家庭结构为他和妻子,还有两个老人和两个女儿,二个女儿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