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1、读不懂诗(最大问题)2、审不准题,弄不清楚设问点3、判断不准易错点迷茫处问通津切分信息有法——古诗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落叶修睦①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注]①修睦:晚唐诗人。(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C、颈联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人生无常的感慨。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相得益彰。二、研题读纲明方向:例: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C、颈联的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自己的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人生无常的感慨。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相得益彰。说说下列选项考察诗歌鉴赏的哪些方面情感分析语言炼字表达技巧分析表达技巧分析关键词语理解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17诗词鉴赏考纲回顾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C、颈联的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错判修辞设陷点具体阐释有误设陷点常见的陷阱设置点:1.意象意境分析不当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5.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三、待从头,重整河山——循题探求解题技巧【答题示例】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陶渊明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清吹”、“鸣弹”与“天气佳”相呼应,以声写静,渲染欢乐的氛围。“柏下人”表明所游地点在墓地的柏树下,生与死的对照引人感慨。“清歌”“绿酒”写集会时朋友之间或唱歌奏乐或饮酒作乐的场景。“余襟良已殚”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诗人为欢作乐时完全放松的状态。本诗将个人与诸人对照,结伴出游之欢乐反衬个人内心无尽的悲哀。EAAABDCEA、“清吹”“鸣弹”与“天气佳”相呼应,以声写静,渲染欢乐的氛围。意象构成画面热闹快乐之景描写手法中的反衬,写出景的静意境、情感——乐情B、“柏下人”表明所游地点在墓地的柏树下,生与死的对照引人感慨。指埋在柏树下坟墓里的人主题解析浅显的内容C、“清歌”“绿酒”写集会时朋友之间或唱歌奏乐或饮酒作乐的场景。意象,其特点指向美好和快乐对意象的具体阐释,画面的分析,指向快乐的景和快乐的情D、“余襟良已殚”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诗人为欢作乐时完全放松的状态。具体诗句对“襟已殚”的解释符合诗歌整体内容和情感方向对“余”的解释E、本诗将个人与诸人对照,结伴出游之欢乐反衬个人内心无尽的悲哀。内容分析,“对照”手法分析错误主旨情感分析,“反衬”手法错误方法小结:1、细读诗歌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注释、关键词等)。2、审清题目明要求。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4、正选排除巧妙用。四、且看我,笑傲江湖——方法迁移能力提升1、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曹彦约②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E、这首诗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BD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未果。②禁:消受(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2、(2014年北京卷)CE•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是考查对诗歌语言以及技巧的分析。C项“夏日景色”错误,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E项,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只是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春天韦曲的花盛开,在微风的吹拂下像小孩子那样活泼可爱,让人流连忘返,春花把家家户户装点得姹紫嫣红,实在热爱喜爱。•【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解答本题,应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辨析。本题的C项对诗句中的景物分析有误,诗中花无赖,藤梢新,是典型的春景;“白发好禁春”意思是满头白发的自己正好消受春天的美景,可见诗歌写的是春天的美景,并非是“夏日”。E项对景情的分析有误,“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但本诗首联“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只是单纯的写景,作者因韦曲春景而动归隐之怀。五、总结反思:诗词鉴赏题,无论题型怎么变,都离不开考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如果具备了基本的诗歌阅读知识体系,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就能将此题迎刃而解。其实一点都不难!心怀他人,严于律己永州一中黄丹阳•同一家餐馆,一桌人大肆吃饭谈笑,另一桌的父子却用他们的小声谈论教给我们处世的哲理:为人在世,应当心怀他人,严于律己。•正如父亲的回答。人处在社会之中,做事要考虑他人的感受,我不打断你的“快乐”,但至少,我可以严格要求自己,不参与其中。•约翰·多恩曾有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是的,倘若社会是一块陆地,那么我们便都是其中的小小泥土,倘若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那么必然难以抵挡海水的侵蚀,只有成为坚固的大陆才能长久立于世间,因而,我们首先需要心怀他人,因为心怀他人,所以不会因为一己之私而妨碍他人,公众场合的大声喧哗、景区内的胡乱涂鸦,这些都应当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因为心怀他人,所以在行事前会再三思考:我的行为是否合理?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究竟有利还是有弊?我始终相信,生活在一个人人都心怀他人的世界,也许正像韦唯唱的那首歌:“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或许你会反驳我,自己的快乐也很重要。我并不否认,正如刘瑜在《观念的水位》里提出:“追求快乐的本性使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的革命者。”可是,自身的快乐与他人的感受就一定是矛盾的吗?自己的快乐,不也应建立在他人的快乐之上吗?让自身与他人,与社会偕同起来,才是真正的快乐啊!•但是,我们也无法要求所有人在一瞬间学会文明。心怀他人,因为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们却可以严于律己,用自身的行为感化他人。所谓“君子慎独”,倘若自身没有严格规范,又如何希求他人呢?正如古佛经里的寒山之问,得到的是“我自容他、忍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样的回答,容忍他人,严于律己方是处世之道。即使在污泥般的社会,也有那些严于律己之人如清荷一般。•“一个民族,无论多么黑暗的时代笼罩着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灵魂尽管会不完整、扭曲,但民族灵魂里的人性都是永不泯灭的。”斯宾诺莎如是说,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整体,哪怕有一些不太美好的行为存在,但总有更美好的人性在其中,他们教会我们的便是“心怀他人,严于律己”。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之中,仅顾自己向前冲的人,难以长久立足,而那些严于律己,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人才会成为最后那个受人敬重的人。•记住那句古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努力做到心怀他人,严于律己,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欲正人、正世,必先正己东安一中李日澍•古语云:“反求诸己”,而陈忠实更有肺腑之言:“欲正人、正世者,必先正己,不正己而正人、正世者,无一不是盗名欺世。”所以说,也许我们无法纠正他人过错,但我们必须对自己严肃,匡正自己的行为。•对于父亲的回答,无可争议,诚然,我们心里不能总装着自己,而要多考虑他人的感受,更不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但一个有思辨的人,不会止于要求自己不去犯错,而是在正己之后,去正人,乃至匡正世风。作为普通人,也该匡正自己的言行。•在公共场所喧哗固然不对,这时更该有人劝阻,这也是文化的体现。于是梁晓声在目睹国人劣迹之后大声呼出“文化四句教”:即植根于内心的修养,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正视错误的理智;以及心系他人的善良。当如材料所言的不文明现象出现时,我们应该保持一个文化人的操守,不急不躁,尽管对方大声,我却低头不语。•这当然只是正己,但却是正人正世的前提。或许有人说:“我只是普通人,守其本分就可以了。”这固然比盗名欺世者高明,但这个社会仍需要在正己后能正人正世,“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的殉道者。•纵览历史,可以发现,一些人在正己时,就对世界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并没有刻意地去要求别人,却在成就自己完美人格的过程中,匡正了民风、世风。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能以身殉道,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也是一种高明的,并不需诘责他人的智慧。•于是,正己、正人,正己者大多青史传诵,如王守仁,提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先完善自己的内心,克制自己的行为,破了心中贼,再灭山中贼,自然容易。•而在现代社会,国人总感与发达国家无法接轨,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一些人无法正己,也不考虑他人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你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涂乱画时,别人怎么想?别人怎么做?你情何以堪?•周有光正己,遂成周百科;圣雄甘地正己,感染了世人;白芳礼正己,救助了无数学子……他们并没有要求他人干什么,而是反求诸己,自然匡正了世风。•所以,惟有心怀海子“我一人独将火高举的热情,抑或斯巴达克斯为心中太阳城挣断枷锁的勇气,像钢锯岭战役中盟军士兵多斯一样: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奉献自己,拯救他人。先做好本职工作,他人自会受到熏陶。•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肖申克的救赎》中也说:“智者能救赎自己,伟人才能拯救众生。”我们不能都做伟人,但至少能正其身。请看沧海巫山,浮华万千,内省其心,外修其身的智者总能逍遥濯浊之外,还世间一段长风。•心怀青玉带,轻嗅紫罗兰东安一中魏子顺•青玉镶带,柔韧如丝,那是一种规矩的华丽;紫黄之花,香气醉心,那是一种宽容的惊艳。心怀青玉带,轻嗅紫罗兰,自守约束准则,崇尚宽怀和善,珠光溢彩,香满人心。•一条青玉带,不仅美在华饰与柔软,更贵在束正与韧度。贞观明君李世民,在身为皇子时,总要身配束腰玉带,以示洁身自好、坚守道法、自我约束。当他偶然目睹了兄弟两人的荒淫时,是对国家的责任与痛惜,让他将玉带示于二人门上,以示守清持正才能保境安社稷之理。纵使他被恶意陷害,而在高祖弄清真相之时,那条玉带所象征的一颗清正的心,才真正地惊艳了所有人。而赢得人心的李世民,最终在众望所归中登基,带领臣民一同开创了辉映万世的“贞观之治”。他的青玉带早已成为一种品质,飘过千年的足印,飘在每一个正直的人的心中,警励自我,亭亭净植。•看见别人的错误,我们应该怎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