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初步鉴赏古诗文的能力。2.通过鉴赏重要诗句,理解并感受作者爱国忧民情怀以及九死不悔的精神。3.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情怀,感受其人格美。重难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鉴赏比、移情的手法,了解其浪漫主义特色。屈原生平楚怀王郑袖靳尚子兰顷襄王张仪合纵连横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离骚》初步感知大家也都在奔狂着争权夺利,那些都不是我心中之所贪图。我怕的是老境在渐渐地到来,我的声名或许会不能够建树。有一批糊涂的人们会苟且偷安,他们让道路幽暗、危险又狭隘。我并不害怕自身会遭到灾祸,我怕的是君王的战车要被毁坏。我在春天饮用着木兰花上的清露,我在秋天餐食着菊花瓣上的红霜。只要我的精神是美满而又顽健的,我就算长久地面黄肌瘦又有何妨?世上的人们任凭他各有所好,而我的习惯是爱好修养品德,就把我车裂了我也不肯变更,难道我的心还会怕受人威胁?要把头上的冠戴加得高高的,要把项下的环佩增得长长的,芳香和污垢纵使会被人混淆啊,只有我这清白的精神丝毫无损。我委曲着情怀,抑制着意气。我忍受着谴责,排遣着羞耻。怀着清白的志向,为忠贞正道而死,本来就是前代圣人所称颂赞许的。她只图保存着貌美不肯谦恭,整天都欢乐着在外面逍遥,面貌纵然美好而礼节全无,我要抛弃她,慎重地再作选择。我便叫太阳神的车夫把车子慢慢地开,眼见太阳快要落山了不用太赶着走,旅行的路途是十分漫长而又遥远的,我要上天下地去寻求我的所爱。•灵氛已告诉我占得吉卦,•选个好日子我准备出发。•我舀碎美玉把干粮备下,•给我驾车啊用飞龙为马,•彼此不同心怎能配合啊,•我将要远去主动离开他。•清晨从天河的渡口出发,•最远的西边我傍晚到达。•太阳东升照得一片明亮,•忽然看见我生长的故乡。•我的仆从悲伤马也怀念,•退缩回头不肯走向前方。•“算了吧”!离骚概要•大致说来全诗分九部分:•第一部分:叙述诗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已如何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第二部分:诗人在实现自已政治理想的过程中遭遇到的挫折。•第三部分:诗人不退缩不气馁,兴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但在“众皆竞进以贪婪”的环境中,群芳芜秽了,诗人依旧不灰心。•第四部分:由于诗人的特立独行,立即引起世间庸人的馋毁,从而使诗人再一次遭遇挫折,诗人陷入孤独绝望的境地。但诗人甘愿“伏清白以死直”,也不愿屈从世俗。•第五部分:陷入孤独绝望,内心深处极度矛盾、彷徨苦闷,是与灵魂搏斗的过程,最终坚定自已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第六部分:女媭的劝诫。•第七部分:诗人上天阐述了自已的“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后,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第八部分:诗人听了巫咸的话,最后决定离开楚国。•第九部分:诗人在离开楚国远游途中,回望故土,最后终不忍离开的经过。朗读•听录音正音•跟读(注意节奏)•大声朗读疏通字词句(抓住关键字词)•第一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我是古代皇帝高阳氏的子孙啊,我的伟大的先父名叫伯庸。正当夏历寅年的孟春正月啊,就在庚寅那天我降生了。•皇考:已亡故的父亲。•惟:句首语气词,不译。以:在…时候。本节交代了什么?“我”出身高贵,“我”出生的日子。•赏读第二节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父亲观察我初生的容貌气度啊,开始赐给我美名:给我取名叫正则啊,给我取字叫灵均。•览:观察。揆:揣摩。肇:便,开始。•锡:赐。•名:给……取名。字:给……取字。•词类活用现象:“名”“字”=名词用作动词本节交代了什么?“我”气度不凡,“我”有美好的名字。•赏读第三节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我既有这盛多的内在美德啊,又加上优良的才能。我身披那幽香的江离草和白芷草啊,我又编结秋兰作为佩饰。•纷:盛多貌。重:加上。•扈:披着。纫:连缀。•修:美好的。美:美德。形作名。•以为:以(之)为,把……当作1.茂林修竹2.邹忌修八尺3.修我甲兵4.况修短随化5.内立法度修守战之具6.乃重修岳阳楼本节交代了什么?“我”有美好的品德和才能。内容赏析•请归纳前三节分别写了什么?•写自己1、高贵的出身2、气宇不凡•3、美好的名和字4、美好的品质和才能•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开头?•作者出身高贵,与楚王是同根,楚国是诗人的祖国,说明自己有理由、有责任、更有能力和条件为国家担负重任。楚国兴亡义不容辞。•赏读第四节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流年似水我好像赶不上啊,害怕年岁不等待我。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拔经冬不凋的香草。•汩:形容像流水一样快。搴:攀折。•与:等待。阰:山坡。揽:摘,拔。•朝、夕:在清晨,在黄昏。名作状。1.失其所与不知2.孰与君少长3.则与斗卮酒4.夫人之相与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6.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宾语前置句:恐年岁不与(我)“我”为何害怕岁月不等人?“我”保持美好的品德和才能,勤勉自强,想有所建树,渴望实现政治理想。•赏读第五节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日月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秋天依次更替。想到草木也有凋零的时候啊,便害怕美人也将衰老。•淹:久留。代序:依次更替。•惟:想到。美人:比喻君王。迟暮:衰老。•之:主谓之间消独,助词不译。惟庚寅吾以降•赏读第六节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何不趁着壮年抛弃污政啊,为何不改变这种法度?快乘上骏马奔驰啊,来吧,我愿做向导在前方开路。•抚:趁着。•秽:秽政。形作名。度:法度。•乘:驾驶。道:通“导”,引导。1.乘彼垝垣2.因利乘便3.然秦以区区之地而致万乘之势诗人高唱“来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屈原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意在表现他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的人。可以看出他坚信真理,崇尚高尚的人格,有着独立的人格手法赏析•这三小节有多处比喻,请找出来并赏析。•用各种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具有象征意味)•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这叫什么手法呢?移情法,也叫移情于物。所谓“移情”,就是把我们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艺术效果: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能收到言不及情而情益增的效果。•赏读第七节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古代的三个君王品德多么完美,那时候群贤都聚集在他们的身旁。他们交杂地配戴着申椒与菌桂,哪只是将蕙草和香茝结成环佩?•后:君王。纯粹:美德。众芳:比喻群贤。•杂:交杂佩戴。形作动。惟:副词,只。•申椒、菌桂、蕙茝:香草名,比如群贤。诗人高赞古代贤君的什么优点,其目的是什么?亲近贤臣,信任并任用贤能忠正的人才,自身美德与修养也很好。•赏读第八节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那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大啊,已经遵循正道而找到治国的途径。那夏桀、殷纣多么放肆妄行啊,只贪走邪出的小道而寸步难行。•耿介:光明正大(今义正直不同流合污)。何:多么。•猖被:喻放肆妄行。惟:副词,只。•捷径:便道,小径。喻不循正轨、贪便图快的做法。•窘:使……窘迫。使动用法。诗人高赞古代贤君的什么优点,其目的是什么?有光明正大的美质,自身美德与修养很好,他们治理国家遵循正道。诗人希望楚王效法历代圣君,不要重蹈那些昏君、暴君的覆辙;希望楚王“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便治国。•赏读第九节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那拉帮结派的小人们苟且偷安,使国家前途变得昏暗危险而狭隘。我哪是怕自身遭遇灾祸啊,怕的是君王的战车将要颠覆。•惟:语气助词,不译。惮:害怕•党人:拉帮结派的小人。偷乐:贪图个人享乐•败绩:国家颠覆。诗人在本节揭露了什么现实,从此节你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揭露了楚国朝廷中存在一批小人,国家政治岌岌可危。诗人是一位为实现理想而不计个人安危的有志之士。•赏读第十节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我匆忙地在你前后奔走效力,为的是赶上先王们的足迹。君主不了解我的忠诚之心啊,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而大发脾气。•踵武:足迹。荃:香草名,喻怀王。•中情:内心。齌怒:盛怒。•及:赶得上。之:助词,的。诗人此处用了对比,高唱出心中的什么情绪?拿自己的忠贞甘于奉献效劳、振兴国家与小人的贪图享乐、败坏政治形成对比;而自己忠贞却遭到怀疑排斥,小人“偷乐”却反受信任也形成了鲜明的反比。暗含对小人和昏君的斥责,高唱出心中的怨情。•赏读第十一节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我本来就知道忠言会招来祸害,可我宁愿受苦也不愿舍弃直谏。我指着苍天起誓,让天作证啊,我的忠诚只是为了君主的缘故。•固:本来。以为:把……当作修:远•謇謇:忠贞的样子。故:缘故。诗人本来就知道忠贞会招致灾祸,可为什么还要坚持?诗人心怀炽热的爱国激情、对美好情操的执着追求,他有为理想至死不渝的斗争精神。为什么诗人“謇謇”却被遭至祸害?小人谗言,君主不察。•赏读第十二节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已经说好我们要在黄昏时成婚,可为什么中途反悔变卦呢?•以为:把……当作。羌:助词,不译。•改路:比喻君王失信。诗人此节包含什么情绪?怨痛之情。怨愤之心。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离骚》是屈原面临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小结你从诗中读出诗人什么形象?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出身高贵、品行高尚、忧国忧民、追求美政、执着理想、宁死不屈的爱国诗臣形象。1、展示了诗人的“美政”理想。希望楚王效法历代圣君,不要重蹈那些昏君、暴君的覆辙;希望楚王“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便治国。2、深刻揭露了楚国混浊的社会现实。诗人批评了楚王的反复无常、听信谗言,更以激愤的心情揭露了楚国朝廷中的一批小人的丑恶嘴脸。3、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炽热的爱国激情、对美好情操的执着追求、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坚强意志、为理想至死不渝的斗争精神等等。《离骚》的思想内容1、塑造了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特别是其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非常引人注目。3、全诗结构宏伟而壮阔。4、比兴艺术手法的继承与创新。5、浓郁的楚地风物人情、风俗习惯、神话传说及大量的楚地方言。6、瑰丽多彩的语言。词汇丰富,色彩绚丽,用词生动,韵律和谐,音调优美。《离骚》的艺术成就手法赏析(补充)•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这叫什么手法呢?•移情法,也叫移情于物。•所谓“移情”,就是把我们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和拟人的区别: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艺术效果: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能收到言不及情而情益增的效果。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③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④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白居易《长恨歌》)⑤春风知苦别,不遣杨柳青。(李白《劳劳亭》)⑥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