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俩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四代,我去买四袋苹果。五汛中学2012届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二轮复习专题三收入和分配专题三收入与分配【明确考点把握考情】个人收入的分配①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②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②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④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⑤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国家收入的分配①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②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③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④财政收支⑤我国财政的作用⑥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作用⑦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⑧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本专题考查重点为公平的措施和财政的作用,题型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而且通常以图表的形式呈现材料。所以,公平的措施和财政的作用仍然是2012年备考的重点。题型上图表题是经济生活试题的必考题型,要给予足够重视。这要求学生一定要提高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提高调动与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请同学们认真进行知识梳理,熟记基础知识2、在预习中结合相关探究内容进行思考。【自主学习重点梳理】探究一:区分几种收入分配方式、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人【质疑解答合作探究】1.(2010·安徽文综)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A.44000元26000元B.36000元19000元C.49000元21000元D.44000元11000元D2.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切合法的劳动收人和合法的非劳动收人,都应该得到保护。这里所说的合法的非劳动收人包括()①国有企业职工所获得的奖金收人②个体工商户的收人③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人④银行存款、购买债券、投资股市获得的收人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③④D温馨提示: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企外企合法收入:国家保护非法收入:国家取缔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探究二:如何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质疑解答合作探究】探究二:如何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2010年1月22日,江苏省宣布自2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后,许多省份陆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表明了政府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通过再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④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质疑解答合作探究】C探究二:如何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2、2009年8月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透露:农业人口60岁后可享受国家普惠式养老金,预计试点的启动会在“十一”之前。农业人口60岁后可享受国家普惠式养老金是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的措施B.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C.再分配注重效率的措施D.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质疑解答合作探究】B3、(2009·江苏单科)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C名词点击: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财富国家收入企业收入劳动报酬初次分配财政、税收等在全社会范围内分配,以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继续进行的分配。利润国民收入的分配探究三: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质疑解答合作探究】探究三: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下列措施中属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A.提高银行准备金率B.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C.增加国债发行量D.减免中小企业税收【质疑解答合作探究】B探究三: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下列举措中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是①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②政府运用财政补贴支持“家电下乡”③国家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率④铁道部决定2010年春运票价不上浮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质疑解答合作探究】B探究三: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3.目前,财政部正紧锣密鼓地研究并初步规划开征房产税。下列关于开征房产税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增加财政收入,优化经济结构B.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防止楼市泡沫C.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D.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质疑解答合作探究】D•如何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税收与税率、国债、保护价收购粮食等等(税、利、债、费)——①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国债;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减发国债。(2)货币政策:货币发行量、利率、汇率、信贷政策、信贷规模、存款准备金率等等。——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条件实施的财政政策实施的货币政策经济过热??经济过冷??主要关注点:2012年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说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组合,体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这是继1998年我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再现“一松一稳”的调控组合。探究四:关于税收(1)、实行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意义(2)、偷税与骗税的区别【质疑解答合作探究】探究四:1.2012年1月1日开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下列有关我国增值税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增值税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②增值税属于所得税③增值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④增值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公平竞争A.②③B.②④C.①④D.③④【质疑解答合作探究】C探究四:2.某个体工商户在申报营业税时,只报通过银行转账获得的收入,却将现金收入隐瞒。这种少报税基(征收数额)的行为属于()A.偷税行为B.欠税行为C.骗税行为D.抗税行为【质疑解答合作探究】A【热点链接学以致用】◆热点: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材料一:2012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年份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国内生产总值18.2万亿元39.8万亿元11.2%财政收入3.16万亿元8.31万亿元21.3%表1:“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表2:“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年份2005年2010年年均实际增长城镇居民10493元19109元9.7%农村居民3255元5919元8.9%(1)你能从材料一中获得那些经济信息?①表一反映了“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和财政收入都大幅增长,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②表二反映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③两表格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增速低于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速,说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纵比看成绩横比看问题找图表间的联系(隐含信息)材料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指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2)结合材料,运用有关分配理论的知识说明如何实现两个“同步”。①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比重。(低收入者、最低工资、增长和支付)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实现公平分配。⑤国家财政要加大扶持,落实减免税收的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高考第34题:《经济生活》表格题一、命题方向:《经济生活》简答题(表格题)二、命题特点:1、体现江苏特色(数据均来自江苏)2、分析经济信息时,要求做到:(1)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看,既看取得的成绩,又看存在的问题;(2)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分析经济现象前后的“因果联系”。(3)要学会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三、解题要求:1、如何解读经济信息或经济现象?口诀:找全主语,讲清变化,比较大小,说明问题。(1)主语包括:年代、表格横纵标题、横纵轴名称、分块名称;包括“注”中关键词(2)讲清变化:①找出共性,常用“都”或“均”,说明原因或者意义;②“变化”常用词:增长/下降;提高/降低;较大/较小。(3)通过比较大小,说明存在的问题——(问题+危害)。书写公式:年代,××主语发生××变化,说明××;比较大小,说明××。三、解题要求:2、如何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三依据”)(1)依据材料中“关键词”与“教材”知识的对接点;(2)依据“材料中存在的问题”;(3)依据时事,特别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原因+意义:从对国家、对企业、对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作答。四、组织答案的要求:序列化、要点化、规范化。(2010年高考·江苏卷34)材料一:图表1:江苏省GDP和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亿元)图表2:江苏省财政支出有关情况(单位:亿元)材料二:201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使发展成效真正落实到人们福祉的提高上。(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阐述江苏省政府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1)图表1表明近年来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不断增长,财政收入随之逐年增多;图表2表明江苏省财政支出逐年增多,对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图表1、2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基础。变式训练(2)江苏省政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强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重点梳理体系构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分配制度分配原则效率公平财政税收收入:影响因素支出:构成作用:含义、意义、措施:基本特征、种类、依法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