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作文导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栏目导航核心目标知识储备思维训练提纲训练精美范文作文升格学会在写作过程中正确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在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人是有感情的,有丰富的、各种各样的感情。作文时,需要把感情表露出来。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文章才能说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真正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进而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可见,抒情是为了表达中心,直接为中心思想服务;这种表达方式是写文章时必不可少的。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直接抒情。这种抒情形式就是作者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事物的变化,感情达到高潮,间接抒情已不能满足表达需要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又叫做“直抒胸臆”。如《荷叶母亲》的结尾就直抒胸臆,作者深情地呼唤:“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感情。(2)间接抒情。这种抒情形式就是借助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抒发感情。①在叙述中抒情,寓“情”于叙事之中。如《背影》送行那一段:“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里的“说定”“熟识”“再三嘱咐”“甚是仔细”这些用语,强调说明父亲已经为儿子上车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字眼虽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处,使父亲爱子之情跃然纸上。②在描写中抒情,寄“情”于描写人物、景物之中。如《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第7段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③在议论中抒情,边发议论边抒情。例如,在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中:“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一段由议论引出叙述,一开头就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议论,表现了对东京的失望情绪。然后以冷嘲热讽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种种丑态,表达了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十分厌恶的感情。可以说,议是中心,叙是材料,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作文中,运用抒情这一表达方式要注意如下几点:①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是相比较而言的,没有纯粹的、绝对的直接抒情。一般地说,在记叙文中直接抒情不应用得太多、太滥,要针对内容特点,做到适当、得体。②抒情要有缘有故。抒情不是凭空来的,总是因为对人、事、景、物产生感情而发,总要有所借助,或借人、借事抒情,或借景、借物抒情,平白无故的抒情是没有的。因此,作文时要紧紧扣住所记叙的事物来抒情,不能盲目地乱“抒”一气。③要抒真情、健康之情,抒情要自然。要抒发的感情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不能以为文中多用几个“啊”字,多写几句“我多么喜爱”“他真伟大呀”之类的空话,就算表达真实而热烈的感情了。只有对人、事、景、物有深切的感受,强烈的感情,才会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无感而发,却要生硬地挤情、造情,抒情也定不会自然,文章定会让人厌恶。我的思维导图:(一)题目一:最美的记忆我的作文提纲:(二)题目二:请以“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1)恰当地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2)运用结构图的方法对所写文章拟一个提纲。幸福“幸福!”多么动听的一个词啊。它总是出现在最细微的地方,一般时候是看不到的……一天,房门“吱呀”一声开了。爸爸小心翼翼地端着一杯糖水向我走来,边走过说道:“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了?现在天冷了,你得注意一下别冻着了,来,赶紧喝杯糖水吧!”我随便地“哦”了一声,每天这个时候,糖水会准时送到,这好像已经被定下来了似的,糖水冒着很大的雾气,看着那雾气,刹那间,我灵光一现:“爱”“幸福”不正是这杯冒着烟的糖水吗?对呀!这就是爱,就是幸福,我想向爸爸求证一下,他转过身刚想走出去,我大声叫了一声“爸!”爸爸回过头,用惊奇的眼神望着我,不解地问道:“怎么啦?糖水烫到你了吗?”呀!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又是多么亲切的一句话呀!我笑着摇了摇头,爸爸这才安心地走了出去。我端起糖水喝了一半,“嗯”好甜,比每天的都甜,因为,到今天,我才明白,糖水固然甜,但是,如果你不用心去品味其中的父爱,那甜水也只是普通的甜而已,只有用心去品尝,才能领略到另一种甜,那种甜是甜在心上的,不是甜在嘴里的,那就是幸福。“吱呀”一声门又开了,妈妈抱着一床被晒得能闻到阳光的被子放在了我床上,顿时,我感觉我那间小天地每个角落里都充满了阳光和爱意,天哪!这也是爱,也是幸福呀!我既高兴又难过地笑了一声,我高兴是因为我找到隐藏在各个角落的父爱和母爱,而难过是因为我恨我自己到现在才发现那种亲切的爱。妈妈边铺被子边冲我笑了笑,那温柔的微笑,也只有母亲才会对我展露,我端起杯子,继续喝下了那剩下的半杯水,这时候,糖水更甜了,这是因为父母亲的爱合在了一起,让我感觉那糖水就像放了蜜似的,它不仅仅是甜,是甜中有甜。其实,幸福就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父母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举动,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这都是爱,就是幸福。原文:总有一种期待“你有没有吃过枇杷啊?”妈妈朝我笑着问道。我挠挠头,问道:“那是什么呀?我没吃过。”“那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水果,六月份的时候就熟了,我工作的那个厂里有一棵枇杷树,一到成熟的时候,就被人摘完了,明年我回家带一点回来。”转眼之间已是四月份了,看着窗外的景色:小鸟在空中自由地滑翔着,各种花朵都竞相开放,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似乎一切都是美好的。心里又想起妈妈说过的话,到底枇杷是什么样的呢?味道是什么味道呢?像橘子?像苹果?——真是期待可以马上吃到。(升格指导:环境描写也可以衬情,应安排好,不求多但求精,用来烘托“我”强烈的期待心情,从而为母亲病中不忘带枇杷给“我”做铺垫,突出母爱。)啊!从来没有发现六月是如此的美丽,想起要吃到的枇杷,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激动,还掺杂着一点焦急。“外面有人找你。”同学对我说,我一下子从座位上跳起,心里一定是妈妈,跑到教室外,却发现是姐姐。“你去和你的老师请个假吧,妈妈得了肿瘤,现在在县中心医院开刀呢!”就像晴天的一个霹雳,听到后,我顿时呆在了那里。(升格指导:文章情节跳跃较大,甚至有些情节失真,尤其是妈妈回来住院做手术显得很突兀。)赶忙请了个假,跑到医院时,妈妈已经做过手术了,看着病床上憔悴的妈妈,顿时心里有了酸酸的感觉。我找到床前,为妈妈削了一个苹果,妈妈说:“那里是我给你带的枇杷,你吃吧。”(升格指导:虽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但是这些描写流于形式,没有生动性可言。如果抓住典型细节细致刻画母亲形象,将会使文章生动、感人,挣得不少感情分。)我顺手拿起一个枇杷,吃了一口,酸酸的,把我的泪都酸下来了。(升格指导:记叙重点不突出,中心事件草草带过;文章文路不畅,层次间缺少过渡。)现在才明白,我期待的不是枇杷,而是母亲的爱。点评:本文的构思和选材的基础比较好,易于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应在“情”上做文章,围绕“枇杷”做文章,以枇杷为线索,合理安排相关情节结构,表现母爱的执著、崇高和伟大。“我”是母爱的见证者和经历者,写好“我”的心理活动也是文章出彩的亮点之一。要在记叙基础上适当抒情,情随景生,情随事发,浑然一体。升格文:总有一种期待“你吃过枇杷吗?”妈妈笑着问我。我一头雾水,挠挠头说:“琵琶不是弹的吗?”“傻瓜,我说的是吃的枇杷,生长在南方。一看就知道你没吃过。明年回家的时候,我带点给你,咱们厂里有!”妈妈又去南方工作了,一年两次的见面就这样结束了一半,留给我的是一种莫名的期待。心里想着:这枇杷到底是什么东东啊?对吃一向不感兴趣的我,此时竟下意识地挂念起来。春风柔和地抚摸着我的脸,夹絮着花香让我沉醉其中,心中暗暗地想,这枇杷一定很美吧!不然怎么会起这样一个如此优雅的名字呢!唉,期待的过程总是那么难熬。终于等来了六月,我打了个电话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可是电话那头的话让我沉入了深渊:“妈妈工作很忙,可能没办法回去了。”我叹了口气,垂头丧气地把电话挂上,呆呆地站在电话亭旁,心想,可能又要等上一年了。下课了,刚要趴在课桌上休息一下,“弟,出来。”是姐姐在教室外喊我。我兴奋地问:“姐,你不是在学校吗?还没放假,怎么回来了?”姐一面拉着我往前走,一边说:“别多问了,妈长了个肿瘤,在医院开刀呢。你去和班主任请个假。”姐姐急促的话语就如晴空霹雳,把我的心击了个粉碎。匆忙来到了病房,推开门,我怔住了,不敢相信在我眼前的就是我的妈妈,脸色失去了以前的红润,鬓角多出的白发很刺眼,床头的吊针,注入母亲枯燥黝黑的手上,也滴痛了我那麻木的心。我轻声地喊了一声“妈”。妈妈露出一丝微笑:“你来了,本不想打扰你学习的,可你姐不答应……”妈妈随手又从枕头旁摸索出一袋东西:“这是我带给你的枇杷,看看好不好吃。”我接过枇杷,是那样的沉重。剥了一个送入口中,噙着泪用力地点了点头:“好吃。”泪水顺着脸颊流入心中。那味道,很熟悉,很特别,酸酸的,涩涩的!总有一种期待,你会觉得值得期待,总有一种期待,那是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