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汇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考纲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所运用的写作方法。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判断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是如何体现的,分析其在诗中起到了什么效果。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二、表达方式三、表现手法四、结构技巧1、比喻2、拟人3、借代4、夸张5、用典6、对比7、对偶8、互文9、双关10、顶真、叠词、设问、反问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比喻是更加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的音乐美、对比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6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提问: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②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明手法)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阐运用)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析效果)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XX的表现手法,如XX,从而表达作者XX的情感(心情,心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可见一斑。(09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⑴这首词中“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借代。珠翠”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词句写汴京皇宫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1)运用拟人手法(2)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追寻。(3)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观察角度、感官角度的变化色彩的渲染、白描或细节描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事)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用典抒情之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广义上的表现手法等同于表达技巧;狭义上的表现手法主要指为了更好表现诗歌情感与主旨而采用的手法,包括比兴(借物喻人、托物起兴)、铺陈(具体描写叙述)、衬托(正衬反衬)、象征(托物言志)、渲染(反复描写,多角度描写多烘托人物心情)、想象(常表现为夸张)、联想(诗歌触发的想象是虚境)、烘托(侧面描写)、讽刺(借古讽今)、对比、用典。也包括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等。1.衬托就是利用其它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更加性格突出,形象鲜明。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A、正衬]利用与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来陪衬的是正衬,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梦游天姥》利用五岳、五台山的高峻来衬托天姥山。衬托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B、反衬]利用与主要事物的相反的事物来陪衬的方法是反衬。以动衬静,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以用美好反衬无奈,如“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别滁①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注】①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请简析诗的结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诗人抒发情感起着怎样的作用?答案结句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因为离别在即,所以诗人在饯别宴会上听到的作为助兴的音乐越是悦耳,内心就越是感到一种难舍和难受。这种以喜相送反衬悲离的结句,渲染了诗人与当地民众的深情厚谊,使得诗意余韵不尽。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分析思路】①寻找诗歌中所写景物按“动”与“静”标准分两类;②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以“动”“静”中何者为主;若以“静”为主,则判断为“以动衬静”,若二者兼有,不分主次,则判断为“动静互衬”;2、动静结合③结合诗句内容,分“静景、动景、动静关系及效果”三个层次组织答案。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通过这些动景,动中见静,愈见其静。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品味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全国卷]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塘雨后幽美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共同表达情感。3、虚实结合(虚实相生)1、实:2、虚: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2、想象:设想未来之境或对方处境《雨霖铃》3、回忆:已逝之景(之境)——《虞美人》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景和实景的关系①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中心。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着重虚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破吴后富贵威武、繁盛热闹的往事,结句实写只剩下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的眼前之景,虚实对比,表达了今昔盛衰无常之感。虚景和实景的关系②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突出中心。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行人”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词中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歌。表述方式:1、实写什么,虚写什么;2、虚景与实景相对照,表达了诗人某种感慨。或2、虚景与实景融合、互相映衬,渲染出某种情感,烘托出某种气氛。答题方式琅琊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请从虚实角度分析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①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②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抒发了相思之情。4、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正面描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侧面描写: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5、白描与工笔:白描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6.用典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语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寓意于言外。例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例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例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庆全庵桃花谢枋得①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①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12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用典。“桃源”“避秦”“渔郎”“问津”等语,都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诗人通过用典表现自己不与元朝合作的决绝态度。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发多少感慨喟叹!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当然是极度的艺术夸张!),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难怪白居易对此诗是“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以小见大7.以小见大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例7】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答案本诗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叫惊梦的黄莺的情景,看似是一首抒写儿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