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授课时间2018年月日星期第节课章节名称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教学分析与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认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掌握各方面建设的基本理论、发展方向、改革内容和总体要求;认识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教学重点1.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内在联系2.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6.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7.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8.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9.如何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1.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1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3.如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14.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15.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含义和要求16.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17.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教学难点1.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内在联系2.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6.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7.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含义和要求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课程资源准备教材、多媒体、PPT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本章五节内容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中心逐次展开。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回答的是“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问题”,主要介绍了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本节应该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所面临的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讲起,注意讲清新发展理念的内涵,讲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容的讲解。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要回答的是“走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并且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必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第三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主要回答的是“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四节“坚持再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回答的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因为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第五节“建设美丽中国”,主要回答的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美丽中国”的问题。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入手,强调了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必须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依据本章的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教学可以依照教材内容以节为一个教学模块展开教学,第一、二节每节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为宜,第三节2课时,第四、五节共2课时。由于本章内容和理论要点较多,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应避免面面俱到,每节可选择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学,有选择地突出重点、难点进行教授。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1.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联系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协调发展,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开放发展,就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坚持共享发展,就要不断把“蛋糕”做大,并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联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适应新需求变化,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发挥一体化网络效应,强化基础体系的支撑作用。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破除无效供给,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提质升级存量供给,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塑造良好社会文化生态,厚植企业家精神土壤;厘清政府、市场边界,拓展企业家精神生长空间,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六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第一,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第二,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第三,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第四,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第五,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第六,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第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第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第五,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第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依法治国,就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摆在第一条的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报告重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民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才能有可靠的保证。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其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各项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发扬民主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可以使党和国家的权力充分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而对党的民主监督越充分,党犯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小,党的执政地位就越巩固。最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依法治国既能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也能保证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