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点分析辞格介绍表达效果客观题优秀作文诗词赏析★考点分析《考试大纲》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要求掌握9种修辞手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得当,并能辨明优劣,也在诗词赏析、文学作品阅读中考查,能力层级为D。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1、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2、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修辞考查着重放在以下题型中考查: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2、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3、语言运用题,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顾考查。4、赏析文字写作,如湖南07年高考要求“简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㈠熟悉九种修辞方法⒈比喻⑴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⑵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两者缺一不可。(3)比喻的种类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余光中写晚上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躺着,很静,没有一点声音:像躺在一只坏了的表壳里。余光中形容一个人:瘦得像耶稣的胡须。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⒉比拟⑴比拟的特点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2)比拟的种类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邹静之有一首诗写一个牧羊人的羊丢了,找了一天没找到,到了晚上要睡觉时:灯关了,耳朵还一直亮着。比拟的作用: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⒊借代⑴借代的特点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②具体抽象互代。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③专名代泛称。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④人名代著作。例如:吾喜长短句,最喜是苏辛。东坡胸次广,稼轩力万钧。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⑥个别代一般。例如:当皇帝或蒋介石出来的时候,街道上便打扫干净,洒上清水;可是他们的大轿或汽车不经过的地方,便永远没有见过扫帚和水桶。⑦原料代成品。例如:阿Q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用“银的”“铜的”代银币和铜钱)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延安”与“西安”分别代共产党与国民党及两种不同的思想。)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⒋夸张⑴夸张的特点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2)夸张的种类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有位演员,每当念到下面这句台词“我的眼力比你好一百倍,就是两只苍蝇飞过,我也看得清哪一只公,哪一只母”,他觉得观众的笑声有些刺耳,他怀疑是表达太俗。我的眼力比你好一百倍,就是两只蝴蝶飞过,我也看得清哪一个是梁山伯,哪一个是祝英台。夸张的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⒌对偶⑴对偶的特点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是用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2)对偶的种类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玉帝行兵,风刀雨剑云旗雷鼓天为阵;龙王设宴,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作盘。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⒍排比⑴排比的特点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2)排比的种类①成分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②单句排比。例如: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排比的作用: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③复句排比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7、反复1、概念: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2、反复的种类:(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2)间隔反复:重复运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此外,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也可以交错使用。3、反复的作用:反复具有突出思想感情,增强节奏感的效果。恰当地运用反复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的作用。4、运用反复要注意的问题:反复和重复不同,重复是语言的罗嗦,是一种语病。运用反复切忌为反复而反复,必须具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感情,要从表达的实际出发决定是否运用。8、设问1、概念: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2、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3、设问的作用: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9、反问(反诘)1、概念: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跑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2、反问的作用: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设问与反问的区别共同点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不同点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2、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三)高考选择题例析例1(2005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C)例2、(2005年高考·辽宁卷)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点评】本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的判断,也考查了修辞的作用分析。B项比拟修辞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修辞作用的判断错误,混淆了比喻、借代与比拟的作用。该项中的“直截了当”与后文的“激发读者的艺术联想”矛盾。另外“比拟”可分两种——拟人和拟物,它的表述不具体,原句是把长城当作人去写,应是“拟人”。(四)高考优秀作文巧用修辞高考《考试说明》关于“有文采”是这样描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文句有意蕴。1、比喻化抽象为形象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能直上云霄的那种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尝试是一座高筑的墙。十八个春秋,风风雨雨。回顾往事,我无悔无憾;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我曾勇敢地面对生活,在生活的大海上搏击,生活教会了我勇于尝试。2、排比增强文势诚信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诚信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灵魂贬值,可以让人的心灵高贵;诚信没有体积,却可以让人的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可以让人的胸怀宽广,高瞻远瞩;诚信没有色彩,却可以让人的心情灰暗、苍白,可以让人的情绪高昂、愉悦!3、反问加强语气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着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