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见修辞手法简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高考语文复习修辞修辞:“修”——修饰、装饰;“辞”——言辞、词句狭义:运用修辞格(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广义:在语言运用中,针对特定的表达内容,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一般不单独命题考查,而大多结合着仿写、扩写、变换句式,诗文阅读鉴赏,写作等命题形式进行考查。要求考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效果;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方法。①作文写作中修辞方法的运用。②仿写或续写中修辞方法的运用。③诗文鉴赏中修辞方法的运用。题型及趋势:高考试题举例1.修辞手法的表达运用——高考题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大海是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要求:第一句的比喻领有下面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四个比喻合理贴切。参考答案天空是宇宙的花园,云朵是花,雨水是草,星星、月亮是天空的明灯。森林是大自然的一首甜美的歌,风声是歌词,鸟语是曲调,小花、小草是森林的小音符。常见修辞手法借偶顶双反设比拟夸张引起排互通(共16种)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一比喻1、概念:2、结构:(一)比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判断下列几种情况,是不是比喻: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母亲。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示举例。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错误示例: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小路上向前走作,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比喻的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被比喻的事物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作比喻的事物4、比喻的种类:(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种类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词喻体①具体、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②浅显易懂。(化深奥为浅显)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③表达感情。(化平淡为生动)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5、比喻的作用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具有相似点的不同事物运用比喻应注意的几点2做比喻的事物要常见、易懂3比喻要力求做到新鲜、生动6、原则1.要贴切合理2.要通俗形象错误示例:(1)明净的未名湖犹如一面照妖镜。(2)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严密,就像神经节和神经网的关系一样。不合理简单东西复杂化,不通俗修辞训练——比喻依照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造三句话,再在后面加一句话,作为前面四句话的总结。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点缀春天;如果你是一支蜡烛,就放出所有的光明;如果你是一只春蚕,就吐出最后一根蚕丝:人人都应当这样奉献!如果你是一朵花苞,就吐出芬芳;如果你是一枝蜡烛,就照亮别人;如果你是一条溪流,就灌溉一方土地:有了奉献,才有价值!修辞训练——比喻文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好,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创造宣言陶行知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比拟把人(或物)当做物(或人)来描写,也可以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其突出特点是作者凭借客观事物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因此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并使之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拟人:把物当做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思想、感情。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拟物:把人当做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拟是把人直接当物写,或把物直接当人写,把写人的词语直接描写物,把惯用于写物的词语用来直接写人。比喻则不同。把甲物说成像乙物,或是乙物,或者干脆用乙物来代替甲物。例:炮弹愤怒地向敌人飞去。(比拟)我们要谨防糖衣炮弹。(比喻)比喻重在“喻”喻体一定出现比拟重在“拟”本体一定出现——比喻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比拟汹涌的海水响雷般的咆哮着、怒吼着,扑向每一块礁石,然后化为无数的碎琼散玉。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比拟与比喻的兼格例1: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鼓鼓圆。(《红旗歌谣》)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效果1:使表达形象生动。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例2: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莫愁湖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声。(张天明《按照人民的命令》)用拟人方法描写了中国人民失去总理的悲哀,连江河湖泊也发出了悲哀的哭声,表达出了人民对周恩来同志无比热爱的真挚感情。效果2:可以表现人们的想象力,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并创造某种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比拟的表达效果: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波撼岳阳城”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C.“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里是“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是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树有人的感情。三借代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人和事物叫借体,借体之所以能代替本体,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还是实在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和事物,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格叫借代。1、概念:2、构成:(据借体和本体的不同关系)借代类型: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借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②我买了一台“康佳”。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③樯橹灰飞烟灭。借部分代替全体。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⑥我建议大家多读点鲁迅。借作者代著作。⑦于是大家替他们兄弟捏把汗。借结果代事物本身。(代担心)借喻与借代的区别:“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相同:本体都不出现不同:A、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B、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C、借代不能换成明喻,借喻能换成明喻。借代的作用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⑴借代体和本体必须有密切的关系,要能抓住特征,足以代表本事物的全体。⑵对于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如: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解。运用借代应注意的几点(3)借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试举古诗中用到借代的例子: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②“终岁不闻丝竹声”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另外,古诗中还有许多例子,如:①“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②“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③“阳关”“折柳”寄托离别。④“鹧鸪”“杜鹃”寓有悲愤。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⑥“长生殿”代统治阶级……1、一朵浮云把银盘遮盖了。2、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借喻本体是月亮,喻体是银盘。借代借用事物:黃口代替事物:雏燕(雏鸟的嘴呈黃色。)3、烽火連三月,家书抵萬金。借代借用事物:烽火代替事物:战争请分辨以下句子用了借喻还是借代?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2、夸张的类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扩大的夸张:超前的夸张: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缩小的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四、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3、夸张的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例: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例: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五对偶1、概念:对偶是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组词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以表达相关或相反内容的修辞方法。2、对偶的特点(1)字数相等(2)词性相对(3)结构相同(4)意义相关(2)宽对即要求宽松的对偶,它可以冲破一些严格的要求,格式上放宽了一些,只要结构上基本相同,音韵大致和谐即可,而且相对应的字可以是相同的字。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1)严对又称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偶。要求相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式的语法结构相同,相对应的字平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用同一个字。如:律诗中的颔联或颈联: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②墙上芦苇,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