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发展心理学ppt――倪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developmentalpsychology目录页发展毕生(生命全程)年龄特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二部分四方面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气质性格生理因素教育条件动作活动言语发展认知社会性青春期出生——成熟——衰老婴儿期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幼儿期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发展心理学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七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第五单元心理发展内外动力的关系第六单元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一、心理学发展的概念和性质(一)心理发展的内涵(二)心理发展的性质二、心理学发展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种系发展(广义)种族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狭义)动物人类动物/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一、发展心理学的功能和特殊性(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可简称为发展性。二、发展心理学的设计方式:(一)横向研究设计(二)纵向研究设计(三)纵横交叉研究设计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一)跨文化比较研究(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三)研究方法的整合(四)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第七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I.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P210II.20世纪后半期、毕生发展心理取代儿童心理III.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高尔顿)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华生)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二因素论)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班杜拉)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斯基)六、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一)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文化历史心理发展的动因:(二)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1、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2、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三)教育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六、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发展的动因:(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二)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智力的本质是适应图式:认知结构(心理组织)同化:将外界信息纳入认知结构顺应:改变认知结构,适应环境动态平衡(三)心理起源于动作(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第四单元心理发展的过程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1、以认知结构(智慧)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2、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艾里克森)第四单元心理发展的过程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1)以认知结构(图式)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三山实验”);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不可逆;缺乏守恒具有守恒性;脱离自我中心和可逆性;但仍需具体实物支持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进行假设演绎推理第四单元心理发展的过程2、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艾里克森)婴前期信怀希婴后期主羞意幼儿期主内目童年期勤卑能青少期同诚混成早期亲孤爱成中期繁停关成后期完失智内动力: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外动力: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相互作用关键期: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而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敏感期: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的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16单项选择题1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为()年◦A1879◦B1882◦C1900◦D1905◦答案:B17单项选择题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A先天的成熟◦B后天的经验◦C动作◦D吸吮◦答案:C18单项选择题3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个阶段。◦A2◦B3◦C4◦D5◦答案:C19单项选择题4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D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答案:C20单项选择题5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A心理机能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B学习条件都已经具备的时候◦C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前◦D心理机能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之时◦答案:D21多项选择题1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A遗传和环境的关系◦B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C发展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D不同心理机能是否存在关键期◦答案:ABCD22多项选择题2纵向研究设计的优点在于()◦A节约研究成本◦B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连续变化的过程◦C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D被试不容易流失◦答案:BC23多项选择题3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A泛灵论◦B自我中心◦C思维的可逆性◦D掌握守恒◦答案:AB第六单元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五单元婴儿的言语发展第一单元新生儿的发展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第三单元婴儿的学习第四单元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无条件反射)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睡眠-觉醒时的活动-啼哭这一周期性变化的生活行为模式三、新生儿的心理发生:有(感觉产生、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明显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具有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1、吸吮反射(suckingreflex)接触儿童的嘴唇,就引起吸吮动作。吸吮反射是最强的反射之一,当新生儿开始吸吮时,其他活动都会被抑制。2、防御反射(defensingreflex)儿童出生后的头几天就能对温度刺激或痛觉刺激产生泛化性的反应(刺激一处,全身反应)。3、定向反射(orientatingreflex)又称探究反射,即“这是什么”的反射。儿童出生后不久,约在两周左右,就能对强烈的刺激(如强光或大声)产生定向反射(如眼睛转向光源或暂时停止吸吮动作)。以上几种无条件反射具有有关生活适应的生物学意义,还有一些无条件反射,没有明显的生物学意义,但可能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它们有过一定的生物适应意义。4、抓握反射(graspingreflex)又叫达尔文反射接触手掌时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把婴儿悬挂起来。大约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反射就消失了。5、巴宾斯基反射(babinskireflex)轻轻地抓或刺激儿童的脚心时,就引起脚趾向上张开的动作。以后(约在8、9个月时)这个反射就逐渐消失了。6、摩罗反射(mororeflex)又叫惊跳反射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常常表现为惊恐状态,如双臂伸开,又迅速收回胸前,紧握拳头等,这个反射约在出生后四个月消失。7、游泳反射(swimmingreflex)托住新生儿的腹部,他就会做出象游泳样的动作。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境有关。这种反射约在生后6个月以后消失。8、强直性颈反射(tonicneckreflex)当新生儿躺着时,把他的头转向左侧或右侧,就会伸出与头转向一致的那个手,而把相反方向的手臂和腿蜷曲起来,仿佛摆出击剑者的姿势。实际上,这是婴儿吃奶最好的姿势。这个反射越在生后两至三个月消失。9、行走反射(又称踏步反射或无意识步行)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1、可塑性:婴儿大脑的大小和功能受后天影响和制约剥夺早期经验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停滞或萎缩2、可修复性:婴儿大脑损伤,可以通过学习等方式获得修复。5岁前语言中枢损伤,另一侧脑半球会产生替代性二、婴儿的动作发展(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二)婴儿的动作发展一、模仿学习二、条件反射学习方式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方式:习惯化和去习惯化(P216)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三、婴儿的加工信息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1、加工整合信息能力的发展2、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婴儿期是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感知统合训练在此时最佳(一)婴儿感觉的发展视觉技能的发展: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颜色视觉、对光的觉察和视觉敏锐度听觉技能的发展: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视听协调能力、音乐感知(二)婴儿知觉的发展跨感觉通道的知觉: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模式知觉:范兹“视觉偏爱程序”研究——不仅知觉物体部分,还能知觉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脸)深度知觉:六个月开始吉布森“视觉悬崖装置”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一)婴儿的注意从不随意注意发展到随意注意(二)婴儿的记忆:人类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12个月前: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12个月后: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三、婴儿的加工信息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加工信息:已经具有整合信息并分类编码的加工能力,9-12个的婴儿能将食品、动物、交通工具等分别归类。问题解决:8-11个月婴儿的问题解决经历三个水平:无效尝试;有效尝试;无需尝试直接成功。婴儿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其一:无效尝试其二:有效尝试其三:无须尝试而直接成功在不同位置携带婴儿让婴儿从不同角度观察世界让婴儿探索他们周围的环境让婴儿参加一些打闹游戏刺激年龄较大婴儿的运动和感觉系统发展让婴儿触碰他们的食物手和嘴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给婴儿提供能刺激其感知的玩具有助于提高婴儿的感觉能力一、婴儿的发音二、婴儿词汇的发展三、婴儿句子的发展:单词到多词简单句到复合句四、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交流技能)五、语法的获得:3岁末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一、婴儿的气质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四、婴儿自我的发展一、婴儿的气质(一)婴儿的气质类型1.按活动特性(巴斯)划分(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社交性)2.按三种类型(托马斯和切斯)划分,如下:(1)、容易抚养型: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喜欢探索,主动交往。(2)、抚养困难型: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负性情绪多,对新异刺激反应消极。(3)、发展迟缓型:适应环境缓慢,生活习惯逐渐变化;情绪通常不甚愉快,对新刺激慢慢感兴趣。容易抚养型40%抚养困难型10%发育缓慢型15%混合型35%这类婴儿教养的关键在于让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环境。(拟合优∕劣化模式)启示:每个婴儿都带着独一无二的气质来到这个世界,气质没有好坏之分。父母要做的就是提供适合儿童发展的成长环境,给他们以成长的力量,帮助他们迎接成长的挑战。(一)婴儿兴趣的发展(先天反射-相似再认-新异探索(1周岁))(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自发性的哭-应答性的哭-主动操作性的哭原因: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四)分离焦虑是指婴儿在离开母亲,遭遇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情况下,产生惊恐、躲避反应。(五)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情绪是婴儿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功能(婴儿面临陌生环境会从母亲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帮助自己确定做出的反应或应采取的相应行动,七八个月时发生,逐步发展)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0——2岁是依恋关键期。(一)依恋四个发展阶段(二)婴儿依恋的类型(三)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1、早期社会性依恋的重要意义2、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肌肤接触及时的正确的回应逗孩子玩和笑表达对孩子的爱有规律的生活(孩子的规律)一岁前没有被宠坏的孩子四、婴儿自我的发展(一)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主体自我意识:1岁左右出现,把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把自己与他人分开。(我扔你捡)客体自我意识:两周岁左右,能作为客体来认知,能运用人称代词称呼自己和他人(自我意识第一次飞跃)(二)促进婴儿自我的健康发展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亲子交往的质量,对孩子充满爱心,对孩子的需要作出敏感的反应,热情地鼓励孩子,合理安排和组织孩子的

1 / 1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