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问题:一.什么是口吃?二.口吃有哪些表现?三.口吃可以怎样分类?四.如何去诊断口吃?五.为什么会口吃?六.口吃有哪些矫正方法?七.怎样预防儿童口吃?一、口吃的定义口吃(Stuttering)是指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俗称结巴。它牵涉到了遗传基因、神经生理发育、心理压力和语言行为等诸多方面的,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10月22日是国际口吃日二、口吃的表现说话吃力,发音延长或停顿,不自觉地阻断或者语塞;间歇地重复一个字或一个词,失去正常的说话节律;可能伴有跺脚、摇头、拍腿、上身摇晃或嘴唇颤动等动作;心理上,情绪不稳定、性情急躁、好激动、易兴奋、胆小、敏感、睡眠障碍;患儿常遗尿,食欲减低,容易有恐惧等情绪反应;上学后的一些不适···三、口吃的分类(一)根据口吃时的发音特点分为:1、连发性口吃,即对一个字反复重复。如:自自——自己来。2、难发性口吃,即有发音口型,有较长时间的发音动作准备,但不能立刻完整发出想说的字音。如:h—好好,x—行行。3、中阻性口吃,即在说话过程中字与字之间有阻断。如:自——己来,你——大胆。(二)根据口吃形成的原因和病程分为:1、发育性口吃:指小孩子初学说话时出现的口吃,3岁时发病最多。2、良性口吃:指3-5岁出现的口吃。3、永久性口吃:5-8岁以后出现的口吃,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纠正治疗,将会保持终生,成为永久性口吃。资料卡•心理学家发现,在任何国家、说任何一种语言的人中,都有口吃发生。患有口吃的人,男性比女性多4-8倍。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8000万口吃患者,我国有1300多万,患病率高达1%。其中,幼儿口吃的发病率更高,达到5%-15%,青春期发病率在1%左右,成人为0.1%。2-5岁阶段口吃发生率为1%。有50%的患儿在5岁以前发病。研究结果显示,7岁组儿童的患病率最高,分析原因,可能是入校读书引起的环境变化使他们更容易出现口吃。同时口吃者也一定程度上合并有情绪障碍及与情绪异常有关的疾病。10岁以后出现口吃的有75%会终生存在。•因此,为避免儿童形成永久性口吃,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四、口吃的诊断须符合下列三项:①经常出现语音或音节的重复或延长影响说话的流畅性;②无表达内容障碍;③排除抽动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家长应立即带他去见专业治疗师:1、努力说出词汇,音调升高,气流中断或舌突出。2、不能表达时表情沮丧,出现眨眼、点头或面部歪扭等症状。3、害怕与人交谈或逃避特定的单词或声音。4、多次重复或部分单词的重复。疾病诊断•(一)先天利左性口吃(congenitalsinistromanualstuttering),先天利左,因后天强制性教育,被迫必为利右,因此语言有先天和后天两个不同中枢,故言语不流利,造成口吃,有报道认为此种口吃最为常见。•(二)思维过速性口吃,因思路宽阔迅速,致使口齿追随不及,造成口吃,临床亦较常见。•(三)精神性口吃(mentalstuttering),学语阶段由于精神创伤,语言表达受到抑制,造成失语,患儿精神创伤史,并可有发言紧张,孤独,寡语,行为退缩或易激惹,情绪不稳定等表现。•(四)方言性口吃,儿童学语期间改变方言,或兼学两种以上不同方言,可致口吃。•(五)家族性口吃(familialstuttering),患者有家族史,甚至同一家族有多人罹患,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亦有人认为在遗传基础上因外因诱发,主要外因是学习语言的环境不佳,如父母口吃,或父母口语快,含混,儿童不易模仿等。五、口吃产生的原因:1.生理原因。有人认为口吃与遗传或某种脑功能障碍有关。2.心理原因。如精神紧张、焦虑、应激。精神因素是引起口吃的主要原因。3.语言神经中枢发育不良或受到损伤以后造成功能性障碍。即与发音、对语言理解甚至读书写字有密切关系的神经系统发生障碍。4.生理疾病。如儿童脑部感染、头部受伤以及患百日咳、麻疹、流感、猩红热等传染病后也易引起口吃。5.模仿。六、口吃的矫正方法(一)主持疗法1、老师和父母要鼓励患有口吃的学生树立战胜口吃的信心,培养沉着开朗的性格,鼓励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减轻由口吃产生的心理障碍。2、由于口吃的形成与周围人对患者的态度有关。所以老师和父母应向他们以及周围人讲述口吃的性质与成因,要求大家尊重患有口吃的患儿,避免嘲笑和模仿他们。3、老师和父母应留心观察、分析口吃学生的生活,找出他们在哪些情境中容易口吃,在哪些情境中能够流利地讲话。老师和父母要尽量设法减少容易出现口吃的情境,减少让口吃学生在不利情境中的谈话次数和内容。而在口吃学生能流利讲话的情境里,要尽量鼓励他多讲。4、在学生说话结巴时,老师和父母要尽量缓和对话的情境,以减轻学生的焦虑。比如选择一些短句子缓慢地与学生交谈,决不指责学生,也不任一打断学生的讲话;在学生口吃严重时,老师和父母不要强求其讲话,以避免学生紧张。•(二)发音矫正法•钱厚心•治疗法则:1.平静:情绪稳定,肌肉松弛。2.慢一些:不要很快,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3.拖长些:第一个音稍微托长些。4.独立:说完第一个音,再发第二个音。5.低和轻:第一个音比第二个音要低一些。•步骤:(P131-P132)•第一步,单语练习。•第二步,句子练习。•第三步,朗诵练习。•第四步,实际训练。•(三)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就是让患儿按口吃程度的不同,把引起口吃的情境列出一个表来,使他们了解自己口吃的程度。当然,对患有口吃的学生来说,老师和父母应帮助他们一起来完成。然后,学生按照这个等级表开始放松训练。•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步都要分成假想练习和现实练习两个阶段。•(四)药物辅助治疗•溴剂、缬草酊剂、利眠宁•针刺内关、上廉泉、合谷等穴位,小剂量镇静剂。七、口吃的预防1、父母和老师应学习育儿知识,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适时地进行恰当的语言训练。2、父母和老师要创造平静协调的家庭气氛、学习气氛和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避免儿童受到不良的心理刺激,以免引起儿童精神紧张。3、父母和老师应当培养儿童开朗沉静的性格,鼓励儿童多与人交往,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参加演讲活动,发展语言才能。4、父母和老师对儿童模仿他人口吃的行为要及时加以劝阻。案例:•豆豆,男,10岁,某小学四(3)班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消瘦,家庭生活宽裕,深得父母的宠爱,爱撒娇。性格外向,情绪不稳定,好动,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爱思考问题,表现欲强,发言积极,可说话时却有语言表达障碍,让人听起来很费劲,严重影响了语言表达。•母亲生产豆豆时属早产,因此从小体质较弱,常生病。在学说话期间,由奶奶带着。奶奶教豆豆说话的时候字音过重,尾音拖得过长,如“吃——饭”,久而久之造成了说话字音长,重复次数较多的现象。辅导方法:•1、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口吃的形成、加重,与患儿和周围人的态度有关,因此,教师首先向豆豆以及其家长和同学讲述口吃的性质与成因,建议家长和学生们尊重豆豆人格,不嘲笑戏弄他,耐心听豆豆讲话,不当面议论其病态,并且在与豆豆讲话时保持心平气和、不慌不忙,使其受到感化,而养成从容不迫的讲话习惯。豆豆口吃严重时,不强求其讲话,以避免紧张。•2、不断鼓励,树立信心。充满信心,便迈开了战胜困难的第一步。教师首先通过有关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努力战胜口吃,成为著名政治家的故事,让豆豆树立榜样,并认识到口吃是可以战胜的。其次,组织全班学生给豆豆送一句赠言,以此鼓励其战胜困难的决心。再次,关注豆豆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通过语言、动作、笑容给予肯定,树立其战胜口吃的信心,培养沉着开朗的性格。此外,还鼓励豆豆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减轻由口吃产生的神经质和心理障碍。•3、进行系统的语言训练治疗。教师首先让豆豆在没人的环境,从容地练习发音,先念单词,再练短句,再读长句。有时还配合音乐、动作、节拍从容不迫地、有节奏地练习讲话、背诵文章段落。在家里,让豆豆收听广播或电视,模仿播音员朗读,逐渐克服口吃,说话流畅。就这样,由近及远地与他人说话,最后再上讲台讲话。•在训练过程中教与放松情绪和肌肉的说话方法,通过安抚减少焦虑,有助于语言训练的成功。对于讲话出现口吃现象时不予理睬;而讲话无口吃时,给予适当的赞扬或鼓励。逐渐增加讲话速度和提高流利程度要求,每有进步,均给予表扬。•辅导效果•经过系统的训练,豆豆终于克服了语言表达障碍,不存在有字音重复,尾音拖长的现象,人比以前更自信,更关心热爱班级体了。情景再现:•方法:深呼吸、深吸香烟(0:05:32)剧情:乔治六世第一次被教导如何克服口吃,医生让他深吸香烟放松喉部克服紧张情绪效果:深呼吸可以缓解紧张情绪,但是吸烟不利于健康•方法:医生故意与他争吵,分散他的注意力,让他流利地表达(1:27:10)剧情:医生故意坐在象征王权的椅子上,与国王争吵,“不就一张椅子吗?我才不管那么多!”“不!”国王涨红了脸滔滔不绝起来,“这是记载着历史的椅子!因为我是国王!只有我有这权利!”效果:可以分散注意力,有效•无效方法•方法:嘴里含着石头或冰块练习演讲和说话(0:06:00)剧情:在第一次演讲受挫后,国王的妻子将他带到一家诊所就诊,医生为他准备了消过毒的石子,让他含在嘴里然后大声朗读效果:不能分散注意力,而且阻碍发音,无效•方法:物理治疗,运动、放松嘴部肌肉、加强舌头力量、说绕口令(0:36:00)剧情:国王重回诊所,医生和他一起训练,发声-感觉-跳跃-放松,发声-甩头-吸气-呼气-倾听-就地打滚效果:身体放松不能使精神放松,无效•方法:咒骂,用诅咒的方式把话讲出来(1:01:20)剧情:医生引导国王发泄心中的不满,国王大声咒骂说,“母亲不喜欢我,我……恨她。她没……养育我,而是将我抛弃……”效果:会反作用,无效Theend!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