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学?西方社会学理论•什么是社会学?•由创始人定义:•孔德涂尔干马克思韦伯什么是社会学?•基本视角:人的行为、思想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人群、社会关系、物质因素等),而不是个人意志或因素所决定的。•(和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等的比较)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十九世纪工业革命鼎盛时期诞生的,但它是对工业革命、理性、进步思想的反思。•涂尔干:失范•马克思:异化•韦伯:官僚化的铁笼什么是社会学?•关注对象:“西方的兴起”、工业革命、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现代化和现代性的来临;总之,社会学关心的是人类社会(以西方为中心的)近两三百年的变迁。(吉登斯观点)•吉登斯:“现代性”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什么是西方?•作为历史和想象的西方:汤因比、斯潘格勒:“西方文明”•作为和“东方”相对立的“西方”:中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冷战时代、后冷战时代•作为建构的“西方”概念:资本主义的、“先进的”、“外国的”、“欧美的”……什么是理论?•理论的特征:抽象化、概念化、普遍化•作为和“实践”相对立的“理论”•作为和“方法”相对立的“理论”•“社会理论”和“社会学理论”常见的分类•按照年代:•经典的: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现代的:舒茨、帕森斯、默顿•当代的:吉登斯、布尔迪厄、沃勒斯坦•按照学派:•功能学派•冲突学派•符号互动学派第二章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分类•按照关注重点或者解释出发点:•建构主义----行动•功能主义----系统•功利主义----理性•结构主义----结构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分类•本体论(个体vs整体)和认识论(主观vs客观)的不同组合:•主观的客观的•个体论建构主义----行动功利主义----理性•整体论功能主义----系统结构主义----结构四种理论类型的发源地•建构主义----德国、美国•功能主义----法国•功利主义----英国•结构主义----德国、法国女性主义•社会学主流理论之外独立发展起来的•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激进主义的女性主义一些关键性的概念•“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功能学派----宏观•冲突学派----宏观•符号互动学派、现象学社会学----微观•相关的二元概念:长时期(longduree)vs.日常生活一些关键性的概念•“宏大理论”(grandtheory)和“中级理论”(mid-rangetheory)•行动(action)、主动性(agency)和行为(behavior)三个词的区别和关系•行为主义vs.体验和意义西方社会学关注的主题•文化与意识形态•权力与国家•社会性别与女性主义•分化与分层第二章行动:意义和动机•关键词:行动、意义、动机、意图、建构、意外后果、解释•建构主义的经典:韦伯、齐美尔•建构主义的现代:符号互动论、现象学、常人方法学•建构主义的当代:结构化理论韦伯的“理解”和四种行动•理解(verstehn):对主观意义的感同身受•工具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情感行动•传统行动•行动的社会性:考虑到他人、指向他人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反对社会有机论:Naturvs.Kultur•社会唯名论•交往、联系、关系--〉人群•“社会原子”之间的互动所形成的有限的几种形式•冲突、合作、主宰、被主宰、集中化、非集中化的过程是建构社会长久制度的砖瓦。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二人组、三人组互动•“紧密”、“距离”•对于小群体人群之间的互动,抽掉具体内容,保留抽象的形式,所以成为“形式社会学”。•认为社会学应该从千变万化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来有限的几种“纯粹”形式。符号互动论•米德:反对行为主义和绝对个人主义;既不是社会唯名论,也不完全是社会唯实论;而是个人-社会生成论(emergent)。•齐美尔所谓的“隔绝谬误”----米德同意齐美尔•符号互动行为和非符号互动行为。•互动:合作、竞争、冲突GeorgeHerbertMead•儿童从小学习“角色扮演”、“将心比心”。•意识到他者(儿童成长的里程碑事件)•捉迷藏游戏和更复杂的游戏之间的区别•成长的最后阶段:学会扮演“一般化的他者”•自我再反思中形成:想象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重要他者(significantothers)“主我”和“宾我”•“主我”:自由的、主动的、不可预测的•“宾我”:天生的、限制的、持续发生作用的•辩证关系•相关概念:egovs.alter•库利:镜中自我•戈夫曼:正式自我(officialself)•弗洛伊德:本我和超我米德和库利的区别•米德认为有社会的客观存在;•库利倾向于认为社会仅仅是头脑的构造。戈夫曼:拟剧理论•用小说家的风格描写日常生活中细微的、琐碎的、不为人注意的细节;声称不讨论社会学中心问题。•戈夫曼:“我自己的经验主要是针对美国一些地区的中产阶级的行为,我的大部分论述也只能应用于此。”戈夫曼:拟剧理论•戏剧的比喻:前台、后台、舞台设置、道具、剧本、即兴表演、怯场、捧场、穿帮、演出事故、补台•例子:不同场合的不同穿戴;饭馆、会场等的前台、后台、“内外有别”、“家丑不外扬”、“面子”、“礼貌”。•美国中产阶级vs.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戈夫曼:拟剧理论•和同时期流行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歧:人的主动性;道德的虚假•表演和道德的关系:“我们的活动大量地涉及道德事务,但作为表演者,我们与这些事物没有多大关系。作为表演者,我们是道德商。我们的时代沉溺于我们所出示的货物,我们的头脑对它们了解至深;但是,说的恰当一点,我们越注意这些货物,我们感到与它们以及那些相信到竟去购买他们的人的距离就越远。用另一种比喻说,一贯显露出道德模样,成为社会化的角色的这种义务与利益,迫使人成为善用各种舞台手段的那种人。”舒茨:社会世界的现象学•什么是“社会世界”?(Sozialweltvs.Gesellschaft)•物质世界vs.精神世界vs.“社会世界”•客观性vs.主观性vs.主体间性(交互主观性)•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vs.?•生活世界(Lebenswelt)舒茨:社会世界的现象学•对韦伯的行动意义,引入时间维度,认为意义的问题,实质是时间问题(意识流)•进行中的行动vs已完成的行动(Handelnvs.Handlung)•仍处于构成中的意义vs已构成的意义•区别自己的行动和他人的行动•区别自己理解和他人理解舒茨:和韦伯的分歧•舒茨认为:社会世界中的意义问题要比韦伯设想的复杂的多;当人们使用“意义”这个词时,实际上是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涵盖了高度复杂而又充满歧义的领域。•“目的”陈述和“原因”陈述,认为“目的”陈述才是真正的意义。•影响他人vs.以他人为取向(舒茨引用歌德:“如果我爱你,和你有什么关系?”)舒茨:和韦伯的分歧•韦伯:不区分Handelnvs.Handlung•舒茨:更加关注反省的意义:只有过去的经验才能被称为是有意义的(Handelnvs.Handlung:行动vs.行事)舒茨:和韦伯的分歧•韦伯:直接观察理解和动机理解(包括意义充分和因果充分)•舒茨:区分主观意义客观意义:前者是时间意识流问题,后者是符号和沟通问题,是主体间性问题。舒茨:社会世界的多重结构•要理解他人的主观意义,要竭力体会其活生生的意义构成过程,和他处在一个直接经验世界;而在理解客观意义时,我们则是处在一个匿名的世界,面对一种理念类型。•根据匿名性的程度和理念类型的具体性程度,间接关系构成的同时代人的社会世界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舒茨:社会世界的多重结构•从时间角度上,还可以划分出前辈世界(theworldofpredecessors)和后人世界(theworldoffollowers)。•直接的—间接的—前辈、后人的—遥远世界的舒茨:人们对世界的构造•普通人对于他们生活的世界,拥有大量的知识,这就是人们对世界的构造。这是一阶构造。•社会学家的构造是对社会行动者的构造的构造,是二阶构造。伯格:人对社会现实的构造•以舒茨的现象学观点为基础,对“社会世界”的意义和结构做出分析。•关注认识论的根本问题: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采用知识社会学的角度•以普通人和日常生活作为关注对象伯格:人对社会现实的构造•伯格认为:“社会具有客观的事实性,以及主观意义的双元性质”。社会现实应该理解为人们自己积极创造的产物。日常生活是以人们诠释的事实呈现自身:•主观过程与意义的客观化•通过客观化而建构成“互为主观”的常识世界伯格:人对社会现实的构造•客观化和外化:人类所有的行动(主观能动性)都倾向于习惯化,而习惯化的定型就产生制度。•与制度化相伴的是合法化,为制度提供崭新的意义•合法化包括:词汇的出现与援用(名不正则言不顺)、理论命题、知识体系、象征性共同体;•内化:合法化的知识进入个人意识的过程伯格:人对社会现实的构造•社会的建构过程,就是主观行动、外化、合法化、客观化、内化的循环往复过程。•社会既是主观的现实,也是主观的现实,也就是“交互主观性”。帕森斯的自愿行动理论•行动的“要件”:目的、手段、规范取向•行动者为达到目的选择最好的手段,但只是在规范取向内部选择合法的手段。•传统社会的规范取向:情感的、集体的、特殊的、出身的、全局的•现代社会的规范取向:冷静的、个人的、普遍的、表现的、专门的帕森斯的自愿行动理论•哲学和社会理论中的霍布斯问题: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帕森斯的解决办法:个人内化了的规范•规范取向是社会独立于个人所预先决定的,人们总是自愿地接受它帕森斯的自愿行动理论•帕森斯的自愿行动理论:实际上是更是一种“自愿理论”,而非“行动理论”•默顿对帕森斯的修正:越轨理论:•认同手段不认同手段•认同目的顺从者创新者•不认同目的作样子者造反者常人方法学•帕森斯认为:社会秩序的存在,是因为行动者把道德性的规范内化在自己的意识中,常人方法学试图批判帕森斯的行动理论•“判断傀儡”:文化傀儡和心理学傀儡•批判“科学理性”:日常生活态度并不是科学理性常人方法学•加芬克尔: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在进行“组织化”的活动。•“组织化”:可以描述(是什么)、可以说明(为什么)•社会行动模式,不是预先给定的,而是在每一次行动中“完成的”(“成就的”)常人方法学•行动的“权宜性”: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并不是“事前诸葛亮”,而是“事后诸葛亮”。•行动的“索引性”:社会行动及其描述和说明,都依赖社会成员对言语及其行动意义拥有共同但无需说明的假设和知识。•行动不是由规则预先决定,而是在一个局部场景中由行动者通过权宜性的努力、创造、构成的结果。常人方法学•行动的“自反性”:行动和说明是不可分的,行动、说明和场景构成了实践的复杂整体。行动、说明、场景之间是构成与被构成的辩证关系。•批判“科学理性”:日常生活态度并不是科学理性,而社会学应该采取的方法也不应是科学理性,而是日常生活态度常人方法学的方法•“有系统地破坏社会秩序”,在社会生活的实践局部重引入“混乱”,这样才能发现社会行动的内在“组织”过程。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科技理性vs.沟通理性•目的行动vs.沟通行动•科学主义:任何知识的建构都应该以自然科学的模式为典范。•科学政治观:科学知识可以解决一切政治和道德上的问题----专家意见和专家统治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共识:假设人有进行理性讨论的能力,而共识是参与讨论的人在没有外在和内在压力和制约下进行讨论而达成的。•这样的讨论只能够在一个容许自由讨论的社会或“公共空间”才可能出现。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马克思:“一个行动胜似一打纲领。”•哈贝马斯:纲领(理性讨论)也是行动。•并不是所有的沟通都是“沟通行动”:谈判、欺诈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吉登斯的特点:二重性、双重解释学、中间道路•前人:“个人行动----社会结构二元论”•吉登斯:“个人行动----社会结构二重性”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双重诠释(doublehermeneutic):对别人所理解的意义的理解。•行动和结构的建构并非两组彼此独立的现象,而代表着一种两重性(duality)。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个人行动----社会结构二重性:结构限制行动、结构促进行动;行动中有结构,结构中有行动;•自反性(refle

1 / 17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