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1分析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与写作华金余6668892014.9—2015.1课程介绍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前提和保证,是新闻学的核心课程。因为我们所有的新闻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全离不开新闻的采访与写作……本课程是全世界各国新闻传播学科中的核心课程。自美国近一个世纪以前在密苏里大学创立新闻学院以来,新闻采访与写作就一直是美国新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其它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是这门课的附属部分。新闻采访写作课最高目标新闻学教育的目标:培养优秀职业记者优秀职业记者意味着:对新闻媒体充满了激情、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有强烈的好奇心、怀疑精神和批评态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精巧的写作能力。本课程是解决“故事在哪里?”这个新闻学的核心问题。这个听似极其简单的问题包含着如下新闻学核心理论不断要从新的视点和角度去解决的老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件(Whathappened?)?谁对这件事负责(Whowasresponsible?)?他们为什么做这件事(Whydidtheydoit?)?什么促使他们做这件事(Whatimpelledthem?)?记者采访的提问是否被自己的偏见和成见所引导(Aremypreconceptionsorstereotypesguidingmyquestions?)?记者最后还有什么问题需要问的(WhatelsedoIstillneedtolearn?)?无论新闻事件的大小,无论新闻事件是严肃沉重的内容或是轻松活泼的话题,记者通过回答“故事在哪里?”这个问题的调查思考和采访写作的过程本身是一种高超的智力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构成了《新闻采访写作》课的定位。新闻是历史的第一章,而不是第一稿。在新的世纪里,在网络时代,回答好“故事在哪里?”这个问题,也是精确真实地记录新世纪的历史过程。学习方法:养成每天热爱新闻的习惯看报纸、电视、上网……边读边思考,阅读——欣赏——评判。找媒体的“茬”;它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果你是记者、编辑你怎么做这个新闻?首先学会模仿,然后创造。建议:每周改写两则新闻参考书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复旦大学出版社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蓝鸿文《新闻采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美]肯·梅茨勒《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1、中国新闻奖作品选(2004年度、第十五届)2、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通讯卷上、下册)3、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4、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5、新闻采写教程(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如何挖掘完整的故事推荐阅读书目6、默多克的新世纪——一个媒体帝国的数字化改7、《西行漫记》斯诺(清华李希光推荐)8、《中国的西北角》范长江9、《穆青传》张严平10、《名记者清华演讲录》方芳乔申颖编11、《正在发生的历史》方汉奇、陈昌凤12、《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孙玉胜推荐阅读书目第一章记者是时事的观察记录者“如果你要向社会各个阶层传播你的文章、如果你要做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如果你要想抑制一个滥用职权的政府,新闻记者是这一切的开始”。——霍桑认识记者(journalist)问题1:他们的最高组织机构是?问题2:记者节是哪一天?11月8日中国记者协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记者节的由来1937年11月8日,范长江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旨在团结全国人民抗日救国;新中国建立以后,这个协会历经周折,发展成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成为团结全国新闻工作者的纽带;公元2000年11月8日,中国第一个记者节。记者无冕之王的称呼由来新闻学词典“无冕之王”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当时,《泰晤士报》被称为英国上流社会的舆论权威,主笔辞职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地位很高。人们就称这些报纸主笔是“无冕之王”。后来,西方新闻界泛指记者为“无冕之王”,认为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众人之上的特殊地位。这一观点,在新中国成立前已传入我国。记者的历史(一)记者的前身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新闻传播主要由氏族和部落的长者、酋长、巫师兼任。最早的采访活动大概始于殷周时期。采诗官封建王朝的史官。郭沫若说新闻记者是“当代的司马迁、左丘明”。记者是伴随着报纸的产生而出现的。称谓有主笔、探员、探事、访友、报事人、访员等,后从国外引进记者称谓。中国最早的报纸起始于唐朝,当时主要是官报,人们统称为邸报,又被称为“报状”、“朝报”、“邸钞”、“阁钞”等。宋代的“定本制度”,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有案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宋代小报的出现,冲破新闻限制。元明清的官报体制依旧,由于传递新闻的需要,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明清时代出现了《京报》(有固定的报名、形式、和刊期;有编印和发行的独立机构报房;开始出现少量自己采写的稿件,《京报》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报刊已有相似之处)并有从事新闻采集的人,也就是记者的前身。近代职业记者的诞生职业记者的出现和发展在15世纪的威尼斯开始出现带资本主义性质的手抄小报。早期报刊没有严格分工,记者、编辑、出版者于一身,后出版者分离成为老板,再后记者与编辑分离,设专职记者。随着报纸、通讯社的大量增加,记者队伍日趋壮大。真正意义上的记者,出现于近代资本主义报刊形成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记者的类型按新闻事业的分工需要划分·内勤记者、外勤记者;·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政治记者、经济记者、军事记者、体育记者等;·本埠记者、地方记者、驻外记者、特约记者等;专业记者与机动记者1.专业记者: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如农业记者、工业记者、文教记者等。2.机动记者(“满天飞”记者):任务不固定,哪里需要哪里去,机动灵活,随时出击。特派记者与特约记者1、特派记者: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如奥运会、伊拉克)2、特约记者:编制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地方记者(记者站记者):媒体长期建立的外埠记者站中的记者。驻外记者: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第一节记者的职业素养一、新闻品格——对记者的人格要求案例:史量才与蒋介石《申报》宗旨:无党无偏、言论自由、为民喉舌1.境界、情怀、智慧喻国明:一个有影响力的传媒,最重要的是需要“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既是对传媒的要求,也是对记者的要求。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荣誉在于深刻地关注和记录社会上正在发生和形成的历史,正是基于这种关注和记录,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成果才能有效地融入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力量潮流中去。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好新闻永远是和时代发展的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的。2.正义、使命、责任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成为我国新闻工作者百年来遵循的座右铭(邵飘萍)范长江:记者“要有操守,既不为金钱、利益、美女诱惑,又不为诽谤、污蔑、威胁所吓倒,要坚持真理”。普利策:“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3.理性、建设性“理性,建设性”印在《经济观察报》报头上方。《纽约时报》主要创办者鲁道夫·赫斯特办报方针:要用一种简明动人的方式提供所有的新闻;用文明社会中慎重有礼的语言来提供所有的新闻;要不偏不倚、无私无畏地提供新闻,无论涉及什么政党、派别或权益。背景:其时正处于黄色新闻时期,耸人听闻的标题、性与暴力、刺激感官的照片等等《纽约时报》逐渐成为世界知名、权威的严肃大报,被誉为“权力机构的圣经”和“档案记录报”。理性——理性的观察建设性——建设性的出发点不冲动、不破坏、不媚俗、不虚伪、不偏激、不炒作、不盲从、不骄傲,以务实、开放、求证的心态冷静观察社会走势,以建设性的视角来报道“一切值得报道的新闻”。优秀的媒体人负有正确传播社会价值观的责任。二、新闻敏感——从平凡细微处发现新闻罗丹:“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也一样汶川地震新闻报道“汶川地震中无人伤亡学校校长叶志平”1.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判断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2009年底,东明电视台一名记者去县检察院采访由县领导参加的年终总结会。会议平谈而无新意,记者正在为发稿而犯愁,中午在饭桌上,检察院一名工作人员无意中说,前不久,检察院人性化办案,对三名违法较轻且悔过态度较好的高考准大学生免予起诉,这名记者顿发灵感,穷追不舍,很快采访写出《宽严相济彰显人文关怀》一稿。稿件播出后引起较好反响,并在省市新闻奖评选中获奖。2.新闻敏感需要培养1)博学善学,积累经验积累越丰富,越容易产生联想、甚至创新思维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1998年两会采访朱镕基总理,三个问题:第一,中国政府对香港经济的看法和政策,朱镕基回答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的问题,使香港股市上升300多点;第二,外界对朱镕基“铁面宰相”“经济沙皇”的评价,有何看法。第三,朱镕基推动改革恶心路历程。朱镕基发出了感人肺腑的话语:“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会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为就我对记者招待会前半段的观察,他对媒体的提问听得很仔细,遇到特别有感想的部分,媒体不强调他也有感而发,所以我就提出两个问题,再以铁面宰相、经济沙皇为引子,问他心路历程。”“我觉得每一个事件的采访历程都是一个累积的过程,累积的过程不过是比别人付出几倍的时间多学点儿,认认真真做好每一天的事”2)增强政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记者需要对于国家强弱、人民贫富怀有忧患意识,才会随时关注时下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才会对周围群众关心的一切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才能敏锐地发现那些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新闻事实,才能迅速地用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下历史的瞬间。3)深入生活,奔赴现场奥莉阿娜·法拉奇:为实现采访而不计代价“越战”8年战地采访柴静:深入SARS病房图为国际泳联跳水赛上选手戴维斯发生意外获体育动作类单幅一等奖饥饿的苏丹凯文·卡特永恒的使命《饥饿的苏丹》获九四年普立策新闻特写摄影奖。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当人们纷纷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在他获颁这一生最高的荣誉两个月之后,卡特自杀身亡,时年33岁。1980手和手题名《乌干达干旱》的新闻照片,是迈克·威尔斯(英)1980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作品。3.专业主义精神——之所以与他人不同平等客观,用事实说话在采访全过程,记者自始至终流露出一种平等的意识,既尊重了被采访对象的人格,又通过提问触及事实的本质;既暴露了采访对象的犯罪事实,又不同于办案人员的审案。引领观众一步一步深入。专业主义精神的要求:1)强调新闻的客观性,需要全面、客观、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2)独立性,强调不应当受任何形式的强权压迫。也不应当受到任何的经济诱惑。对于美国人而言,总统没有权利保守私人秘密3)要真实,强调实事求是地进行新闻采访与报道女大学生捡剩馒头充饥近两年【首发媒体】《长江日报》【出笼时间】2005.1.7【“新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名家境困窘的女大学生刘维(化名),经常到学校食堂捡別人吃剩的馒头,而且一捡就是近两年。整个2004年,她才花了8.35元!原来,这女孩根本就沒有在食堂里掏钱买过饭菜,她基本上是靠到食堂捡吃剩饭剩菜度日,她最大的奢侈就是一个星期到水房花0.15元打上一瓶开水。【真相】1月14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关负责人发表讲话,澄清事实。原来,该同学系独生子女,其父母均是江苏无锡市某厂的在岗工人。她是困难学生,但不是特困生。该同学2003年9月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习,交清了一年级学费,并有银行存款,当年获得学校核发的三等专项困难补助,标准是100元/月。2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