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方式的安排;二、合理组建实验小组;三、如何在课堂上精心指导学生实验;四、对学生的评价;五、逐一向大家汇报实验操作案例。根的吸水实验。(是四年级上册课本第二课:植物的根这课所做的实验。)实验材料: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锥形瓶(或平底烧瓶)(课本上的图示用的是玻璃杯,我们用用锥形瓶或平底烧瓶,是为了便于观察和密封。)、植物油(或棉花、胶塞、橡皮泥等)、水。实验步骤:1.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水。2.把植物放入锥形瓶中。3.在锥形瓶里滴入植物油(或用棉花、胶塞等把杯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水面处做标记。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实验现象:锥形瓶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实验分析:由于瓶口用植物油等已密封,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是水被植物的根吸收了。叶的蒸腾实验。(是四年级上册课本第三课:叶的蒸腾作用这课所做的实验。)实验材料:有叶的植物,透明塑料袋,扎袋口的线。实验方法:准备一盆有叶的植物,浇足水。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把这棵植物的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将植物放在向阳处,注意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塑料袋内壁出现小水珠。实验分析:由于塑料袋是密封的,小水珠只能来自于植物,在表达与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植物体内的水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茎运输水分的实验。(是四年级上册课本第四课:植物的茎这课所做的实验。)实验材料:凤仙花(用日常常见的芹菜也可以,可以在实验前浸泡二至三个小时,更易于观察)、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的水,矿泉水瓶、刀片等(课件展示的是课本上图示的实验方法,在选材上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实验步骤:1、剪取一枝凤仙花。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3、将插好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叶迅速上升到叶脉。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注意事项:做此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过长,就会因为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月季花结构的解剖观察。(是四年级上册课本第五课:《花和果实》这课所做的实验。)实验目的:认识花的内部构造。实验材料:几朵完整的月季花,镊子,白纸。实验步骤:1、取几朵月季花,用镊子由外向内逐层剥下花的各部分,用镊子镊住被解剖部分的基部。2、将它们按照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顺序,自上而下粘在白纸上。避免花损坏了。实验结果:一朵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木材性质的实验实验材料: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镊子、小刀、电流表、电池、导线、水槽等。实验步骤:1、用点燃的酒精灯烧木材,看哪种木材更易燃烧。2、用放大镜观察木材的花纹,比较木材花纹的形状和花纹的粗细。3、用小刀刻木材,探究不同木材的软硬程度。4、将木材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木材的沉浮现象。5、把不同的木材连入电路,看木材是否导电。6、和其他物品比轻重。实验现象:1、大部分木材易燃。2、木材有花纹(年轮等)。3、木材软硬程度不同,有的较软,有的很硬。4、木材有沉有浮,浮的多,沉的少。5、干木材不导电,湿木材导电能力很弱。如果有条件,导电实验可以用电流表来做,可测出湿木材能通过微弱电流。纸的对比实验实验材料:各种不同的纸实验方法:1、给不同的纸标上号码或名称。2、从外观上观察不同纸的特征,如纸的孔隙大小等等。3、用手触摸不同的纸,了解纸的光滑与粗糙程度等等。4、借助仪器观察,如滴管滴水了解纸的吸水性。5、采用折一折或撕一撕等方法,了解纸的软硬程度。6、用手电筒照纸或将纸朝向光亮的地方,了解纸的透光性。纸的吸水性实验一实验材料:各种不同的纸、滴管数个、带颜色的水(不要与纸的颜色相同)。实验步骤:1、把各种纸依次铺开。2、用滴管吸取带颜色的水,同时在各种纸上滴相同的一滴水,观察哪种的水渍大,哪种纸的吸水性能好。实验结果非常明确清楚。纸的吸水性实验二(就是课本上/观察纸的吸水能力的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各种长宽厚相同的纸条、胶水、尺子、水槽、水。实验步骤:把各种纸条依次粘在尺子上。在水槽中装入少量水。把尺子水平放入水槽,让各种纸同时浸入水中。观察,哪种纸爬升的水渍高,哪种纸的吸水性能就好。纸的吸水性实验陶瓷性质的实验。实验材料:各种陶瓷、锤子、小刀、酒精灯、镊子、白纸、放大镜、电池、导线、小闸刀、电流计、火柴、水槽、木头、铁丝、铜丝、冷热水等。实验步骤: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陶瓷的软硬。3、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陶瓷的沉浮现象。4、放入热水中,观察陶瓷是否容易传热(对比实验,是与其它物品相比,如木头、纸等等)。5、把陶瓷联入电路,看是否导电。6、让陶瓷从高处落下,看是否易碎。7、用陶瓷碎片切割纸片,看是否锋利。实验结论:陶瓷的性质是不易燃、硬度较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容易导电、不容易传热、易碎、碎片很锋利等等。金属性质的实验。实验材料:铁、铜、铝等金属,小刀、导线、电池、小闸刀、玻璃杯、锤子、木条、陶瓷、砂纸等。实验步骤:1、用砂纸将金属条或金属片磨光,观察金属的光泽。2、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看金属是否容易传热(对比实验,可与陶瓷等物品相比。)3、把金属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小灯泡能否发光)。4、用锤子敲金属条,用手弯折,看金属有哪些变化。。。。。。。实验结论:金属的性质是有金属光泽、容易传热、容易导电、具有延展性等。玻璃与塑料的对比实验。实验材料: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酒精灯、镊子、天平。实验步骤:1、用天平分别称量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2、分别透过玻璃和塑料看书上的字。3、让玻璃和塑料从同一高度落下。4、用镊子分别夹着玻璃和塑料在酒精灯上烧。5、用玻璃和塑料切割纸片,看是否锋利。实验结论:玻璃与塑料相比,分量要重,硬度大,不易变形,透明度好,不易燃烧,但易碎。塑料与玻璃相比,分量轻,不易碎,可塑性强,但透明度差,易变形,易燃烧。蒸发吸热的实验。(是四年级上册课本第13课:《蒸发》这课所做的实验。)实验材料:温度计,棉纱,支架,表,水槽,水。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水中,观察温度是多少。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支架上,观察温度计液泡上的水在蒸发时温度有什么变化。边观察边作好记录。注意这一环节一定要提醒学生计时并随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实验结论: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蒸发快慢的对比实验。实验材料:酒精灯,两个培养皿,两个镊子,胶头滴管,装有水的烧杯,吹风机,小手绢。实验步骤:1、用胶头滴管从烧杯中吸取少量水,在两个培养皿中各滴入2-3滴水,分别以镊子夹住;其中一个培养皿放在燃烧着的酒精灯上,一个不用加热,观察两个培养皿中水的蒸发快慢。2、用胶头滴管从烧杯中各吸取一滴水,一滴自然滴在培养皿中,另一滴滴到另一个培养皿中以后摊开,加大面积,观察两个培养皿中水的蒸发快慢。3、将小手绢在水中浸湿,拧一下后,用吹风机吹手绢上部,观察手绢上部和下部水的蒸发快慢。注意事项:用酒精灯加热培养皿时,要用外焰加热;加热之前要预热;两个培养皿之间要有一定距离。观察结果:用酒精灯加热的培养皿中的水蒸发的速度比放在室温下培养皿中的水蒸发得快。加大面积中的培养皿中的水比自然滴在培养皿中的水蒸发得快。用吹风机吹到手绢的地方比没吹的地方的水蒸发的快。实验结论:加热、增大蒸发面积、风吹都可以使水蒸发得快一些。水的沸腾实验。(是四年级上册课本第14课:《沸腾》这课所做的实验。)实验材料: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钟表。实验步骤:组装好带有两个铁圈的铁架台。在铁架台的下一铁圈上垫一石棉网,放上半烧杯温水(为得是加快水的沸腾,缩短加热时间),下面放好一个酒精灯。在铁架台上一铁圈上挂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未加热之前,先记录下温度计的读数,然后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实验现象:水的温度在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会再升高。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摄氏度),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水的沸点。注意事项:1、在加热过程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真正经历一个完整的发现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探究中,因受器材影响,如温度计的标准程度等,小组之间所搜集的数据有差异是正常的,可以不要过多考虑追求结果相同,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整个探究科学的过程。2、为了节省实验时间,建议往烧杯里直接倒温水,而且量少一点,不超过烧杯的1/3,如果用试管来做沸腾的实验,一定要注意试管口不要对着人。而且倒入的水也不宜太多。3、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率,酒精灯要先调好,如果火焰过大,可以剪一下灯芯,来调整好火焰的高度。露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材料:毛巾、黑色搪瓷杯、碎冰块。实验步骤:1、用干毛巾将较大的黑色搪瓷杯外表面擦干净,然后将碎冰块倒入杯内至杯子的1/2处,掺入适量冷水至2/3处。2、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实验现象、结论:杯壁外挂满了小水珠,这就是“露”。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本实验的成功要点:一是一定用冰水混合物,否则结成的可能是冰,而不是水;二是用黑色的搪瓷杯易成功,速度也快一些。霜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材料:冰、水、食盐、搪瓷杯(外壁是深色的)。实验步骤:1、先倒半杯冷水,再加入适量的冰块(擦净杯外壁上的水)。测定杯内的温度。2、在冰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待食盐溶化后再测定杯内的温度。3、观察杯外壁出现的现象。实验现象、结论:杯的外壁上有一层白色粉末出现,这就是霜(形成霜的温度:0摄氏度以下。)我们在冰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是使冰水混合物的整体温度低于0摄氏度。因为加入食盐后,0度时水不会结冰。当冰、水混合物中加入食盐(或其它盐)后,蒸气压下降,使混合物的冰点温度降低。若冰水混合物中加食盐到饱和,可以使冰点降到-40度左右。雨的形成模拟实验。(是四年级上册课本第17课:《小水滴的旅行》这课所做的实验。)实验材料:大烧杯、碟子、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水、火柴。实验步骤:1、把水装在烧杯里,烧杯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最好用开水,这样可以有效地缩短加热时间,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至沸腾。2、把碟子放在沸腾的烧杯口上,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实验现象、结论:碟子下面出现水滴,并不断地滴下来。这就是“雨”。模拟雾的形成。(是四年级上册课本第17课:《小水滴的旅行》这课所做的实验。)实验材料:圆底烧瓶,带玻璃管的胶塞,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广口瓶,温水,冰块。实验步骤:方法一:1、在三角架上放置石棉网。2、用带玻璃管的胶塞塞住圆底烧瓶的瓶口。3、将圆底烧瓶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4、加热到一定程度,会发现有玻璃管上方有“白气”出现。方法二:在广口瓶里倒入少量不冒“白气”的温水。用一块冰接近瓶口。把冰从瓶口移开,再接近瓶口。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把冰接近瓶口,瓶口有“白气”即雾出现,把冰移开,则“白气”消失。实验结论:“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许许多多的小水滴。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浮在低(高)空,形成了雾(云)。测力计的使用1、先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刻度处。2、食指套在提环内,用挂钩钩住物体,将物体提起。3、待指针稳定在某个数值上时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4、每个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要测的力不可超过测力计标定的最大量程。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实验材料:细线、小木块、皮球、毽子、橡皮、钩码、火柴等。实验步骤:一细线拴住一钩码吊在铁架台上,用火柴把细线烧断,钩码会落回地面。用手托住一木块,松手,木块会落到地面上。用手拍皮球,球弹起很高,但总会落回地面。实验结果:这些物体都会落回地面,说明这些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四年级下册物体导热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