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课例分析来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毛冬梅2009年12月一、课文分析1、课文语言文字背后饱含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2、文章条理清楚。3、作者遣词造句“瞻前顾后”,前后照应,体现了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具匠心。4、语句生动、形象、准确。具体分析如下:1、课文语言文字背后饱含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2、文章条理清楚。●前半部分描写翠鸟,后半部分写“我们”打消了捉翠鸟的念头。(全篇的条理)●写翠鸟的部分条理也很清楚:外形——生活习性。(几个自然段的条理)●写外形部分也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爪子——羽毛——体型、眼睛、嘴(一个自然段的条理)3、作者遣词造句“瞻前顾后”,前后照应,体现了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具匠心。●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蹬开苇秆(爪子有力)●它的颜色非常鲜艳——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动不动地注视着——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一双又尖又长的嘴——叼起小鱼●爱贴着水面疾飞——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它小巧玲珑——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像箭一样飞过去4、语句生动、形象、准确。●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几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翠鸟羽毛的特点)●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个“贴”字具体形象地写出翠鸟疾飞时离水面是多么的近)●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蹬开”一词写出了翠鸟爪子的有力,“箭一样”生动形象地写出翠鸟疾飞的速度之快)……二、确定语言学习内容1.知识目标: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又尖又长、一眨眼”等15个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特点。教学难点: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三、在教学中怎样引领学生学习语言第一步,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具体教学环节如下)3.翠是什么颜色?(绿色)那么翠鸟又是什么颜色?(绿色)所以从外形看,人们称它为“翠鸟”。可是从它的本领看,人们又称它为“叼鱼郎”。4.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找出这两种称谓的原因来。二、激趣引思1.谁知道它的两个名字的来由?为什么?(翠、叼各是从哪个方面得出的)1.人们为什么叫它翠鸟?又为什么叫它叼鱼郎?请你找出有关的段落读一读。2.翠鸟的家在哪里?哪段写到这个内容?然后填空:翠鸟喜欢停在_________。它的外形_________,颜色_________,身体_________,眼睛_________,嘴巴_________,鸣声_________,动作_________,有_________的本领。它的家在_________。(教师设计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听教师范读——学生讨论,让学生了解翠鸟两个称谓的由来。设计一个填空让学生了解翠鸟的特点。通过听、思、议、填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2.课文哪一段直接描写到翠鸟的颜色的?指名读一读。再请齐读一读。3.哪一段直接写到它捉鱼的本领的?指名读一读。并说出理由。(教师通过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找答案,学生对文章的条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步,品味语言,体悟语感。具体教学环节如下:1.羽——引入2.羽——翠、翁、翔……(羽在不同的位置,写法不同。)四、激思积累1.比一比,想一想,下面的字,字形有什么不同:翠()秆()透()叼()衬()翁()杆()绣()叨()衫()翻()竿()锈()2.听写新词。3.背诵你喜欢的段落。(在学习生字词时,运用字理识字,帮助学生了解生字的形、义联系,如“羽”“绣与锈”,虽然在本课教学中运用字理析字不多,但用在了关键处,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揭示汉字规律、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情感的作用。字理识字,是在领悟生字的形、义联系的基础上的识字,避免了枯燥机械的识记生字,建议教师们在教学中适当使用这种方法。)(辨字组词,听写,是比较传统的识字方法,学生在对比中明晰汉字的字形,在听写中检查生字学习效果,很有效,但教师们在课堂上,特别是一些公开课上却很少使用,是不是觉得“老土”?其实传统的未必都不好,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挖掘的。)(本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师在第一课时未对课文进行“精讲”前,即给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如能指定背诵第一自然段更好),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如第一自然段,这些语言图式“格”就可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在第二课时让学生仿说公鸡的外形时,这些“格”的存在就能帮助学生一说就顺。)黄老师的教学让我想起:《做一个善于发现和思考的老师》于永正二、赏读悟法(一)欣赏课文第一自然段:1.翠鸟羽毛有什么特点?2.翠鸟“体形”有什么特点?3.翠鸟眼睛、嘴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生动描写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写这些特点。学生的习作存在问题之一:特点不鲜明,语言贫乏辞不达意。如人物外貌描写千人一面:黑黑的头发,弯弯的眉毛,黑黑的眼珠,圆圆的嘴巴,红红的嘴唇,白白的牙齿……归根到底还是所积累的语言太少,头脑中相关的语言图式“格”太缺乏。)(二)体会有顺序表达的方法。图示法:体会“言之有序”。想象法:体会“言之有物”。出示:大公鸡,让学生仿说。(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的表达方法,观察大公鸡,让学生仿说。读写结合,是小学作文教学最有效的办法之一,特别是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仿写价值的段篇,让学生仿说仿写,降低写作的难度,提高写作的水平。)三、研读悟语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品读、品词、品句。(体会文章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1。品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疾飞”“轻轻地”表达什么意思?比较:(1)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2)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2.品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锐利”与前面的“透亮灵活”之间有什么联系?比较:(1)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3.理解难句“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在这个环节里,教师让学生领悟学习课文中这些语言组合的精妙,悟中积累,以备将来使用。这是一篇很有“读写结合”价值的课文,教师除让学生学习其有顺序表达、抓特点表达外,课文中的语言仍是学习的重点内容。读写结合,不仅仅是读中悟法,还要读中悟语,“法”是形式,“语”是内容。一篇篇文章就是遵循一定的章法,由不同语言组合“填充”而成的。没有语言的储存,就相当于无米的“巧妇”。)四、学生语言学习效果评估1、学习掌握了本课生字新词。2、学习积累了关于段、篇的“格”。3、学习积累运用了课文中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4、观察大公鸡,进行仿说练习。五、由本课例引发的思考1、教师对教材的钻研(1)对关键字、词的把握(2)对课文语言的积累(3)对课文“仿写”价值的挖掘2、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1)引入字理析字方法,理解关键字。(2)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认清字形,在比较中辨别词句的优劣。(3)图文结合,运用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领悟课文语言的精妙。(4)按“感知内容、理清条理——领悟语言、感悟写法——积累语言——由读向写迁移、运用语言。(5)聊一聊、比一比、说一说,彰显教师的师生观。感谢黄爱文老师给我们带来一节具有示范意义的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