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第七章近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近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一、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近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二是在制度上小农生产方式发生转化,产生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三是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三者的出现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农产品呈现出了商品化趋势。纵向考察粮、棉、油等几种主要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其总量由1840年以前的1.9亿两增加到了1919年的14.49亿两和1936年的75.33亿两。横向考察:在全国形成了华北棉花、东北大豆、山东花生、河南烟叶、浙江安徽福建茶叶、江浙蚕丝等农业专业化生产领域。农产品商品化区域化呈现出来的特点为:主要集中在东部、江南、沿江与铁路沿线。在农民家庭经济中农产品出售在30%-80%之间。二、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滋长由于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为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出现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即经营地主、富农经济、农牧垦殖公司。规模经济还导致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进步:主要体现为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引进化肥;生产工具的改进。乌干达棉花引进“无茫”雀麦早期抽水机早期脱粒机在工业化开始的同时,农业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同时,中国也是一个中央集权式的国家,任何经济方面的发展变化都依靠政府的力量来进行。在实业救国的高潮中,政府职能发生转变。为了加强对农业的重视,政府出台了一些列的农业政策来发展农业,可以说近代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为了提高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近代政府的农业政策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一)设立农政机构;(二)创办各级农务学堂;张之洞和他的农务学堂(三)设立农事试验场;(四)劝办农会;早期农会和农事试验场(五)制定农业政策和法规;(六)对农业提供金融支持。近代农业金融支持一、传统土地所有制及租佃关系的保持由于近代商品经济发展是受外来因素刺激而产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不平衡,所以造成的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及自然经济的解体也具有强烈的不均衡的特征。虽然在城市、沿海、沿江地区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传统的小农经济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因此,近代农业经济虽有所发展,但中国农村经济的主体仍不能忽视,传统租佃制仍然保持。由于缺乏资本原始积累,近现代城镇经济难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农业难以在中国社会的土壤中难以生根,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经营方式在农村仍占主导地位,传统土地所有制及租佃关系仍然得以保持。由于缺乏分工和规模经营的效率,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近50年间,增长率为67%,年均仅1.5%,人均粮食产量最高达2046市斤。(一)在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缺乏现代的理性政府在政策上做出根本性的制度改革,来自传统的习惯、法律、观念与制度依然强有力地制约着新的经济政策的实施。(二)商品市场不发达,市场环节多,交通运输困难,增加了交易费用;由于农业自身积累困难,农业近代化的步伐缓慢。(三)由于缺乏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农产品不能迅速商品化,使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这一传统的中国农村经济核心不能打破,生产力不能由家庭内分工转化为社会分工而得到发展。(四)由于近代国家财政困难导致了赋税徭役的加重,使农业再生产投资的制约。(五)由于缺乏稳定的政局,天灾与人祸交织,造成饥荒与农民流离失所。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