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和《琵琶记》1、教学目的和任务:①了解曾有的作者之争,把握《琵琶记》的故事情节,了解《琵琶记》主题的多样性及对人物性格理解的多样性。②培养学生勇于怀疑的精神,学习评论家们在学术争鸣中的探索精神。2、教学重点和难点:《琵琶记》中的赵五娘形象和《琵琶记》的艺术成就。3、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一、《琵琶记》的作者1、作者之争1981年,朱建明、彭飞:《文学遗产》第八期,《论琵琶记非高明作》。此文认为:在高明之前,今本《琵琶记》就已存在。《九宫十三调词谱》和《吴越所见书画录》。徐朔方:1981年《社会科学战线》第四期,《琵琶记的作者问题》。2、高明高明(1308—1359)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今属温州),元末至正五年(1345)进士。自少即以博学著称,曾投于理学家黄溍门下,也曾参加过围剿方国珍起义,随后厌倦功名,隐于浙东宁波,以词曲自娱,创作了《琵琶记》,这部颇具影响力也同时颇有争议的南戏剧作,将南戏带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除《琵琶记》外,还有南戏《闵子骞单衣记》,已佚;诗文集《柔克斋集》,也大多散佚,经近人搜辑,仅存五十余篇。二《琵琶记》的故事情节《琵琶记》材料源于宋代南戏戏文《赵贞女》,其情节大致如下:蔡二郎应举考中了状元,他贪恋功名利禄抛弃双亲妻子,入赘相府,其妻赵贞女在饥荒之年,独力赡养公婆,竭尽孝道,公婆死后,她以罗裙包土,修筑坟莹,然后身背琵琶上京寻夫,可是蔡二郎,不仅不肯相认,竟还放马踩踹,致使神天震怒,最后蔡二郎被暴雷轰死。《琵琶记》:全忠全孝《琵琶记》删除《赵贞女》中马踏五娘、雷劈蔡伯喈的激烈关目,而代之以“三被强”或“三不从”,即蔡辞考父亲不从、辞婚牛丞相不从,辞官皇帝不从。这样,男主人公“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的“三不孝”罪名,被彻底开脱,从而使一个背亲弃妇的势力小人转换成了一个“全忠全孝”的正人君子,原来的悲剧结局也变成了皆大欢喜的大团圆。三、《琵琶记》的主题《琵琶记》是建国以来古典戏曲评论中问题最为复杂的一个剧本。自从1956年,中国戏剧家协会发起展开关于它的讨论之后,对它的争论一直延续至今。关于《琵琶记》的主题思想,大致有以下几种认识:1、反封建说。王季思、俞平伯、程千帆、戴不凡、李长之等人主此说。2、封建说教说。黄芝伪、徐翔方、周贻白等主此说。3、两面性说。即既有封建性又有反封建性。何其芳、蒲江清等主此说。4、伦理悲剧说。曲六乙、赵越等人认为通过蔡家的悲惨遭遇,通过蔡家、牛府贫富不均的强烈对比,真实地捞写了元代人民的悲惨生活,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四、《琵琶记》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1、蔡伯喈蔡伯喈是戏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具有复杂的性格特征,把握其形象的典型意义,成为理解《琵》主题的关键。①封建典型说。认为蔡伯喈是一个“全忠全孝”的标准的封建典型人物。②“动摇”典型说。认为蔡伯喈是一个软弱而动摇的知识分子,他“三被强”而终于“三屈从”证明了这一点,“既善良,又软弱”这就是蔡伯喈的书生本色。③忧闷不郁的典型说。认为蔡“并不是一个在厌弃名利与贪恋名利之间动摇不走,矛盾动摇的封建士大夫的典型形象;而是一个具有“本性笃孝、闲居玩古,不交当世”的思想情趣,却以被迫陷身名利场而忧闷不堪的封建士大夫的典型形象。④“背叛平民”说。认为蔡身上有一种“背叛平民阶层的反面人物的先天性的缺陷,他与王魁、陈世美一类人物的性格相比,仅仅是缺少狠毒的一面。⑤多重性格典型说。⑥悲剧人物典型说。小结:蔡伯喈是一个全忠全孝的封建典型说。蔡伯喈这一形象是高明自己创造出来的全新形象,与以前的“里俗”之作完全不同,这一形象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琵琶记》中的蔡伯喈的确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知识分子。他的内心矛盾冲突始终贯穿全剧,这种矛盾不是厌薄名利与贪恋名利之间的矛盾,而是忠和孝不能两全的矛盾。他的内心深处也是向往功名富贵的。2、赵五娘赵五娘是《琵琶记》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为震撼人心的人物形象。①民间妇女性格。认为赵五娘的民间性格表现在“糟糠自厌”、“祝发买葬”等民间类型的故事情节之中。李希凡认为“赵五娘是中世纪千百万中国妇女最深刻的典型”。这种民间妇女的性格主要是“渗透在赵五娘性格里的那种勇于承担苦难的自我牺牲精神,那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爱情,那种不受功名利禄引诱的纯洁朴实的生活理想。”②艰苦斗争的性格。戴不凡认为“她不是被风风雨雨批得垂头丧气的牡丹,她是在严霜中迎着北风开放的菊花。”“正如夏日蓝天初升的旭日,奔腾万里的黄河,耸入云霄的泰山”,“令人油然地感到一股强大的鼓舞力量。”③双重性格。认为一方面,赵五娘身上“体现了中国人民克己待人,勤苦自立的传统美德和坚忍不拔、忘我牺牲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她身上不可避免地也留有时代的印记:奴隶式的驯服,‘一鞍一马’,‘不嫁二夫’的贞操观念。”小结:赵五娘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的优点:吃苦耐劳、孝敬温顺、克己待人、勇于自我牺牲。同时也集中体现出下层妇女的弱点:过分的温顺屈从,而缺乏自主意识。过分的忍受而缺乏反抗意识,逆来顺受,从一而终。剧中的赵五娘在重重困苦中苦苦挣扎,确实表现出一种惊人的坚韧性格和自我牺牲精神,但她对自己的悲惨命运怨而不怒,悲而不愤。从未有过抗争之举,显出一种十足的奴性。赵五娘的形象是有典型意义的。五、《琵琶记》的艺术成就(1)悲剧特色:善于塑造苦境,抒发苦情,以情动人。主要以苦境苦情塑造赵五娘历尽苦难的悲剧形象。如第二十出“五娘吃糠”、第二十四出“五娘剪发卖发”等。(2)人物形象真实生动。(1)赵五娘:孝顺、忠贞、善良、坚忍,在艰难困苦中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是古代劳动妇女具有人格光辉的典型形象。(2)蔡伯喈:软弱、动摇——三被强,三不从,是元朝受压迫、软弱的知识分子的典型。(3)双线结构,交叉发展,对比映衬。一条线索是蔡伯喈求取功名、享尽荣华的经历,另一条线索是赵五娘在家历尽磨难的痛苦遭遇,一贵一贱,一乐一苦,表现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巨大差异。(4)语言特色:兼顾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环境,运用不同两种风格的语言,以质朴自然为主,兼有文采之美。如赵五娘的曲词多质朴自然,蔡伯喈的曲词多文雅绮丽。名曲为第二十出[孝顺歌]三支曲。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