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街道知识讲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打造平安街道打造平安街道•一、平安建设基本知识•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三、信访化解工作•四、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五、抵制和防范邪教工作1、内容知识平安建设活动就是通过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多种手段,全面扩展和延伸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切实健全打、防、控一体化工作机制,构建起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所需要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所要求的,安宁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2、平安建设工作要点(1)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加大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查禁打击力度,净化社会环境;(2)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化解不稳定因素。(3)加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力度,在社区实行巡逻防控、村实行义务联防。(4)努力维护正常的社会公共安全。预防和控制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5)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和治安防范知识,深化开展“平安进万家”活动。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整治社会治安,打击和预防犯罪,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从本质上说,就是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堵塞导致违法犯罪的漏洞,不断减少和消除产生社会治安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三、信访工作•1、信访工作现状•2、现行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3、解决信访制度问题的思考•1、信访工作的现状•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信访制度是关于信访活动行为规范的总称。按目前理论界的分法,信访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参与类,即向各级党、政、人大、司法机关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求决类,主要是要求解决涉及自身利益的各种具体问题;诉讼类,指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当事人双方的信访。信访制度的功能•一是监督功能。信访制度建立之初就将民众对政府的监督作为一个重要部分,除直接指向特定机关或其工作人员违法乱纪与作风问题的信访事项外,几乎所有纠纷解决型信访事项都附带有监督特定负责部门与政府职员的功能。•二是信息汇集功能。信访制度客观上为政府活动提供了大量信息,信访统计更日益成为政府运作中一个重要的信息系统。•三是民主参与功能。信访制度本质上包含民主参与的政治属性,有的信访材料直接提出了政策调整的意见或处理行政事务的建议,这些意见或建议常常直接来源于特定社会问题的核心地带,可以为决策提供一个异于政府机关的参考视角,甚至成为政府行动方案的一部分。现行信访制度功能错位,且没有权威性1、信访部门职责重大繁杂而权力却十分有限。信访部门既要处理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与要求,还要受理公民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行为的控告。2、信访案件成因复杂多样而处理方式却极其单一。信访部门权力上的孱弱,决定了它处理所有案件的方式基本上只能是一味的上传下达,“批转”,而不问这些事情的成因如何,缘起何处。3、意在解决、疏导矛盾的信访本身却成了矛盾积聚、上升的通道。4、信访作为一种看似廉价的救济手段却在耗费着各种巨大的成本。受理条件十分宽松,层级次数限制较少,加上上访“免费”,使得信访与诉讼、复议、仲裁相比,显示出其经济、便捷、廉价的优势。多人在失常的心态下将巨大的财力、精力、时间掷入其中,为此倾家荡产,其代价已经数倍甚至百倍于其原来遭受侵害了。2、现行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1.体制松散,职责不清。我国信访机构数量庞杂、名称繁多、效率低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均设有信访工作机构。各信访机构之间职能交错,缺乏内在的沟通和协调、信息不共享,信访资源被大量浪费闲置。2.法律地位不明,权利救济渠道不畅。信访的地位一直模糊不清,原《信访条例》中所规定的条款比较宽泛,执行起来也没有严格标准,造成同样的上访问题,各地处理上访的方式、方法也千差万别。3.信访功能错位,涉法上访居多。在实践中,各种诉求交错在一起,出现“信访问题综合症”,那些进入法律程序的案件或应当被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受理的案件,当事人不服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作为与不作为,在申诉和控告未能如愿的情况下,转而向上级机关投诉,寻求法律程序之外的解决途经。4.信访人向中央集中。各级信访机构在没有任何监督下对信访案件实行层层转办,导致信访不断升级,各种问题和矛盾焦点向中央聚集。5.上访与“劫访”。当前,少数地方政府使用各种手段拦截上访人进入上级党政机关,上访人员称之为“劫访”。3、关于信访制度问题解决的思考•宏观角度:应该加强信访工作的强度,进一步强有力的解决群众的问题,将信访制度进一步纳入法制建设的正规轨道上去,通过立法统一规范信访工作,同时建立起信访监督监察机制。•微观角度:撤销或是撤并现在的各级信访机构,代之以公共法律援助机构,将原来的信访局、信访办成建制地改为“公共法律援助中心”,聘请具备律师资格的人员担任“公职律师”,为上访群众服务。1、采取渐进方式实现法治框架内的信访制度改革,逐渐弱化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正如农民学者李昌平所说:“如果授予信访部门太大的权力,信访部门解决的问题越多,依法行政的可能性就越小,引发的问题会更多”。2、及时修订不合理的法律规定和政策规定。探究当前中国矛盾纠纷多发的情况及分布领域主要集中在城市房屋拆迁、农村政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企业改制等,纠纷的最终根源还是在于法律规定、制度、政策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够公平,由此导致弱势群体权益保障未得到根本解决。3、树立司法权威,强化政府依法行政。规范、畅通行政和司法救济渠道,充分发挥行政、司法途径解决纠纷作用。行政机关切实依法行政,法院妥善处理好每一个案件,树立司法的最终裁判权威,是中国信访走出制度困境的根本之策。四、矛盾纠纷调解工作1、矛盾纠纷的4个特点.类型多样化.主体群体化.内容复杂化.矛盾易激化2、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法律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干部素质不高.工作作风不严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今天在座的大家,是基层组织的骨干力量,肩负重任,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抓好发展和管理这个重点,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任重而道远。(一)、矛盾纠纷呈现如下4个特点:(1)类型多样化(2)主体群体化(3)内容复合化(4)矛盾易激化(1)类型多样化。在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已由传统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邻里等民间纠纷扩展到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劳动争议等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矛盾纠纷。这类矛盾纠纷以利益冲突为特征,涉及政策、法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调处难度大,易形成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2)主体群体化。当前很多矛盾纠纷,如由征地拆迁、重点工程建设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由于纠纷主体利益一致,要求相似,往往“一枝动而百枝摇”,易造成群体性事件,有的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或者串联上访,或者鼓动、支持、参与集访。(3)内容复合化。当前纠纷内容,往往同民事、经济、行政、治安和刑事交织在一起,特别是近年来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纠纷,数量增加,诱因复杂,参与者的合理诉求与不合法方式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少数人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和一些人的别有用心交织在一起,给调处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4)矛盾易激化。过去的纠纷多发生在个人之间,调处时当事人的情绪也较为温和,现在的矛盾纠纷多由利益冲突引发,且大多发生在个人或群体与企业、基层组织、政府部门之间,有些群众一旦发生纠纷就找政府解决,有时将矛头指向政府部门,导致个人与组织、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不断上升。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矛盾纠纷当事人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想法,为引起政府关注而采取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形式,以求解决问题,情绪容易失控,行为较为激烈,给矛盾纠纷的调处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和复杂性。(二)、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1)法律意识淡薄(2)制度不全面(3)干部素质不高(4)工作作风不严谨(1)法律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现行政策鼓励下,民营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群众利益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双方追求自身利益、短期利益,不能依法、公平、公正协商解决,造成矛盾纠纷,甚至导致矛盾纠纷升级。(2)制度不全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民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关心集体经济,要求参政议政的人越来越多,而农村管理方式与这种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个别村干部在村务管理中,对于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如财务收支状况、村民福利待遇的发放等,公开、执行不够到位。(3)干部素质不高。目前正处于政治、经济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不可避免,特别是随着群众要求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增强,要求民主、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由于有的干部服务意识较差、政治敏锐性不强,对矛盾的疏导化解不到位,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一些隐患。(4)工作作风不严谨。当前,农村矛盾纠纷复杂化,而对已经出现的矛盾纠纷,由于少数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够到位,工作态度不够端正,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致使矛盾纠纷不能及时妥善解决,最终演变成了老大难问题,甚至引发意想不到的案件。五、打击和预防邪教工作1、邪教的特征2、邪教组织3、邪教产生的原因4、邪教的危害5、怎样抵制邪教6、宗教(1)、邪教的特征什么是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邪教的主要特征:1、崇拜教主2、编造邪说3、精神控制4、敛收钱财5、秘密结社6、危害社会邪教基本特征一是有被神化的教主和教主崇拜。6二是实施精神控制。7三是宣扬“末世论”相信邪教“末世论”而“献身”信徒惨状8四是秘密结社。9李洪志从1993年到1999年仅6年时间,通过卖“法轮功”书籍、音像制品3起非法产业案件中,其经营额就达1.6亿元之巨,获利达4000万元。加上敌对势力的资助,李洪志迅速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其一家人在美国过着奢侈的生活。五是聚敛钱财。10五是反对科学、危害社会。11邪教的本质特征可以用9个字来概括: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12•反社会表现在;制造人间悲剧,恣意践踏法律,破坏社会和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侵蚀和瓦解基层政权,充当外国反华势力的工具。•反科学表现在:大搞人神合一,宣传现代迷信,用迷信害人杀人;歪曲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为其所用,阻碍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发展。•反人类表现在:实施精神控制,践踏人性尊严;摧残人的健康,无视生命价值;背弃正常人伦,湮灭人的亲情。(三)、邪教产生的原因及其根源14邪教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根源——第一,从社会意识领域来讲,过去由于科学水平的低下,人们的认识粗浅,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理解,因而造成愚昧和迷信活动盛行。1516第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往往被邪教组织利用来做文章,借机宣扬各种悲观、极端的观点,把人们引向歧途。第三,我们国家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阶段,留下了深深的封建主义烙印和影响,其中不乏各种封建迷信思想。这些东西短时期内是无法彻底从人们的思想认识中消除掉的。17(四)、邪教组织1、“法轮功2、“门徒会”3、呼喊派4、观音法门5、统一教6、三班仆人派7、摄理教181、“法轮功”它是一个以气功为掩饰,盗用佛教教义及术语,编造歪理邪说,欺骗、控制信徒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邪教组织。19封莉莉生前照片2006年6月22日,“法轮功”骨干医学博士封莉莉因胰腺癌在美国病亡。封长期宣扬“法轮功在强身健体方面具有神奇功效”,被称为“法轮功在医学界领军人物”。她2003年就查出患胰腺癌,但她始终坚信“法轮功”能使其康复,拒绝治疗。封在病危期间,希望能得到李洪志的“法力”庇护,不少“法轮功”骨干也乞求李洪志发功救人,但李洪志置之不理直至其死亡。20刘思影生前照片212、“门徒会”23邪教“门徒会”的主要思想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