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第一节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一、成本价格概念: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也称为生产费用。注意:所费资本所用资本(预付资本)为什么?用K表示,公式:K=c+v商品价值转化为W=K+m意义:赚钱赔本的界限;竞争胜败的关键。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不仅是成本价格的增加物,还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物。当剩余价值被看成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变成了利润。关系: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产物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三、利润率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公式:关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M与不同K量的比率。区别质:前者反映剥削程度,揭示剩余价值真正来源,后者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掩盖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量:利润率总小于剩余价值率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1)m`高低,(2)C:V高低,(3)n快慢,(4)C节省33四、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资本主义社会的两种竞争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按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结论和意义:(1)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实际上是资本家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2)各个部门所得的利润量与生产剩余价值不一致,但整个社会利润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是相等的。(3)平均利润率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思考:平均利润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部门预付资本C:VCV(m’=100%)mp’资本转移供求关系变化价格变化p’变化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导弹1009:190101010%供不应求上升上升15%15鸡蛋1004:180202020%供大于求下降下降15%1534(1)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2)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五、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与价值的区别:质:同资本有联系,同活劳动没有直接联系量: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规律起作用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1)个别: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不等,全社会:总额相等(2)个别:生产价格与价值不相等,全社会:总额相等(3)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动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解决了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揭示了雇佣工人和资本家阶级的对立平均利润率的变化趋势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原因: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结果:1、可变资本是总资本中比重相对减少2、固定资本在总资本中比重增大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一、商业资本的形成、职能和作用*是从产业资本分离出来的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形成1、不意味利润量绝对减少,还可能增加。2、不表明剩余价值率降低。3、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和表现。35*必要性:产业资本减少流通资本,增加生产资本,要求有专门从事销售的商业资本存在*可能性: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条件:商品销售成为商业投资者的独立业务,商业资本家必须有独立投资*作用:效率节省流通资本增加生产资本加速资本周转发展分工扩大生产二、商业利润的来源概念: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来源: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并通过价格差价途径实现。商业资本对商业员工的剥削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公式变化:W=k+p(产业利润)+h(商业利润)P’=∑M/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背景条件:商业资本作为一种职能资本参加利润率平均化过程商业资本按低于生产价格向产业资本购买商品,按生产价格买给消费者,两者差价是商业利润图式假定:预付资本为720C+180V=900M`=100%C全部转移则:W=720c+180v+180M=1080,P`=180/900=20%现在商业资本为100,社会总预付资本为1000.P`=180/1000=18%,按P`再分配剩余价值,则:产业利润为162;商业利润为18。于是:产业资本按出厂价900+162=1062卖出,商业资本按900+162+18=1080零售价卖出。三、商业费用及其补偿概念:商业流通费用是商品在流通中耗费的费用分类:1、生产性流通费用是与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的继续有关的流通费用2.纯粹流通费用是由于商品的价值形态变化引起的非生产性流通费用补偿:361、生产性流通费用增加价值,是通过商品加价实现2、纯粹流通费用不能增加价值,是通过剩余价值扣除实现,并参加利润平均化过程商业资本周转的特点特点:1、只有流通过程2、不直接增加剩余价值3.受生产和消费的限制作用:1、加快资本周转,有利于降低商品价格2、加快资本周转,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例:计算题设产业部门预付不变资本16,200万元,其中固定资本13,250元,使用年限为5年;可变资本1,800万元;剩余价值率为200%。商业部门设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相等,剥削生产性工人的剩余价值率也为200%,预付资本的情况是:购进商品资本1,000万元;保管费用300万元(其中:200c,100v);运输费用500万元(其中:400c,100v);纯粹流通费用200万元。试计算:(1)平均利润率为百分之多少?(2)产业资本家集团获得平均利润是多少?(3)商业资本家集团获得平均利润是多少?(4)产业部门商品出厂价格是多少?(5)商业部门售卖商品生产价格是多少?解:1、平均利润率=(产业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商业部门生产性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纯粹流通费用)/(产业予付资本总额+商业予付资本总额)=[1,800×200%+(100+100)×200%-200]/(16,200+1,800+1,000+300+500+200)=19%2、产业平均利润=(16,200+1,800)×19%=3,420万元商业平均利润=(1,000+300+500+200)×19%=380万元3、出厂价格=(16,200-13,250×4/5)+1,800+3,420=10,820万元4、商业售卖商品生产价格=出厂价格+商业利润+保管费+运输费+纯粹流通费用=10,820+380+300+500+200=12,200万元37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一、借贷资本的形成及其特点概念:是借贷资本家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职能资本家:执行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的资本家,如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银行资本家、农业资本家等。借贷资本的来源:(1)折旧基金(2)闲置待用的流动资金(3)积累基金特点:(1)商品的资本(资本商品)(2)所有权资本(财产资本)(3)特殊运动的资本G—G`二、利息和利息率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平均利润=利息+企业利润实质:是货币资本作为生息资本增殖的表现,不是资本商品的价格表现特点:资本商品的价格利息是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采取货币支付。在货币市场上,利息与一般商品价格有相同之处:1.与一般商品价格决定一样受竞争和供求的调节2.与一般商品价格一样调节借贷资本的供求利息率:一定时期内(通常按年计算)利息量与借贷的货币资本量的比率。公式: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量利率的界限:最高界限:平均利润,最低界限:零影响利率高低的因素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借贷资本供求习惯、法律和传统因素作用:调节资本供求,进而调节储蓄和投资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概念:指专门经营货币资本,充当贷款和借款中介的资本主义企业。来源:自有资本和通过吸取存款的借入资本构成:现金和有价证券38职能: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业务:(1)负债业务:吸收存款和吸收资本(2)资产业务:进行贷款和运用资本的业务(3)经营结算业务:银行利润:是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扣除经营银行业务的费用和银行雇员发工资后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来源: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中间业务是手续费对外投资获得的股票红利和证券交易收益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自有资本四、股份公司和股票股份公司:是指资本家通过发行股票而集资经营的企业,是资本集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股份公司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股份公司的资本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征集而来的。股票:投资入股并有权获得收益的凭证。特点:没有价值,有价格分类:优先股和普通股股息:股票持有者根据票面额从企业盈利获得的收入股票价格=股息/存款利息率虚拟资本和创业利润虚拟资本: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能给持有者定期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的区别:质:前者本身没有价值,不在生产过程发挥,后者在实际生产过程发挥作用。量:两者总量不一致,前者变化不一定反映实际资本量,前者增长速度日益快于后者创业利润:股份公司所发行的股票价格总额与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总额之间的差额。五、信用(一)概念:商品买卖中延期付款或货币借贷活动的总称,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特殊运动形39式(二)形式:1.商业信用:用赊帐方式出售商品时买卖双方提供的信用工具:商业票据—借者与贷者之间的债务凭证期票: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款项的凭证汇票: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要求债务人向第三者或者持有人支付一定款项的凭证特点:(1)对象是商品资本(2)职能资本家之间的信用(3)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生产和流通的状况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资本数量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制(2)受使用价值流转方向的限制2.银行信用:银行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信用信用工具:各种银行票据,如支票、银行券等特点:(1)把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借贷资本(2)对象是货币资本(3)当事人一方是货币资本家,一方是职能资本家银行信用一方面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状况的限制,也不受商品流通方向的限制(三)信用的作用加速利润率的平均化节省流通费用加速资本积聚和集中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促进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信用的负面效应:加剧矛盾,加深危机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一、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占有、支配和使用土地的过程中所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人地关系及其人与人关系的法定结合形式。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40地租:是土地使有者为租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经济代价,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土地所有权的前提:A土地所有权垄断B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地租本质: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一种收入。不同所有制下的地租:封建地租资本主义地租社会主义地租地租的两种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地租和租金的区别:前者小于后者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农业资本家给大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体现了大土地所有制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二、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一)级差地租概念:与土地生产条件差别相联系的地租。A超额利润B优、中等地可得C个别价格低于社会价格的差额条件:土地本身的等级差别。地块、地理位置、连续投资原因:土地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与所有权无关土地有限;价格由劣等土地产品价格决定;超额利润稳定广泛来源: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级差地租的基本形式级差地租Ⅰ:是由肥沃程度较高和地理位置较好的土地带来的超额利润而形成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指在同一快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获得的超额利润而形成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在租约有效期间归农业资本家所有,续约时才可能归土地所有者成为地租,级差地租Ⅰ直接归土地所有者占有。41(二)绝对地租概念: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是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形成的。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使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可能保留在农业内部并形成绝对地租使农产品可以按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形成超额利润并转化为绝对地租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