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三、教法与学法二、教学重点、难点四、教学过程说课环节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感受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合作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平行线的性质是几何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用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平行线的性质的研究与发现过程。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且与上节课所学习的平行线的判定互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在记忆和使用时很容易混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链接图片,建立超链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重点,突破难点。重点:平行线的性质的研究与发现过程难点: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三、说教法、学法《平行线的性质》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量角器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公理进行验证,再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这一公理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推理,得到平行线的另两个性质。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2、多媒体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并通过多媒体把一些复杂的知识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加快了课堂节奏,扩大了课容量,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3、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合作交流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建于公元1173年,为8层圆柱形建筑,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54.5米.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图片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它与地面所成的较小的角为∠1=85º123实验(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cab(3)大胆猜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1265°65°cab12四、教学过程——探索新知【设计意图】:通过插入这两个超链接,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这一知识点,为推导出下面两个性质打好基础。b2ac1∠1=∠2∠1=∠2a∥ba∥b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12bc通过上面的实验测量,可以得到性质1(公理):几何语言:∵a∥b(已知)∴∠2=∠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四、教学过程——探索新知(3)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的关系。并利用PPT幻灯片演示推导过程。如图:已知a∥b,那么∠3与∠2是什么关系?∠2与∠4又会有什么关系呢?123abc1234abc【设计意图】:在前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此时学生已能够进行简单推理,在这里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之间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测并通过推理验证所猜测的结论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帮助。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已知)∴∠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b(已知)∴∠1+∠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精彩回放【设计意图】:通过精彩回放,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系统的掌握。四、教学过程——知识应用【设计意图】:通过习题解答,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性质的用处,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此处知识点达到巩固的目的。利用幻灯片,大大节省了授课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1与∠2是角,因此∠2∠1=。如图3-61,已知AB∥CD,∠1=1500.∠1与∠4是角,因此∠4∠1=。∠1与∠3是角,因此∠3==。3421DCBAE例1、如图有一块梯形的玻璃,已知量得∠A=115°,∠D=100°,请你想一想,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四、教学过程——知识应用ABCD【设计意图】:本题是让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不但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逻辑推理的步骤,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四、教学过程——知识应用过关斩将,及时反馈【设计意图】:通过超链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此处知识点达到巩固的目的。大胆择题勇于闯关过关斩将,及时反馈风险题如图1,a∥b,a、b被c所截,得到∠1=∠2的依据是()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如图,AB∥CD,那么()A.∠1=∠4B.∠1=∠3C.∠2=∠3D.∠1=∠5DB如图,AD∥BC,∠B=30°,DB平分∠ADE,则∠DEC的度数为()A.30°B.60°C.90°D.120°1800如图,AB∥EF,BC∥DE,则∠E+∠B的度数为________.D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下列各式不一定正确的是()A.∠1+∠2=180°B.∠2+∠3=180°C.∠3+∠4=180°D.∠2+∠4=180°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1)总结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解题方法:角的关系想直线关系直线关系想角的关系(3)数学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四、教学过程——回顾总结【设计意图】:采用先让学生归纳,然后教师再补充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四、教学过程——快乐达标1、如图:∵∠1=∠2()∴AD∥()∴∠BCD+=180°()ABCD122.已知:如图∠ADE=60°,∠B=60°,∠C=80°。问∠AED等于多少度?为什么?证明:∵∠ADE=∠B=60(已知)∴DE//BC()∴∠AED=∠C=80°()ABCDE【设计意图】:本题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以便在以后教学中有的放矢。四、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设计意图】:作业分层处理有较大的弹性,体现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业:(1)基础巩固:(2)能力拓展:整节课中,我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1、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整合数学课很难上出新意,传统教学模式也许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通过实验操作实现了启发探究这一教法.利用多媒体把整节课设计成玩游戏的形式,.“过关斩将”是一件令任何孩子都心动的事情.游戏顺利完成也就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任务.而这一过程的体现只有借助于多媒体的直观性.2.应用媒体的策略进行评价学生的成果需要得到肯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老师的口头赞赏固然重要,但评价方式如果能做到独具匠心就更好了.我利用举有小红旗的图片,配有文字的评价和祝贺语,一次又一次地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总之,信息技术与我们英语教学完美整合,大大地拓展了我们英语教学的空间,使我们的教学从有限的课内延伸到无限的课外,从而使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谢谢大家。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