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结果及影响(一)欧洲三条战线和交战双方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西线东线南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军队——德军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军队巴尔干地区塞军——奥匈军队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罗马尼亚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意大利俄国比利时维亚塞尔海波罗的黑海西线南线施里芬,德意志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著名的“施里芬计划”,其要旨在于加强德军的左翼力量,取道比利时直取法国巴黎,速胜法国后挥师东进,打败俄国。施里芬及其计划德皇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战争爆发前,德皇威廉二世对施里芬计划充满信心,他对即将开往前线的士兵说道:“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思考:施里芬计划的战略特征是什么?德←→法马恩河战役西线进入相持阶段[西线][东线]俄←→德奥(1)交战双方:(2)主要战役:(3)结果:(1)交战双方:(2)主要战役:(3)结果:东普鲁士战役东线进入相持阶段1.大战的第一阶段——1914年[东西线战局]德“施里芬计划”破产,陷入持久阵地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二)大战的三个阶段2.大战的第二阶段——1915-1916[东线]1915德奥击溃俄国计划失败[西线]1916(最关键)(1)凡尔登战役②经过:③结果:①德军意图:④影响:迫法退出战争1916年2月,出动飞机、飞艇、毒气弹德计划失败最具决定意义,法军站稳脚跟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二)大战的三个阶段(2)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军舰、潜水艇①经过:英海军仍掌握制海权②结果:(3)索姆河战役①协约国意图:②经过:③影响: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1916年6月,英首次使用坦克一战中规模最大战役2.大战的第二阶段——1915-1916[东线]1915德奥击溃俄国计划失败[西线]1916(最关键)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二)大战的三个阶段(1)凡尔登战役德国荷兰时比利河索姆河塞纳河马恩凡尔登巴黎英国法国马恩河战役形势图时间:1914年9月兵力:一百五十万人伤亡:三十四万人结果:德国消灭法军主力的计划失败,双方形成相持局面。1914年9月11日,小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3天后,他被撤职。德国荷兰时比利河索姆河塞纳河马恩凡尔登巴黎英国法国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形势图时间:1916年2月至12月兵力:一百三十个师伤亡:七十余万人结果:虽未决出胜负,但此后,德奥方面困难重重,每况愈下,开始走下坡路。此战役为此成为一战的转折点。时间:1916年7月至11月兵力:153个师伤亡:一百三十余万人结果: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①被毒气伤害到眼睛的英军士兵②戴着防毒面具的英国机枪兵在战斗中③典型的毒气弹爆炸时的景象③①②凡尔登战役中法国阵地一角,可见凡尔登之战残酷性尸体遍布的凡尔登战场①索姆河战役中的英军③英军在索姆河的一个包扎所②索姆河战役中的英军炮兵阵地③①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军坦克战争中一位驾驶坦克的英国士兵说:“坦克所发挥的威力,连我自己也没料到。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只见德军四散而逃。我围着村庄转了一圈,就像战神在地上画了一道禁圈一样,德国人全都吓懵了,全都乖乖投降,一共有300百多人。”——毛元佑《世纪初的列强混战》日德兰大海战思考:(1)一战中出现了哪些新式武器?问世的新式武器有:飞机、毒气、潜艇、坦克等。(2)试分析新式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①战争方式改变:速战速决。②战争范围扩大。③战争危害更加残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战役时间新式武器特点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飞机、飞艇毒气弹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索姆河战役规模最大的战役坦克日德兰海战最大的一次海战潜水艇1916年5月底1916年6月材料一在以后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过去几十年发明出来的各种武器——有枪栓的来复枪、机关枪、现代榴弹炮等……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敌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材料思考:一战为什么变成旷日持久阵地战?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思考持久的原因:A.装备的限制:当时机枪、步枪、重炮等新武器大量使用,有利于大量杀伤进攻人员。B.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期保障能力低。C.当时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A.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B.同盟国则相对较弱。材料一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啊!我把你变成了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欧洲战争采取了怎样的政策?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②原因:ⅰ远离战场,受影响不大ⅱ国内人民反战情绪(孤立主义)ⅲ可以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大发战争横财①中立政策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2)威尔逊宣称的参战目的是什么?你怎么看?中立使美国获得实利,那美国为什么要参战呢?①美国的参战不是为了捍卫人类的权利,维护世界和平;②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原因:①一战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②美与协约国接近,经济联系加强③德实施“无限制潜艇战”(直接原因)④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⑤捞取战利品、夺取霸权(根本原因)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借口。3.大战的第三阶段——1917—1918【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917)(1)美国加入协约国①原因:②影响:(2)中国加入协约国①一战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②美与协约国接近,经济联系加强③德实施“无限制潜艇战”(直接原因)④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⑤捞取战利品、夺取霸权(根本原因)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力量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二)大战的三个阶段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法国福熙元帅甚至说,“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青岛,中国劳工营准备前往法国,他们将在法国战线的后方从事工作(3)俄国退出大战①原因:②表现:1918年3月,《布列斯特和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3.大战的第三阶段——1917—1918【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917)(1)美国加入协约国(2)中国加入协约国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二)大战的三个阶段【1918年战事】(1)德国西线进攻:1918.3-7(2)协约国军的西线反攻③全线出击:突破“兴登堡防线”①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②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推进马恩河3.大战的第三阶段——1917—1918【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917)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二)大战的三个阶段福煦(1851-1929),法国元帅。毕业于综合工科学校和陆军大学。1911年任师长,1912年任军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历任集团军司令、集团军群司令、总参谋长,战功卓著。战争末期,任协约国联军总司令,并晋升元帅,统一指挥英、法、美等国军队对德军发起总攻,迫使德国求和,对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做出重大贡献。福煦(1851-1929)德国荷兰时比利河索姆河塞纳河马恩凡尔登巴黎英国法国1918年西线形势图兴登堡防线①原因:战场失利加剧国内危机,基尔水兵兵变,柏林工人起义。②概况:1918年11月11日,签署停战协定,标志着一战结束。(3)德国投降【1918年战事】(1)德国西线进攻:1918.3-7(2)协约国军的西线反攻3.大战的第三阶段——1917—1918【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917)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二)大战的三个阶段法国福熙将军(前排右起第二人)与德军签订停战协定。福煦将军的车厢——《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字处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接见前来谈判的德国代表团福煦有意问道:先生们,你们要什么?他们回答:你们的谈判建议.福煦耸耸肩说:啊,我们没有任何停战建议.我们十分愿意作战.德国代表们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坚决和无奈地说:但是,我们必须得到条件.我们不能继续作战了.福煦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笑着说:啊!你们是来请求停战吗?那是另外一回事.战争结束了战争结束了战争结束了战争结束了材料一:同盟国和协约国力量对比同盟国协约国世界制造业产量德奥占19.2%英法俄占27.9%陆军人数德奥达636万英法俄三国达873万战争后备力量同盟四国人口为1.45亿英法俄和意大利人口达2.88亿所利用资源同盟国只有本国及被占有国的资源协约国能利用殖半殖的资源,利于长期作战阅读材料与思考: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形势思考: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1、经济实力上处于劣势。2、军事战略上低估了对手的实力。3、集团内部矛盾尖锐。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战争简介战争特征:大炮、战壕、士兵——战争的残酷战争的特点:旷日持久战争的概况:一个主战场:欧洲战场两大军事同盟:同盟国;协约国三条战线:东线、西线、南线三个阶段:1914;1915——1916年;1917——1918年持续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