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技巧1、标题2、词语的表达效果3、句子含义4、关键句段的作用5、语言赏析6、表达方式及其作用7、记叙的人称及作用8、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9、文章的表现手法10、记叙的详略11、文本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分析人物12、开放性试题一.记叙文考查要点读懂会答1.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诀窍。2.答题时的三种意识。学会阅读文章和掌握审题技巧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诀窍: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明白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二是要审清题干,明确方向。别是要明确题目所问的范围、角度、要求。三是要整合要求,明了表达。整体感知:标题把握文章主旨,领悟情感理清思路:线索,结构(注意标志性语句、段落)揣摩字句:写法探究。赏析1、题目的含义;2、题目的作用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4.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5.景物描写的作用。6.人物描写及其作用。(一)、对于题目的考查常考题型:1、题目的含义;2、题目的作用例如:1、请说出文章标题的含义。(谈谈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例子:记叙文阅读《阳光地带》参考答案:阳光地带既指阳光充足的地方,又写出了母爱的温暖。1.题目的含义答题规律:表层意思+深层含义2、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线索作用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一语双关提示:一个题目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需全面分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题目扩展法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二).概括文章内容:(2)要素归纳法—找出记叙的六要素。例如:《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普法战争期间,地点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人物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事件是韩麦尔先生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3)段意合并法在初次阅读时,先划出重点词语,然后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最后把内容相同的合并。例1:《故乡》一课,可分为三部分,段意分别是:(1)回故乡(2)在故乡;(3)离故乡。根据各部分段意可归纳为: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回到故乡后在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以及离开故乡时的复杂心情。(4)在文章中,认真划出文章的重点语句。(三)归纳中心思想1.抓住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2.抓住文结尾处的议论抒情句。(三)归纳中心思想1.抓住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2.抓住文结尾处的议论抒情句。例1:《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例2:《变色龙》通过记叙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刻画了一个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反动警察形象,揭露讽刺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本质。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就可以作为总结中心的参照。各类文章表达中心思想的一般句式:a、本文通过记叙……表达了(赞颂了)……精神(品质)(批判了……)。〔写人、记事类〕b、本文通过描写……抒发了(表达了)……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类〕c、本文通过讲述……故事,说明(告诉)了……道理。〔寓言、童话类〕•开头:•①渲染气氛;•②奠定感情基调;•③为下文埋伏笔;•④为下文作铺垫;•⑤设置悬念;•⑥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⑦开篇点题;•⑧总领全文;•⑨与下文形成对照;•⑩揭示主题。考查语段所在位置的作用•中间:•①呼应前文(后文);•②承上启下;•③总结上文;•④引出下文;•⑤推动情节发展;•⑥为下文埋伏笔;•⑦为下文作铺垫;•⑧补充交代考查语段所在位置的作用•结尾:•①照应开头;•②照应前文;•③篇末点题;•④总结全文;•⑤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⑥含蓄隽永,引人深思。考查语段所在位置的作用一.理解句子的含义(一).句子的含义—明确句子位置文章重点句子一般指这么几种:①用做文章标题的句子②有深层含义的句子(通常与中心有关)③运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④过渡句⑤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⑥景物描写句(见景物描写的作用)⑦人物描写句(见塑造人物的手法及作用)二).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例:《故乡》中“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用双关的修辞方法,表面是说“我”在回北京的路上,实际是说“我”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探索、跋涉。句子含义答题格式:表面意思+深层含义另外,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三)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二.赏析类试题的关键:修辞抓角度用词(炼字)写法内容情感等(一).如何赏析课文中所喜欢的句子:•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1.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格式:159页(1)词语的本义+生动准确(生动形象/妥帖传神)+语境义(2)明确修辞+修辞作用+作者情感(二)、词语的表达效果(三)、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例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解答:动词“钻”是“长出、冒出”的意思,这个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例2: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2011河北中考解答:运用拟人(或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花草炫耀风姿的情景。(四)、语言赏析159页题型:1、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原句和改句比较3、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试作分析。4、试分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链接: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拟人:将……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夸张:强调突出……反复:强调突出……排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增强语势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共鸣或留下鲜明的印象反问:加强语气,表意坚定,发人深思对偶:句式整齐匀称,节奏感强,语言凝炼,言简意丰。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五、记叙的人称及作用记叙文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第二人称也穿插出现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是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第二人称与读者拉近距离,便于直抒胸臆。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角度自由叙述,无所顾忌。六、记叙的详略确定记叙的详略标准应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进行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作用:使文章中心突出,形象生动感人,体现文章的深度。略写:对表现中心思想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的材料进行概括式的叙述。作用:使主体全貌清晰,文章结构完整,叙事脉络清楚,起辅助、补充、突出中心的作用。提示:在材料安排上要做到详略得当七、开放性试题中考开放性命题形式有:①谈看法、感受或启示(感悟型)②对文中人物进行评说(评价型)③针对文中现象提合理化建议(献策型)④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实际型)⑤发挥联想、想象补写相关内容(联想型)⑥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赏析型)这类题是开放性和限制性的统一解题思路和答案的多元化基于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语言表述很关键提示:答题时出现标志性词语例如:(感悟型、评价型)我认为……(我赞同……我不认同……)因为……//感受颇深……//受到了深刻的启示……(联系实际型)在现实生活中……在学习中……当今社会……(献策型)建议如下……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开放性试题应注意:①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③“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参考答案:•13.(4分)•(1)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2)小姐妹被斜尖扎破脚板•(每空2分)•14.(4分)(每小题2分)•(1)“黏稠的梦”在句中指农人们渴望黄豆有一个好收成的愿望。•(2)“慵懒”的本义是困倦、懒惰。句中指已收割后灰秃秃的平坦田地带给人心理上的感受。•15.(4分)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遗失在地里的黄豆”比作“小娃娃”,并赋予黄豆“躺”这一人的行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豆饱满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情态,表现了小姐妹的喜悦之情。(修辞2分,形状和情态1分,喜悦之情1分)•16.(4分)[来源:学.科.网]•①小姐妹到田地里拾黄豆来发豆芽,给患有眼疾的奶奶熬豆芽汤。浓浓的孝心体现了二人长大。•②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救危险中的小妹妹。临危不惧的品格表明她长大。•③姐妹俩用细土抚慰被斜尖扎破脚板带来的伤痛。丰富的生活经验表明她们长大。•(答到其中二点即可得4分)•17.(4分)•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暗示了文章的主题。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阐述:略。(答出其中二点得2分,结合内容阐述2分)•答案:•1.(1)陈叶第一次接到父亲在北京打来的电话(陈叶与同在北京的父亲只通过一次电话)关注点:陈叶与父亲通电话(1分),第一次(或“唯有一次”)通话(1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