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水系连通作为国家新时期的一个治水方略被提出.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仍将长期存在;水资源配置能力整体偏低、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生产力布局和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的问题亟待解决[22010年1月,水利部陈雷部长在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提出“河湖连通是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途径:河湖连通提出的大背景从水循环机理上探讨河湖水系连通问题,揭示河湖水系连通战略所遵循的水循环规律河流是在长条形洼地中靠重力作用自动流动的水体,是一种更新较快的水体。河流最为重要的特性在于其流动性和连续性,是自然界能量与物质守恒定律在河流水体运动中的体现。河流的流动性、连续性以及可再生性,共同营造和影响着与其相适应的生态与环境系统,并使河流水体成为一种最为宝贵的可重复利用的淡水资源维持河流健康存在;首先,要确保其流动性。其次,要确保其连续性。湖泊是在较宽阔洼地中存在的水体,是一种水量交换相对缓慢的水体。,它既可以成为河流的源头(即河源),也可以成为河流的终点(即河口)。因此,湖泊能够成为连接不同河流水体的“接头”(或“连接器”)。湖泊可以与河流保持相对独立,或者季节性独立存在。湖泊与湖泊之间可通过河流连接或直接连接。湖泊水域面积宽阔,具有相对大的容积,湖泊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调蓄洪水,吸纳洪峰流量,坦化洪水过程;通过将动能转化为势能(湖面升高)缓解洪水破坏力和向下游传播时间,,湖泊滞蓄水能力也能有效调节区域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起到“蓄水器”作用,实现蓄滞得当、丰枯调剂。湖泊开发利用更重要的是发挥其在水系中的“连接器”、“转换器”和“蓄水器”作用,发挥其湿地综合生态效应,而不是加快湖泊水体的消耗或排出水系连通性本质上是受流域(区域)水循环背景条件和过程影响,由水系的结构形式(如树枝状水系、网状水系等)和水系特征参数(如河网密度、湖泊率等)所决定的。维持水系连通性实质上就是要保持河流水体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发挥湖泊水体的调蓄水能力和湿地生态效益,实现河流健康与河流水体可持续开发利用,实现湖泊的长久健康稳定存在,达到良性水循环的综合目标其战略思想应该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充分发挥陆地上河流、湖泊这两类最重要水体在陆地水循环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河、湖所具有的特性,通过自然与人工手段进行科学有效地连通,形成具有引排顺畅、蓄滞得当、丰枯调剂、多源互补、可调可控的脉络相通的水网体系目标。通过大网络结构水系的构建,平衡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性,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抵御大的水旱灾害能力;通过畅通的水系网络,实现丰枯调剂、多源互补的水资源开发利新局面,缓解生产力布局和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的矛盾,提高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配置与保障能力;利用水系的连通性,统筹调配,维持河、湖的健康与长久稳定存在,发挥其生态综合效益,增强区域自然生态与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流域(区域)良性水循环。关键问题;(1)水量平衡。水量平衡是物质守恒定律在水循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水文水资源学的基本原理之一。(2)能量平衡对于河流水系而言,势能与动能的合理转换,是调节河流水体运动和降低洪水破坏力的关键,也是制定河湖水系连通规则的理论基础(3)水资源可再生性是水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最为重要的自然属性,源于周而复始的自然界水循环运动,使水资源具有取之不竭的特点.(4)水循环尺度.因此,遵循自然界水循环规律,实施河湖水系连通战略,才能真正提高水资源统筹配置能力、生态环境质量和防洪保安能力。河湖水系连通特征及其利弊:随着水资源以及水环境健康的恶化,河湖水系连通性作为河流健康以及提高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国家“十二五”战略规划中被着重提出利弊维持水系连通可以明显地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维持湿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障防洪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河湖连通也会带来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①原本水质好的河流和水质相对较差河流连通后降低原来河流的水质;②加剧连通河流中物种及鱼类等生命体的竞争;③水量充沛的河流支援水量不足的湖泊,将减少该河流的有效可利用水量;④导致水面蒸发量减少影响地表及陆地的水循环,影响地区的气候变化;⑤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河湖连通将导致下游地区河湖泥沙及淤积量急剧增加,提出背景水利部陈雷部长在部署“十二五”规划工作中也着重强调:“深入研究河湖水系连通、水量调配和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问题,发挥河湖水系的综合功能,实现水量优化调配”水系连通性可定义为:在自然和人工形成的江河湖库水系基础上,维系、重塑或新建满足一定功能目标的水流连接通道,以维持相对稳定的流动水体及其联系的物质循环的状况。水系连通的分类按连通对象可分为河河连通型、河湖连通型、河库连通型、河湿连通型、河湖城市连通型、市市水网连通型、河渠连通型、组合连通型河湖水系连通类型评判指标:(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通过评价区域水资源紧缺程度,对照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有序的河湖水系连通分类。(2)河网密度河网密度反映了区域降雨及径流特征(3)平均海拔在一定意义上反应出河湖水系连通体所处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水系特点[,,连通区域之间的平均海拔之差,能反应出河湖水系连通难易度。(4)连通时间(5)水资源交换与再分配水系连通性影响因素分析河湖连通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影响湖泊的形成和河湖的连接通道两个方面。从地质历史时期及人类历史时期的时间尺度看,新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在水系连通的阻碍方面是主导因子,人类活动对水系的连通在很多地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人口迁徒、水土流失、湖泊淤积、大面积围垦等[21]。新构造运动沉降形成了湖泊容纳水体所需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湖泊的形成。气候变化不仅使降雨发生变化,使湖泊的入流条件发生改变,而且还由于温度的大幅度变化形成冰期和间冰期气候。泥沙淤积发生在入汇湖泊的支流或湖泊汇入长江的支流河道内,使河流水系与湖泊联系通道阻塞,水系连通性变差。人为因素对水系连通性影响主要包括:围垦、筑堤、建闸和开凿运河等[21-22]。从十年至百年时间尺度看,围垦是影响河湖连通性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筑堤和建闸人为地切断了河流与湖泊的自然连通,节制了干流及其支流和湖泊间的水力联系,从而使得原来的通江湖泊变为阻隔湖泊;开凿运河有利于增强水系的连通,而且能使湖泊补充一定的水源,缓解地区湖泊的污染,修复湖泊生态功能。河湖连通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①可能会使原本水质好的河流由于和水质相对较差河流连通后降低原来河流的水质;②河湖连通会加剧连通河流中物种及鱼类等生命体的竞争,虽然会促进优胜劣汰但也会使原先河流中竞争性较弱的种类濒临灭绝;③通过河湖连通,水量充沛的河流支援水量不足的湖泊,会大大减少该河流的有效可利用水量,影响通航水深和湿地蓄水量;④径流量充足的河湖由于水量减少从而导致该地区水面蒸发量减少影响该地表及陆地的水循环,从长时间看将影响地区的气候变化,如降水减少,极端气候增加等;⑤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河湖连通将导致下游地区河湖泥沙及淤积量急剧增加,从而引起下游地区河湖水环境生态健康质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