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能根据社会主义探索的理论成果,提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能根据社会主义探索曲折发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能根据各历史发展阶段总体特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历史事件进行具体分析,认识各历史事件间的相互联系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趋势。(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对我党在社会主义探索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掌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理论成果的内容。(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获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知识的同时,增强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领导的信心,提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学习的自觉性。(4)素质目标通过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3.教学难点认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和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第二节本章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第二节大学生统统学俄语,很多苏联电影翻译成中文,在“学习苏联”的号召下,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学校,举国上下,到处都响彻着“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类宣传口号也频频出现。在这样的氛围下所掀起的学习热潮不能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教条主义倾向。结果,在很多领域和不少实际工作部门,出现了盲目照搬照抄苏联经验的严重情况。例如在广州,新建的办公大楼、职工宿舍,多半会学习苏式建筑的样子,弄得方方正正,黑黑灰灰,窗户狭窄,活像是巨型的火柴盒。50年代中国掀全民学习“苏联老大哥”浪潮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从照搬苏联又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都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又有哪些曲折和教训?让我们共同展开学习。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1976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83周年时首次公开发表。收入《毛泽东文集》。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许多观点对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1956年毛泽东在第七次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一)“走苏联所走过的道路”:采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模式方面就是学习苏联,以苏联为榜样,即在工商业方面建立以生产资料归全民或集体所有、生产和经营纳入国家统一计划、统一管理为特征的模式;在农业方面建立以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农民共同劳动、统一经营、统一分配为特征的模式。用毛泽东的话说,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毛泽东毫不含糊地认为,中国搞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走苏联所走过的道路。知识点引申:从照搬苏联到提出“以苏为鉴”照搬照抄苏联经验的原因1.这首先是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原因。中苏两国共产党尽管存在着意识形态上的某些差异,长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意识形态上的独立性,但是两国共产党在总的指导思想上是一致的,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是把中国革命看作是十月革命的继续,强调“以俄为师”。毛泽东主张“走苏联所走过的道路”,从历史方向的选择这个层次上说,就是强调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2.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建设和经济管理方面没有经验,只能仿效苏联,拿来再说。3.采纳苏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西方国家对新中国进行包围封锁,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的结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原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将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党面临如何在中国这样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国情: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极不平衡→全新的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成就:一五期间,我国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近6000项。我国有了自己的汽车、飞机、重型机器和精密仪器等制造业;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也有很大发展;新建成的宝成、鹰厦、集二等铁路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长江上架起了武汉长江大桥,连结了中南地区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铺到了“世界屋脊”。问题:选择了苏联模式。毛泽东后来回忆:这是必要的,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必要的:①“一五计划”是在苏联的大力援助下全面展开的。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划”援助,周恩来率团访苏。期间,苏联共派遣3000多名专家,带来的资料重量达600多吨,共完成156个重点工程项目。②工业化起步阶段,需要集中力量打基础③我们缺乏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有必要向别人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苏联共产党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毛泽东毛泽东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在1952年之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退,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在此处的建设费用。大连的行政归还中国管辖,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于1950年内由中国政府接收。苏联政府贷款3亿美元给中国政府(年利1%)。例证教育体制、教学计划和教材几乎都是搬苏联的。譬如,高等学校被划分成几种性质不同的院校,减少综合性大学,增加专业性的院校,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钢铁、石油、地质、农业、医学、矿业、邮电、航空学院就是按这种要求设置的。苏联的教材和教学计划被翻译过来参考,有的干脆照抄。据调查,1954年到1957年之间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38%到45%。译成中文的俄文教科书约为1400种,其中包括中小学课本。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五”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提供156个工业项目的援助;50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多名专家;6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联学习。“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建国初,毛泽东说:“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二)“以苏联为鉴”: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直接的导火线: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1956年2月25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这个报告中,赫鲁晓夫把以前口口声声称为“父亲”、“慈父”的斯大林指责为“暴君”、“刽子手”、“独裁者”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者”,使整个世界震惊,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的思想混乱。风云突变的1956年(引入视频:《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之《风雨之路》)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关于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掀起轩然大波,也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作用有两点:一是他揭了盖子,一是他捅了漏子。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完全照搬苏联不行,这就破除了迷信。说他捅了漏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没有经过党内充分酝酿,草率提出,纰漏百出;暴露和纠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如此重大而长期的问题,事先不与各国共产党通气,难免引起巨大震荡和思想分歧。赫鲁晓夫的报告,如同半空炸响的惊雷,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应,特别是由此引发的波兰、匈牙利社会大动荡。东欧国家,大都是苏联红军从德国法西斯手中解放出来,他们都毫无例外地采用苏联模式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用苏联的经验指导国家建设。秘密报告一出,激起了东欧人民摆脱斯大林模式、摆脱苏联控制的强烈愿望。1956年10月,先后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西欧各国都发生了大批共产党员退党事件。1956年,对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寻常的一年。“东欧”,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苏联波兰罗马尼亚民德大西洋毛泽东说:在建国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他说:“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毛泽东曾试图改变照搬照抄苏联的做法,提出“以苏联为鉴”,总结自己的经验,积极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就是标志。思考:为什么在这时毛泽东要提出“以苏联为鉴”,进行自己的探索呢?提出以苏联为鉴”的原因1.建国初期从苏联那里学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和善于独立思考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所以他们很快就从建国初期照搬照抄苏联经验的教条主义束缚中摆脱了出来,发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并不完全成功,就是苏联的成功经验也不都适合中国国情;苏联的成功经验,也只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有借鉴的价值和意义。2.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自斯大林逝世后,在苏联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件,使人们看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并非完美无缺。尤其是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揭露和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及其严重后果,第一次揭露了苏联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阴暗面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缺点错误,使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问题,不能不重新思考。通过对斯大林所犯错误的思考,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不能不重新考虑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利弊得失,不能不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重新加以审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以苏联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便更加明确了。以苏联为鉴戒,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是《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指导思想。所谓苏联模式,即指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这个模式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并不断得到强化和固化,延续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于苏联模式的内涵,有各种各样的概括。总起来看,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层面,一是具体体制、机制的层面。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苏联模式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1953、9-1964、10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知识链接〗国际共运的教训和启示邓小平:“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斯大林1936年宣布进入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1937年提出阶级斗争尖锐。导致肃反扩大化。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军备竞赛;大国沙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