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晋祠的特色——五个三绝•晋祠的三绝,难老泉,侍女像,周柏;•三大名泉,难老泉,善利,鱼沼;•三大名匾,杨二酉--水镜台,高应元--对越,傅山--难老;•三大建筑,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三大石刻,柏月山房记,华严经,晋祠之名并序一晋祠的渊源典故:桐叶封弟二晋祠的创建2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亭,结飞梁于水上”。1纪念唐叔虞晋祠的空间布局特色分析中轴对称与自由布局北中南三组建筑群,群体组合相对自由,单个群体内部严整对称一方面,做到与地形高度结合,另一方面,又做到符合中国传统礼制中祭祀类建筑的特点(分类、群体、单体、装饰、色彩等等)主从与重点晋祠的三条轴线中,当属圣母殿所在的主轴线最具特色。其中金人台和鱼沼飞梁都属于古建筑中较为少见的形式。这条轴线上花样繁多,并在平面构图中运用了多种手法。值得一提的是晋祠在空间布局上对光的把握,这一点在圣母殿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殿内幽暗,而柱廊内部结合参天的大树,构成了如梦幻般的光环境。晋祠的空间布局特色分析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水镜台金人台大门对越坊晋祠依山作势:背负悬山,面临汾水,利用山坡之高下,分层设置,在山间高地上充分地向外借景,依地势的显露,山势的起伏,构成壮丽巍峨的景观。山坡上的建筑处于视觉注意力集中的焦点,其整体趋势与山体向上的趋势相呼应,获得了优美的天际廓线。总体: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寺庙祠堂建筑风格,呈山水空间格局。背山枕水,因地制宜,主次分明,中轴对称,纵深发展,线形布置,前呼后应,指向东南朝阳方向(坐西朝东)融合了宋元明清不同时代建筑,形成了集儒·道·佛为一体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的综合建筑群。四晋祠之韵建筑之美雕塑之美书法之最历史之久文化之厚虽有人作,宛自天开铸造之精进入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建筑就是水镜台。它坐东朝西,是一座戏台。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水镜台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从东边看去,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它像座楼;下部为宽阔的宫殿形制,它又是殿。上部所悬匾额“三晋名泉”。从西边看去,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面又是宽敞的高台。这是一座由殿楼和卷棚合而为一的特殊建筑,殿楼建于明代,而卷棚则是清代补建,这种形制国内极为罕见。上悬正额“水镜台”。水镜台水镜台此建筑雕梁画栋,沥粉贴金,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背面重檐歇山顶清代杨廷翰所题侧面单檐卷棚頂功能:戏台,台前两侧各埋4个大瓮,扩音用。正面水镜台(背面)水镜台(背面细节)晋祠三大名匾之一清代晋祠书法家杨二酉所题雕梁画栋雀替垂柱花罩水镜台(背面细节)水镜台(左侧)园林建筑之屋顶--重檐十字脊大屋顶的种类一、正式建筑1、硬山层顶两坡,山墙突破屋顶2、悬山屋顶两坡,山墙不突破屋顶,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又称为挑山或出山)。3、歇山屋顶四坡屋顶,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若加上山面的二条搏脊,则共应有脊十一条。4、庑殿屋顶完整的四坡顶,宋称四阿顶二、杂式屋顶1、攒尖顶2、盔顶3、盝顶4、勾连搭屋顶5、卷棚6、重檐顶盝顶卷棚勾连搭屋顶中国古代大屋顶的等级序列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庑殿歇山卷棚歇山悬山卷棚悬山硬山卷棚硬山园林建筑之斗拱斗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接柱、梁、檩、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的结构构件。有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关帝庙斗拱晋祠关帝庙斗栱的组成斗栱的作用1、增加承托作用。增加挤压面。2、支撑挑檐檩3、联结柱网4、减少净跨5、抗震6、装饰作用7、等级标志8、模数作用斗栱的出跳出跳得多少代表了等级的多少.注意宋清的出跳差别.宋:出一跳——四铺作出两跳——五铺作。。。。。。。。。出五跳——八铺作清:。。。。跴(踩)宋代出跳与铺作的关系:栌斗算作一层,再加上耍头和衬方头,得到常数3.再往上数方木的层数或出跳数,与常数3相加,即铺作数.会仙桥于智伯渠是通往圣母殿,献殿之要道。桥为石制,拱形,东西各有台阶数级,南北有石栏护围。建于宋代,此台为一座砖砌短栏的正方形台,中央有4米高的琉璃瓦焚帛炉,台上四隅各矗立1尊高2米的铁人。体现了高超的北宋鋳造技艺。金银台西南东南西北东北北宋绍圣四年北宋元年北宋绍圣五年民国二年补鋳明代建筑对越坊晋祠三大名匾之二对越二字出自《诗经·周宋·清庙》中的“秉文之德,对越在天”意为报答显扬周文王之高尚功德。“对越”的“对”,意为报答;“越”,即扬,意为宣扬。钟楼和鼓楼(立于对越坊两侧)明代建筑,南为鼓,北为钟。建于金大定8年,明万历年间修葺。祭祀圣母摆放贡品的场所,单檐歇山顶,琉璃雕花脊。是我国唯一一座殿和亭相结合的建筑。晋祠三宝之一献殿建于金代晋祠献殿梁架献殿原为陈设祭品的场所,面宽三间,深两间,梁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袱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殿的四周除中间前后开门之外,均筑坚厚的槛墙,上安直栅栏,使整个大殿形似凉亭,显得格外利落空敞。特点:结构轻巧坚固,梁柱无钉,墙为栅栏,斗棋简洁,出檐深远,前后明间敞门。晋祠三宝之二北魏之前,距今1500多年历史。梁思成称:“此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仅此孤例,询属可贵。”是中国古建桥梁中独一无二的十字形桥,桥面作十字形,东西宽广,南北下斜如翼,于地面相平,犹如一只展翅飞舞的大鸟,故称飞梁。古时称“圆形为池,方形为沼”,又因沼中多鱼故叫鱼沼。鱼沼飞梁34根莲花石基水中耐腐木质斗拱梁坊可塑有韧性石桥板耐磨防火充分发挥材质在不同环境中的特长古代园林中的“立交桥”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梁,实为罕见,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具有极高的观赏和保存价值。鱼沼飞梁位于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它们是一组不可分割的整体。鱼沼是晋水三泉之一。宋代建筑晋祠三宝之三圣母殿前檐副阶柱身施蟠龙,柱有显著侧脚和升起圣母殿正殿殿高约十九米,重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布置几乎成方形。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下宽敞。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殿周围廊,此为现存最早的一个实例。殿周柱子略向内倾,四根角柱显著升高,使殿前檐曲线弧度很大。下翘的殿角与飞梁下折的两翼相互映衬,一起一伏,一张一弛,更显示出飞梁的巧妙和大殿的开阔。圣母殿采用“减柱法”营造,殿内外共减十六根柱子,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屋架,因此,殿前廊和殿内十分的宽敞。空间变形式的变化长方形正方形圣母殿剖面核心建筑,殿高19米,面阔7间,进深6间,平面布置近似方形。殿顶筒板瓦覆盖,黄绿琉璃剪边,琉璃花脊兽装饰,斗拱粗大,形制多样,出檐深远。采用“减柱法”营造,殿内外共减去16根柱子,殿内无柱,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大殿四周柱子微向内倾,形成“侧角”,增强了建筑的弧度美和曲线美,极具稳定性·宽敞性。宋代遗物我国最早的木构盘龙柱,8条蜿蜒欲动的木龙豪放健美,形态各异。木雕宋代原物42尊宫女宦官陈列于圣母像周围,其中33尊仕女像最富生活气息晋祠三绝之一宋塑她们排列有序,职责有别,仪表各异。侍女像侍女像侍女像她们有的喜形于色,有的心事重重,有的老成持重,有的天真无邪。她们各有所执,有的手拿文印翰墨,有的梳妆洒扫,有的奉饮食侍起居,有的奏乐歌舞。侍女像侍女像晋祠三绝之二西周所植茂盛苍劲,枝干挺拔,距今2990年。周柏晋祠三绝之三八角攒尖顶斗拱昂嘴为明代手法,间架结构仍是北齐建筑风格。俗称“南海眼”是晋水的源头难老泉从“难老泉”向前走几步,有水潭叫“不系舟”。水潭四周用汉白玉低栏围成船的样子,因此得名。潭水冬温夏凉,寒天水汽蒸腾,象云雾一样。水面有浮萍,谭底有水草,都冬夏常青。长长的水草随着流水波动,象风吹麦浪,荡漾起伏。有人题诗说:“涓涓难老泉,分流晋祠侧,中有长生萍,冬夏常一色。”不系舟晋祠三大名匾之三《诗经·鲁颂》中的“永锡难老”锦句为其命名“难老泉”,取生生不息,青春永驻之意。傅山先生题写永锡难老晋水由智伯渠溯流而上,即难老泉。整个泉系,形成一组的建筑组合。其中有七孔八眼的泉眼,有神奇的中流砥柱、张郎塔、不系舟、人字堰、洗耳洞、真趣亭,还有“南海眼”的难老泉亭,然后是水母楼。难老泉水从源于一丈深的石岩中流出,泉水常年恒温17℃。水的流势不大,清澈如玉,常年不息。难老泉的泉眼难老泉亭和水母楼水母楼唐碑石刻壁画晋祠《华严经》晋祠之铭并序小结:木雕龙柱圣母殿鱼沼飞梁十字桥金代献殿无一卯勾心斗角水镜台祠堂建筑论古今晋祠国宝名不虚五探究活动1、人物塑像之美(侍女、乐伎、铁人等)2、建筑装饰附件之美(狮子、龙、牌坊、照壁、雕梁画栋等)3、建筑物屋顶之美(卷棚顶、歇山顶等)4、圣母殿建筑之美(建筑特点)5、壁画之美(题材、线条、色彩、时代特征)6、碑文、楹联、匾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