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课题:把盐藏起来课时:1课时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要求是:(一)科学概念溶解以及溶解的快慢条件:搅拌、加热、碾碎。(二)探究能力1、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对问题的合理猜想,并根据猜想进行合理的科学实验;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会查阅、整理从书刊、互联网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盐消失的原因和大胆猜想与假设的科学精神;体会通过科学实验,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总结出科学结论的重要性;培养敢于和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等科学态度。二、教材分析《把盐藏起来》是大象版科学课本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本单元是对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第三个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对实验现象产生的条件进行猜想”的能力训练。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是从“小红军巧送盐”开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并大胆尝试。围绕盐的“隐身”与“现形”,以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与研究材料,通过对比实验,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出溶解的意义及溶解快慢的条件,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从概念体系来看,本课所需要建立的科学概念有:·溶解:像盐消失在水里的现象叫做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加热、碾碎。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初次接触对比实验,如何在实验中控制好定量与变量,是难以把握的。教师在不同的实验报告单上,规定了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这一环节虽然显得有些牵强,但有利于降低实验的难度,减轻学生探究前的心理负担,让他们顺利完成各自的探究活动,总结出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学习目标】1、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加快溶解的方法。2、通过实验,提高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敢于和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难点:在对比实验中,对各种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的控制。【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粗盐、冷水、热水、搅拌棒、烧杯、研钵、药匙、实验记录单。2.学生准备:笔、小科学家记录本。3.课件:《闪闪的红星》送盐的片段、生活中有关利用溶解知识的图片。【学习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1:情境导入播放:《闪闪的红星》中送盐的视频讨论:小红军是怎样把食盐藏起来的呢?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声情并茂的视觉效果,激起学生的猜想欲望。环节2:自主探究实验1:食盐的溶解1.明确实验:师:大家一致认为,盐能消失在水中。到底猜得对不对呢?想不想通过实验来验证?大胆猜想,激烈讨论,确定合理猜想。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达成目标3]2.确定器材:交流讨论,确定具学生是实验的师:那么,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呢?体实验器材。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3.分组实验:食盐能在水里溶解师:大家的猜想正确吗?我们进行科学实验来验证一下。说明:(1)实验注意事项(2)实验操作过程(教师巡视参与活动)小组组长领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每组学生根据活动需要合理分工。将“溶解”这个基本的科学概念隐藏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既增强了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又利于有效完成实验探究任务。4.交流汇报:师:哪个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汇报结果。在有效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使学生知识、能力双提升。[达成目标1]5.总结升华:师:像食盐能消失在水里的现象称为溶解。熟悉概念实验2:加快食盐溶解的条件1.明确实验师:小红军很聪明,把食盐溶解在水里,他当时的处境一定非常危急。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帮小红军将盐尽快地溶解在水里呢?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合理的猜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成目标3]2.归纳实验师:同学们的想法可真不少!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为几种:一是搅拌;二是用热水;三是碾碎。(适时板书)师:同学们的想法不错,这些想法到底行不行呢?我们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它们。(1)分组实验:每组确定加速溶解的想法。(2)分发实验器材(3)实验注意事项(4)填写实验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每组确定加速溶解的条件,进行有序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分组合作,节约时间,节约资源,学生动手参与、仔细观察并动脑思考,达到预期目标。[达成目标2]3.总结根据各自实验,汇报实验结论。让学生感受到获取成功的喜悦。环节3:联系实际师:溶解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特别广泛。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怎样加快溶解?积极动脑,大胆回答。科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学生把溶解这个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做到了学以致用。环节4:拓展探究师:我们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仅心细,而且聪明。故事中的小红军也很聪明。他把盐安全地带上了山,可是怎样才能把盐从水中取出来呢?请大家课后先进行猜想,试着探究,并记录下来,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发现!学生课后积极查阅资料,认真整理资料。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将探究活动顺利延伸到课堂之外,也为下节课学习“水落盐出”做好准备。【板书设计】【实验报告单】盐的溶解实验记录单“加快食盐溶解的条件”实验记录单猜想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我的疑惑项目对比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实验一相同条件水的温度、都不搅拌。不同条件食盐粗细不同实验二相同条件食盐粗细、都不搅拌。不同条件水的温度(一热一冷)实验三相同条件食盐粗细、水的温度。不同条件1号杯搅拌2号杯不搅拌总结论把盐藏起来1、溶解:像盐消失在水里的现象叫做溶解。2、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加热碾碎【补充资料】(一)溶液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溶质)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与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如食盐水溶液中的食盐、碘酒中的碘。溶液中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食盐水溶液中的水,碘酒中的酒精。溶液放在密封容器中,只要温度、压强不变,无论放置多久,溶质都不会析出。溶液有固态溶液、液态溶液和气态溶液。锌和铜熔融在一起形成合金,两种金属原子互相混合而成为固态溶液,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等气体混合在一起形成气态溶液(也称“气体混合物”)。通常人们所说的溶液是指液态溶液,以水为溶剂的溶液称为水溶液,碘酒是碘溶解在酒精里的溶液,称为酒精溶液。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很多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鱼就是依靠水中溶解的氧气而生存的,汽水就是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制成的。(二)溶解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溶质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溶解。如糖、肥皂溶解于水形成水溶液。在溶质溶解于溶剂的过程中,一般伴有能量的变化,有些还伴有体积和颜色的变化。如氢氧化钠(烧碱)溶解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热使溶液的温度降低,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少,硫酸铜溶解于水形成蓝色的溶液。固体溶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与溶质的表面积、水的温度和混合溶液是否被搅拌等因素有关。大多数固体溶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都随水的温度升高而加快,但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度随水温的变化不明显。(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未溶解的溶质跟已溶解的溶质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的溶液叫饱和溶液。在温度和压强不变时,往饱和溶液里再加入溶质时,溶质不再继续溶解。在温度和压强改变时,物质的溶解度也改变,因此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温度和压强而言的。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未溶解的溶质还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和饱和溶液相对的一个概念。饱和溶液(其中未溶解的固体溶质)通过升温或添加溶剂,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而通过降温、在不饱和溶液里继续溶解溶质或蒸发掉一定的溶剂,这三种途径都有可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