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认识二、课程改革三、课程性质四、课程的基本理念五、课程目标一、基本认识:1、体育与健康2、课程标准3、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1、体育与健康又叫国家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评估、考试命题的标志,是国家管理课程的依据。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的学习、领会、掌握、达到不同程度的要求。以往叫大纲,现在叫课程标准。2、课程标准以往的大纲提得很笼统,习惯用套话。课程标准是建立了目标体系,既有课程目标,又有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从而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操作性。3、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1)目标区别:(3)评价区别: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具体明确,而课程标准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一种目标管理,在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留给了地方学校和教师,使教师具有选择空间和发展余地。(2)内容区别:大纲是定量、定性甄别选拔。课程标准是注重过程、发展、参与态度等。二、课程改革1、为什么要改革体育课程。(成就与不足)(1)、体育课程对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2)、“增强学生体质”,已成为教育界和学校体育工作者共识。并作为目标写入大纲。(3)、学校体育教育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积累了经验。(4)、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规范的体育管理体系,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学校体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就:存在的不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课程也出现了一些不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1、体育教学观念相对滞后;2、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定的过多、过细;3、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4、过分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性;5、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呈下降趋势;6、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运动成绩、结果;7、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落实、体现等。2、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怎么改?1、改变课程的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2、改变课程的结构: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3、改变课程的内容:改变以往的“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知识。4、改变课程实施: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变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5、改变课程评价:改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改变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以及学生的适应能力。三、课程的性质1、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活动为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2、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3、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4、使中小学生学会生存、获取健康、培养良好文明的生活方式;5、有利于树立协作竞争意识,培养勇敢、顽强、拼搏等品质。6、在增强体质培养健康体魄方面,其他课程无法替代。四、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的,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3、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五、课程目标关键词:课程目标学习领域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建立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1、课程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个体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2、学习领域:根据健康的三维观(身、心、社)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划分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心理健康身体活动主线健康主线领域目标:根据课程目标的精神,制定各学习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运动技能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社会适应目标: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与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课程标准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在各个领域按水平设置了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水平5水平6小学1---2年级小学3---4年级小学5---6年级初中1---3年级高中1---3年级发展性学习目标4、水平目标:学习水平是学生在不同阶段应达到的预期效果。课程目标运动参与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水平一: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水平二水平三。。。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1、乐于参与2、认真上好课程标准目标是由水平目标的纵向积累完成各领域目标,再由领域目标的横向整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