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莆田二中陈素凤考点一、世界文化多样性•1、是什么?•(1)含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典型表现:•A、民族节日:①地位②意义③态度•B、文化遗产:①地位②意义③态度(1)从民族文化发展看: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从文化传承看: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文化创新奠定根基。(3)从民族发展看: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系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地位意义民族节日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1、文化的多样性不同于文化的多元化特别提示: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的多元性是指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以及指导思想上的差异。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我们的态度是:提倡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的多元性。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并非就是承认和保护一切文化。2、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重点)(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意义:①②(3)只有…才…,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3、怎么样尊重文化多样性(重点)(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3)坚持的原则: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4),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要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吸收、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53-P54)(5)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反对四主义4、为什么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3)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3、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考点二、文化传播2、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1)大众传媒的形式(2)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印刷媒体的推广(3)优点、作用:P371、含义其他的途径考点突破·深度剖析【特别提示】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媒介和工具),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二者都直接影响到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深度。考点三:文化交流①有利于加强文化交流,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②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与发展。③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④有利于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以文化的发展带动两国政治、经济交往。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交流?2.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重点)(1)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4)中外文化交流时双向的,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考【特别提示】点突破·深度剖析•2、文化交流不是文化输出。对外文化交流是为了赢得世人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理解、尊重和认同。而文化输出则是为了输出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1、文化因其多样性而需要传播,在传播中得到发展与创新,但要明确各国文化是在一律平等的原则下交流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在交流中走向融合,化多样为单一误区指正:(1)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然弱化民族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会弱化民族文化,反而能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3)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文化的多元性。()(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而文化的多元性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任何国家,其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4)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今天,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旧的传媒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5)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文化精粹。注意:文化具有两面性,既有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也有落后腐朽的文化。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本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因而应辩证的对待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知识拓展:科学技术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交流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信息技术使文化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弘扬科学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识拓展:个人在文化发展中肩负的任务文化产生文化交流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由人所创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途径通过教育,选择、传递、创造文化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必须关注群众利益•│核心考点讲练民族精神文化环境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提高自身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构建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立足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是什么?(1)含义(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A、传统习俗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B、传统建筑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C、传统文艺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传统思想的继承(是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3)传统文化的特点A、相对稳定性B、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C、继承性:历史发展中形成保留在现实生活;2、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本身:传统习俗作用、传统思想作用、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特点。(2)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双重作用(重点)P42因时而变---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一成不变---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3)正确面对的意义(42页)3、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43页)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重点)•(1)区别:•文化继承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发展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是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2)联系:•①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手段,发展是目的。考点二、文化发展2、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4)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易错易混】•误区1: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注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误区2: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注意: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误区3:传统文化的影响是积极的。•注意:不能简单地将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归结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要取决于传统文化的性质和传统文化是否能够做到因时而变、与时俱进。•误区4:传统文化是包袱而不是财富。•注意: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因此,不能简单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而不是财富。•误区5:对待传统文化要充分地肯定。•注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保守的方面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因此,我们既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搞“文化保守主义”,全部继承。•误区6:对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注意:文化继承与发展是统一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因而不存在先后顺序问题。•误区7:文化继承等同于文化传播。•注意: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主要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误区8: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对文化发展影响的程度是相同的。•注意: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和教育都会对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这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社会制度的更替导致的是新的文化形态代替旧的文化形态,是质变,所以对文化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考点一: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拥抱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第五课文化创新归纳总结: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实践文化创新源泉动力目的标准(决定)推动(反作用)2、误区: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是一回事点拨:(1)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一切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都是文化创新的渊源。文化创新的渊源不能混同于文化创新的源泉。考点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重点)•1、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