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與中國文學大綱•先秦道家本身就是文学。同时它们又以种种方式影响到后世中国文学方方面面,诸如文学理论、文学题材、故事模型、创作手法、艺术意境等。•本课程拟讲授以下专题:•1源流(历史演变)、•2名家(代表作家)、•3思想(道家思想的精华)、•4范畴(道家文学的各个方面)、•5文体(受道影响的中国文学形式)、•6主题(道家文化的主题在文学中的反映)、•7故事(典型故事如神仙、神魔等)、•8意境(玄妙清虚任诞等)、•9接受(当代文学中的道家文化)、•10比较(外国文学中的道家文化)、•11经典(简介道家经典)、•12研究(介绍近三十年来的研究)。参考书•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李炳海著《道家与道家文学》;•詹石窗著《道教文学史》、《道教与戏剧》。•呂思勉《經子解題》;•《諸子集成》;•《百子全書》。第一講源流•四庫•司馬談六家•漢·志十家•經、子書,中國文學之源頭。先秦道家學派概要•一先秦道家特點•1思考大自然與宇宙本源;•2從儒法墨的社會集體本位,轉而為個人主義自由觀;•二道家各學派在認識上相輔相成;•老子、孔子、莊子、荀子在天、地、人和無為的看法。•三先秦道家各派興起及其背景;•第一波:老子、關尹子、列子;(前374年老聃出關)•第二波:楊朱、莊周、季梁、惠施、宋鈃、子華子。(前350年前後)•第三波:稷下黃老家環淵、田駢、慎到、接子。(約前300年)•老子帛書寫成。(約前220年)•(冯铁流《先秦诸子学派源流考》,重庆出版社,2005-05-01)小結•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把“道家”划分为两派:主流派“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合于尧之克攘,易之谦谦”;另一派“放者”,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他所说的前派,即指黄老学派,也包括《老子》派;而后面的“放者”,即指战国中期的庄周派。但他却不知道,只有这些“放者”,纯粹是先秦社会开放阶段的产物,它才是真正体现了时代进步的精神的先秦最有价值的学派。子書•子書精者,訖于西漢。•專家之學。漢志說起于王官,淮南要略說以救時弊。•子如科學書,集如雜志。•陰陽、惟一、精魂、自然動力、神。•中庸、抱一、明鬼……•讀書求其大意。道家之文先說《老子》書•老、莊異同:對待自然,皆以求道。一者無為,一者乘化。•思想成于兵亂,女性崇拜。•治國以無為,臨敵以柔弱。•現象喻為“器”,本質喻為“樸”。•中心語:見素、抱樸、守中。讀本帛书老子刊布以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近年已有几种关于帛书老子的校释著作。但有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的考察。高明同志系考古学专家,对于古文字学有很深的研究。一九七八年曾发表帛书老子甲乙本与今本老子勘校札记,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近又撰著帛书老子校注一书,对于帛书老子作了更进一步的考释。此书考校之细,勘察之精,俱超过近年同类的著作,对于许多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独到之见,可谓帛书老子研究的最新成就老子其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耼,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老子,隱君子也。•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於段干。宗子注,注子宮,宮玄孫假,假仕於漢孝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齊焉。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史遷所載莊子•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闚,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關于老子生平的考證•杜國庠(1889~1961)《先秦諸子的若干研究》。•錢賓四先生(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先秦諸子繫年》。•馮鐵流《先秦诸子学派源流考》。六家要旨•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史記太史公自序道家者流•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