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伤仲永》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家作品简介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王安石画像江西抚州王安石纪念馆王安石纪念馆全景南京半山园王安石故居王安石手迹课文录音: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金溪民(平民)方仲永,世(世代)隶(属于)耕。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交代了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和家世《伤仲永》参考译文仲永生五年,未尝(曾经)识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忽(忽然)啼求之。父异(对……感到诧异)焉,借旁近(附近,指邻居)与(给)之(代仲永),即(立即)书(写)诗四句,并自为(题写)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团结)族为意(意思),传一(全)乡秀才观之(代仲永的诗)。自是(从此)指物作诗立就(完成),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皆有可(值得)观者。邑人奇(对……感到惊奇)之(代仲永),稍稍(渐渐)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其父,或(有的人)以(用)钱币乞(求取)之(仲永的诗)。父利(认为……有利可图)其然(这样)也,日扳(通“攀”,牵,引)仲永环谒(四处拜访)于(到)邑人,不使学。翻译:仲永生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从邻居家借来给他,仲永立即书写了四句诗,并题上了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族人为内容,传给全乡的秀才观看。从此指定物品让仲永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仲永感到惊奇,渐渐的以宾客的礼仪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用钱请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方仲永的第一个阶段:幼时,天资过人仲永的第三个阶段:青年,成为普通人。余(我)闻(听说)之(代仲永的事)也久。明道中,从(跟从)先人还家,于(在)舅家见之(代仲永),十二三矣。令(让)作诗,不能称(相当)前时之闻(传闻)。翻译: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父亲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以前的传闻相当。仲永的第二个阶段:十二三岁,才能衰退又七年,还(返回)自(从)扬州,复(又)到舅家问焉,曰:“泯然(消失)众人矣。”翻译: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返回家乡,又到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消失成为普通人了。议论:分析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王子曰: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胜过,超过)于材人(有才能的人)远矣。卒(最终)之为众人,则(就是)其受于人者不至(达到)也。彼其(他)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尚且)为众人;今(现在)夫不受之天,固(本来)众人,又不受之人,得(能够)为众人而已(停止)耶(表反问,相当于“吗”)?翻译: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能力是先天赋予的。他的天资远远胜过一般有才能的人,最终却变为普通人,就是他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先天的天赋,让他像这样聪明,不接受后天教育,尚且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没有天赋,本来就是普通人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能够变为普通人就停止了吗?《伤仲永》参考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痛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题解掌握下列字的读音隶扳环谒邑称泯然lìpānyèyìchènmǐn1.“世隶耕”隶:2.“未尝识书具”尝:3.“父异焉”焉:4.“即书诗四句”书: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6.“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属于曾经语气代词,代这件事动词,写从此补充课文注释以宾客之礼相待7.“或以钱币乞之”或:8.“从先人还家”从:9.“还自扬州”:10.“贤于材人远矣”贤:11.“卒之为众人”卒:12.“且为众人”且:13.“固众人”固:14.“养父母”养:15.前时之闻:闻:有的人从扬州回家比……优秀最终况且本来跟从补充课文注释赡养动词用作名词,名声幼年作诗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与天赋。十二三岁时才能大不如先前。写成年之后的仲永才能泯灭。第一部分:(1-2)(以叙事为主)简叙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思路结构第二部分:(3)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第一层:从“王子曰”到“不至也”揭示了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第二层:从“彼其”到文末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将更可悲。本段以议论为主,讲了两层意思思路结构1.未尝识书具尝:2.并自为其名自:为:3.稍稍宾客其父稍稍:4.或以钱币乞之或:5.环谒于邑人环谒:6.不能称前时之闻称:7.泯然众人矣泯然:8.仲永之通悟通悟:9.受之于天受:10.贤于才人远矣贤:曾经自己动词,题上,写上。通达聪慧承受胜过、超过四处拜访完全相当渐渐有的人练习巩固世隶耕:尝识书具:借旁近与之:收族为意: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就,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或,;以,;乞,环谒于邑人:不能称前时之闻:复到舅家见之:泯然众人矣:彼其:固众人:属于曾经给聚,团结从此这,代词完成渐渐有的(人)用求取拜访相当又,再消失他,指方仲永本来通假字关通假字: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②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根据文意,“材”是“有才能”的意思。环谒于邑人:于舅家见之:贤于材人远矣:受于人者不至:到,介词。比,介词。在,介词。从,介词。一词多义:于一词多义:之①忽啼求之:②借旁近与之:③余闻之也久:④不能称前时之闻:⑤卒之为众人:它,指书具,代词他,指仲永,代词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的,助词语气助词,不译。①并自为其名: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③稍稍宾客其父:④其受之天也:⑤父利其然也:⑥如此其贤也:一词多义:其代词,自己的代词,(它的)诗的代词,他代词,他的这样他的,仲永的。自:①并自为其名: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一词多义:自己从闻:①余闻之也久:②不能称前时之闻:为: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②并自为其名:③卒之为众人:动词,听说动词用作名词,名声动词,作为。动词,题上,写上。动词,成为。古今异义词养父母今:抚养自己的非生身父母古:赡养父母文理今:文科、理科;文章内容或词句方面的条理古:文采和道理或今:或者古:有的人,不定指代词①邑人奇之:②宾客其父:③父利其然:④“即书诗四句”: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⑥伤仲永:⑦父异焉:⑧不能称前时之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利。名词活用为动词,写。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形容词用作动词,哀伤,叹息。意动用法,以……为异。动词用作名词,名声。1、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的句子:————,——————2、最能表现仲永幼时天资过人的句子:———————,——————————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意理解关3、最能表现仲永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的句子:—————,——————4、又七年后的结局:—————5、刻画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的句子:——————————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6、说明仲永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的句子:—————,—————,——————。7、为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的句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不使学8、第一、二段的过渡句:——————9、导致仲永变化的原因:——————,—————,——————。————————。余闻之也久。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10、在课文中,“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是指人的后天学习和所受到的教育。“受于人”“受于天”1、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2、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3、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连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伤”有三层意思: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拓展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来。(不与作者的观点雷同。)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