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一、写作背景1956年之后,我国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此时的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构成了这篇著作的写作背景。从国际上来说,二战后出现的革命高潮已经过去,帝国主义消灭新兴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也被挫败,“冷战”最为激烈的时期随之结束,国际局势就整体而言趋于缓和。从国际共运的发展来看,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暴露了斯大林的肃反扩大化、对内搞个人崇拜、对外搞大国沙文主义等错误,也暴露出苏联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有助于后来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各国共产主义政党的独立自主。但是,苏共二十大在批判斯大林错误的问题上准备不足,对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缺乏历史地、全面地分析,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因而引发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混乱和政治动摇,使社会主义国家原本存在的矛盾尖锐化和公开化,在国际国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波兰和匈牙利还发生了部分群众反对政府的事件。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势力也乘机掀起了反共反苏反社会主义的浪潮,利用斯大林的问题否定和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并且以各种方式插手社会主义国家的群众性骚乱。国际共运出现了新的复杂情况。从国内来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基本解决,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换。1956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这一论断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巩固和完善的过程;党从长期的战争环境转入和平时期,对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还缺乏经验,也需要一个熟悉和探索的过程。因此,在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出现以后,不少党员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已经消灭了剥削,不会再有什么社会矛盾了,不善于处理人民内部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有人用对待敌我矛盾的方法简单粗暴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由于上述原因,加上一些干部存在的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从1956年秋到1957年春,一些地方出现了学生罢课、请愿,工人罢工,农民退社等事件。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情况,如何正确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概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新任务、新课题,需要在实践中去努力探索,也日益成为党中央和毛泽东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作了系统的的论述。该报告经过多次整理修改,于6月公开发表,定名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篇十分重要的理论著作。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分析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性质的矛盾,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原则和方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存在形态、性质、特点和解决途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学说,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毛泽东关于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创造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发展。这篇著作不仅在当时具有十分紧迫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内容讲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分为十二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是阐述了六个方面的问题。(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毛泽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考察社会主义社会,指出,我国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适应是总体的、长久的,不适应则是局部的、暂时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我国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但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存在,国家机构中某些官僚主义作风的存在,国家制度中某些环节上缺陷的存在,又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性质是根本不相同的。旧社会的矛盾表现为激烈的阶级对抗和阶级斗争,不可能由社会制度本身去解决,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得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情况完全不同,它不是对抗性的,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社会将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二)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毛泽东指出,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一类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两类不同的矛盾,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而人民内部的矛盾,一般来说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敌我矛盾是指人民群众同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的情形则广泛和复杂得多。在我国社会,所谓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之间的矛盾,工农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此外,还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等等。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当然敌我问题也是一种是非问题。比如我们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些内外反动派,究竟谁是谁非,也是是非问题,但是这是和人民内部问题性质不同的另一类是非问题。”在区分两类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应当运用的方法。他指出:“我们历来就主张,在人民民主专政下面,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所谓专政的方法,就是镇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敌对分子,强迫他们服从人民政府的法律,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把他们改造成为新人。所谓民主的方法,就是进行教育和说服工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方法可以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即“团结——批评——团结”。(三)关于矛盾性质的转化毛泽东指出,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本来是对抗性的,但是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如果处理得当,可以使这种对抗性的矛盾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用和平的方法加以解决。因为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民主革命时期,它有革命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有剥削工人阶级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可以通过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团结、批评、教育的政策,解决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他还深刻地指出,非对抗性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对抗性的矛盾转化。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适当,或者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例如匈牙利事件表现的那样。“这种情况,在社会主义国家通常只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匈牙利事件的发生,是因为有内外反革命因素在起作用的缘故。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动派同帝国主义者相勾结,利用人民内部的矛盾,挑拨离间,兴风作浪,企图实现他们的阴谋,对此必须引起注意。就我国而言,为了从根本上消灭闹事的原因,必须坚决地克服官僚主义,很好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恰当地处理各种矛盾。总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关键是要处理得当。毛泽东还认为,好事和坏事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我国社会中,群众闹事是坏事,但是这种事件发生以后,又可以促使我们接受教训,克服官僚主义,教育干部和群众。从这一点上说,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采取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毛泽东还提出了处理政治思想、经济、党派、民族、科学文化等方面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针。1.在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存在各种思想问题,也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因此要开展正确的思想批评和说服教育工作。毛泽东指出:“对待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会收效,而且非常有害。”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样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他认为,各种错误的思想必然会在社会上反映出来,用压制的办法不让它们反映是不可能的。当错误思想反映出来的时候,应当进行批评,看着错误思想到处泛滥,任凭它们去占领市场是不行的,但是这种批评不应当是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应当运用辩证的方法,要有科学的分析,要有充分的说服力。正确的东西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也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毛泽东还强调,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青年除了学习专业之外,还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在思想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毛泽东认为,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我们各方面的事业在蓬勃发展,但是目前困难还很多,这也是矛盾。因此,我们作计划、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通过这样的方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的事业服务。毛泽东还指出,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从“我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实行增产节约,反对浪费,执行勤俭建国的方针。3.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的产物。在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实行过合作;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共产党也没有理由不对它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至于互相监督,事实上也早已存在,就是各党派互相提意见,作批评。互相监督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毛泽东深刻地指出:“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