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导学案【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萎缩的原因。难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如何得到发展。【知识梳理】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2.春秋战国:(1)概况:商业繁荣。(2)原因: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和拥有雄厚资产的。3.秦汉:(1)概况:商业发展比较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2)原因:统治者推行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的限制。4.隋唐:(1)概况:除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草市)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和相继问世。(2)原因:①、的发展;②的开通;③国内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5.两宋:(1)概况:商业经济空前繁荣,表现:①迅速增加;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③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2)原因:相对宽松。6.元朝:交通发达,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7.明清:(1)概况: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2)原因(表现):①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成为商品;②区域间贸易发展较快;③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④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等。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时期宋朝以前宋朝空间限制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聚集和商品交易。市的四周有围墙,与严格分开。①城市中“”和“”的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②城郊和乡村的“”更加普遍。③出现四大商业名镇:镇(湖北)、镇(广东)、镇(江西)、镇(河南开封)时间限制按时开市、闭市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市昼夜相接政府监管官府设或,进行严格的管理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2.城市的发展:(1)重要大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杭州)、大都(北京)等大城市不仅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中心。(2)新兴城市的兴起⑴原因:①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②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的逐渐南移,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⑵表现:、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市,以至出现“扬一益2二”的说法。(益州即成都)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概况(1)西汉: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2)唐朝: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专管对外贸易。(3)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4)元朝:(福建)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清朝: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只开放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特点(1)官府控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2)贸易占有重要地位。(3)目的是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3.朝贡贸易:(1)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2)特点:“”、“”。(3)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政治上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以满足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4)表现:郑和七次下西洋、马戛尔尼(英国)使团访华。【疑难精讲】1.古代商业的发展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古代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学习延伸)按顾炎武的说法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课内探究】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图一反映了我国商业在战国时期的什么发展状况?反映的政治状况是什么?这种状况是怎么结束的?(2)图二反映了我国货币在北宋时期出现了什么新特点?概括指出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3)图一、图二反映了我国货币的什么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与图三反映的生产方式有什么内在联系?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材料一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许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着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须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材料二宋代铸造铜钱和铁钱的数量相当大。据《宋史·食货志·钱币》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中,饶、池、江、建、韶五州铸钱百四十六万缗,熹、邛、兴三州铸大铁钱二十七万缗。”材料三(鲁提辖)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绽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水浒传》材料四“宋朝时的中国正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的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新的经济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文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论从史出”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原则,而史料的可信度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对上述材料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宋代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货币是哪一种,并简述理由。(3)概括材料所指的“商业革命”的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为什么中国古代未能成为“海上强国”?“商业革命”为什么未对中国产生爆炸性的影响?【选择训练】1.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3.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传统是①勤俭致富②乐善好施③注重诚信④守法经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44.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工官监管的夜市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物流通畅的草市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5.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D.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6.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记载,但……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现象多,是因为唐宋对“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突破了B.“营商致富的动机”包括经商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或用于子女科举人仕C.“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指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D.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7.江西省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B.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C.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明清时期,涌现出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帮”是晋商和闽商8.据《阅世编》载:明朝后期上海“棉布盛行,各地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商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的上海()①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②商业繁荣并且竞争激烈③出现大宗贸易和长途贩运④商业资本影响到生产活动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9.阅读下面两幅图,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知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5A.手工业发达B.商业繁荣C.出现了“夜市”D.打破了坊市界限10.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在发展过程中,经营范围都不断扩大,活动地域也不断延伸,这说明()①商品经济有开拓性、开放性特点②晋商和徽商富于开拓精神③晋商和徽商有自己独到的经营方式④当时统治阶级已改变重农抑商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第3课参考答案【疑难精讲】1、(1)有利因素: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②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③国内交通和中外交通的发达。④货币的统一,纸币、柜坊、飞钱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的发展。(2)不利因素:①长期以来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清朝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②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限制。③农本思想的影响。(3)影响:①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②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④促进了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变化。2、(1)原因:①徽商人有经商的传统。②商人不恋家,能坚持长期出外经商。③徽州人注重团结和互相帮助。④徽州人勤劳、节俭、朴实。(2)同意顾炎武的看法。因为顾的看法符合徽州人的实际,是徽商的真实写照。【课内研究】1、(1)商业:货币不统一;政局:分裂割据;结束:秦统一六国、统一了货币特点:(2)金属货币开始向纸币转化原因:北宋商业空前繁荣,贸易更加频繁,为了方便交换,纸币产生。(3)趋势:由不统一走向统一,由金属货币走向纸币联系:纸币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从而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缓慢发展。2、(1)因素:出现汇票;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原因:政局相对稳定;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国内市场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的形成。(2)主要货币:铜(铁)钱。理由:材料一为个人所述且票据和纸币主要出现在大宗商业活动中和个别地区。材料二源自正史,可信度较大。材料三源自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作者有可能是用自己时代的状况来编写宋朝历史。(3)内容:北宋时期,城市商业发展,东京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市分散在城中;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草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海6港,对外贸易扩大,海外贸易额巨大。民族间的榷场贸易繁荣。原因:两宋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南宋政府鼓励商业和海外贸易的政策,促进了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4)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末期,封建制度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自然经济下的农民购买力低下,商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市场。地主商人的钱财不投向手工业和商业领域;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活动。【选择训练】1------5BDCBB6-----10ADD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