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精神而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本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理论总结,反映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方法学习“概论”课程,最基本的方法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首先,要掌握理论。要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除了认真听课外,还应认真阅读党的文献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有关著作。其次,要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客观实际)。二是自已的思想实际(主观实际)。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本章共有三节,其内容是: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过程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科学内涵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学导入1920年11月,毛泽东在给新民学会会员罗章龙的信中强调,要改造中国,固然需要有大批刻苦励志的“人”,尤其要有一种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这个“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重大的理论成果?本章将对此做出专门的介绍与分析。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组成的科学体系;从广义来说,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构成的科学体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中国共产党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识过程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提出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2.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其次,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最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建设:初步探索阶段(56-78)改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提供了凝聚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时代背景二十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国内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十月革命等社会主义革命民族解放运动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想条件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这个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阶段。1925年的毛泽东(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时间: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30年代上半叶。土地革命战争前期至中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初步阐述了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特别是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创造性地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毛泽东、周恩来、翟秋白在延安(1937年)斯诺摄(3)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建国前毛泽东著作的各种版本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第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关于革命性质、任务、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步骤、前途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关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关于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毛泽东看解放南京的捷报第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毛泽东会见参加全国科学规划委员会扩大会议的代表第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系统地提出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思想提出了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十大军事原则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思想毛泽东部署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第四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毛泽东会见西藏宗教领袖第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关于知识分子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思想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第六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从思想上建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作风整风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红军时的入党誓词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2)历史和现实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文化大革命”(3)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产生和形成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2)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时期: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邓小平在十二大致开幕词党的十三大会场(3)走向成熟形成体系时期: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党的十五大会场党的十四大会场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以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三、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