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李商隐一、诵读感知•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二)马嵬(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牛郎织女。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为什么做了四十八年的皇帝,却比不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怀古咏史诗•怀古诗又称怀古咏史诗,它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抨击社会现实,或怀古伤今,寄寓个人怀才不遇,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鉴赏怀古咏史诗三步曲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表现出什么态度(辨析态度,体悟感情)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二、品读探究二、品读探究•(一)要弄清史实•弄清史实,是指了解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仅要了解典故本身的内容,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目的)。马嵬唐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历史人物:唐玄宗杨贵妃历史事件:①唐玄宗的召魂之举②马嵬兵变③唐杨的七夕盟誓马嵬驿杨贵妃之墓马嵬之变•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杨贵妃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二)辨析态度体悟感情结合注释,概括内容,明确态度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寻仙为妄死别是实军中逃难宫里安乐马嵬驿赐死长生殿盟誓天子不保百姓可全讽:荒淫误国(此日)(当时)(三)意图挖掘:作者抒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情的媒介•李商隐(约813~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热衷政治,企望革新。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四十六岁抑郁而终。)寻仙为妄死别是实军中逃难宫里安乐马嵬驿赐死长生殿盟誓天子不保百姓可全讽:荒淫误国(此日)(当时)借古讽今,以史为鉴,告诫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主旨思想•本诗通过记叙马嵬之变,讲叙了唐玄宗被逼处死杨贵妃之事,讽刺了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唐玄宗,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四)技巧分析寻仙为妄死别是实军中逃难宫里安乐马嵬驿赐死长生殿盟誓天子不保百姓可全昔今对比反衬讽:荒淫误国(此日)(当时)对比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一种手法,作者常常借它来抒发盛衰之情、兴亡之感。倒叙倒叙的手法使诗歌在尺幅之间,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小结思想性:别开生面。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唐玄宗,揭示了唐玄宗自私虚伪的精神面貌。艺术性:1.倒叙:一波三折,曲折幽深2.对比(衬托):暗含讽刺•3.用典:含蓄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