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8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与体裁1、现实型文学(现实主义文学)180、187答:(一)基本特征: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与逼真性。1、再现性(内在要求):再现性是现实型文学最基本的是再现性,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是刻画或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现实型文学偏重于对客观现实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触及人生。(如:鲁迅写小说的目的是为人生;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永远是现实的,能动的。”)文学作为反映是再现和表现的统一,一方面它在其他话语系统当中真实的再现矛盾现实与规律;另一方面,文学在认识基础上显示出对现实矛盾和规律的情感评价。比较而言,理想型文学突出表现情感,现实型文学突出现实再现。(别林斯基:“现实的诗歌的显著特点在于对生活的忠实,在一种观点之下反映出生活中复杂多彩的现象。”,镜子说)现实型文学在再现现实时严格遵守客观规律,反对主观随意性,在人物塑造方面力求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客观原因。现实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是超时空的,理想化的而是存在于特定时代社会的具体环境之中的,其人物性格有具体确定的社会内容,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起极大的制约作用,成为人物行动的重要依据。现实型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反应形态,同样包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感情评价,主观情感态度融汇于客观再现之中,渗透于情节、场面、人物的描绘刻画之中。作者不直接出面在作品中表露自己的主观倾向,是现实型文学创作的重要原则,在现实型作品中作家把自己感受过的现实生活再现于作品中,呈现给读者,让读者亲自体验。(福楼拜:“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中露面,就像上帝不应该在生活中露面一样。”)2、逼真性(外部特征)现实型文学在艺术表现手段上的基本特点是逼真性。逼真是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它的特色是客观感性和状貌和细节的真实。现实型文学对事物感性状貌,细节的具体刻画,逼真地再现出特定历史时代的生活环境,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现实型文学以描写见长,描写中尽量达到酷似对象,让读者感受不到夸张与变形。现实型文学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描写生活里本来就有的事物,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反映客观存在,表现作者真切的现实感受。(如: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以法国一桩情杀案中的青年被告为原型),现实型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在现实原型的基础上经过作家加工塑造,成为读者眼中“熟悉的陌生人”。出现在现实型文学作品中的几乎全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情世态和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生活命运。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倡导面对现实,反映现实,再现生活的真实,创作题材和描写范围要全面的充分的面向现实社会,全面地深入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既要进行精细入微的刻画,又要进行历史长卷式的宏观展示。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在现实的相互联系不断发展中去观察人与人的关系,并把人与周围的环境联系在一起,观察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出对现实的富有理智的暴露与批判。现实型文学作品举例: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司汤达:《红与黑》、杜甫诗歌2、理想型文学(浪漫主义文学)182、187答:(一)基本特征: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1、表现性:理想型文学超越现实,突出表现性,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在理想型文学中主观理想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理想型文学艺术的创造出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作家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自耕自食、人人平等的理想乐土。《阿诗玛》表现了撒尼族人民争取自由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理想型文学的主观理想精神在文学反应方面体现为对现实矛盾的情感评价的侧重。与客观再现的现实型文学不同,它极大的突出了文学的抒情表现功能。理想型文学的情感态度常常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而不像现实新闻学那样不动声色地将情感隐藏在对事物的描绘之中。2、虚幻性:不同于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理想型文学则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理想型文学并非完全不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但这种素材一经作家的处理,便具有了独特的夸张、变形的色彩。理想型文学的作者有时也称文学作品是生活的镜子,不同于现实型文学的镜子再现论,理想型文学的镜子是一面放大镜,它不仅不减弱原来的颜色和光彩,而且把他们集中起来、凝聚起来,把微光化为光明,把光明化为火光。李白《北风行》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比喻、《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的夸张追求的正是一种情感的真实。理想型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描写的多是现实中存在的平凡的人与事。而理想型文学塑造的多是作家理想中的英雄。由作家超越现实的主观理想所决定,现实中的人物很难符合他们的要求,于是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等变成了理想型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由于现实中难以提供其所需要的理想的表现对象,理想型文学便大胆地发挥想象、幻想的能力,虚构出现实中不存在的形象,也不受生活真实的约束,也不为时间、空间所限制,只要能充分表现主观理想,符合情感的要求,任何奇幻的事物都可以创造。如郭沫若的《天狗》写道:“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这里的天狗便是以作者的情感为基调创造出的虚幻的形象。为了表现作者理想中的英雄人物,理想型文学往往会为他们构造出奇幻的情景,让人物在特殊的环境中展示超凡的智慧与本领,例如《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充分表现出了孙悟空的英雄气概。P.s.——理想型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极端强调主观精神以及主观精神在文学生产中的创造作用,崇尚人的欲望,要求感情的解放,并把文学创作视为感情的自然流露与表现,由此形成一种新的创作方式——自我表现。由这种主观创造精神所决定,浪漫主义文学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主张打破程式化的创作原则。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创造主要表现为对想象和幻想的推崇,浪漫主义文学的想象、幻想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揭示有限中之无线,现实中之理想的美的方式去描绘世界。浪漫主义文学追求奇特神秘的艺术效果,侧重生活的瞬息万变,精神的动荡不安以及富于特征性和神秘性的各种奇特现象,因此浪漫主义文学中充满了夸张的形象、异常的情节、虚幻的神话色彩和奇特的异国情调。理想型文学作品举例:雨果《巴黎圣母院》、《聊斋志异》、《牡丹亭》、《西游记》3、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的比较答:1、从创作精神上讲:现实型文学注重现实型和客观精神;理想型文学注重理想型和主观精神。2、从创作原则上看,现实性文学的特征是再现性;理想型文学的特征是表现性。3、从创作手法上看,现实型文学的特征是写实性;理想型文学的特征是虚幻性。4、象征型文学(象征主义文学)183、188答:(一)基本特征:象征型文学是以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1、暗示性:象征型文学重在寄寓某种意念、意蕴。暗示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暗示指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理想型文学和现实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意义的超越性。象征具有超越形象自身的寓意性,在象征型文学中文学意象的作用主要在于启示人们透过意向表层去体味和领悟更深远的意蕴。(如:美国劳·坡林:“象征意味着既是它所说的,同时也是超过它所说的。”黑格尔:“象征要求我们探索它背后的内在意义。”梅特林克的剧本《青鸟》通过两个孩子寻找青鸟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象征型文学的寓意是通过暗示手法实现的,不同于理想型文学的表现手法(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和现实型文学的再现手法(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象征型文学偏重于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不直接说出事物而是暗示事物,以激发某种情绪。象征型作品中的观念必须依赖各种意象曲折独特地表达出来,并要求读者通过直觉与情感进一步加以理解,即不描述思想情感,也不用具体意向明显的比较去限定思想与情感,而是对其进行暗示,运用象征使读者在脑内重新塑造它们。象征型文学反对直接性的表现,强调只有暗示性的象征才能体现艺术的创造精神。2、朦胧性:象征型文学间接表现的暗示方式使它具有一定的朦胧性。朦胧性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象征是抽象之物与具体之物之间的比较,其中的意义是纯粹暗示出来的。并且由于象征经常是独立存在的,读者又很少得到何物被象征化的暗示,因此象征型作品有其内在的朦胧性。(加缪:“一个象征总是超越它的使用者,并使它实际说出的东西要比他有意表达的东西更多。”;劳·坡林:“象征的意义如此广泛,以至于他能引起大量不同的特定意义。”)象征型文学的暗示不能用单一的意义去概括,它具有超出个别意象的更宽泛的意义。象征型文学为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要求读者积极地去思考,探索丰富的象外之象、象外之意、言外之意。象征型文学为暗示某种深远、普遍的哲理、意蕴和主观情思,在文学意象的塑造中对客体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变形化、拟人化的假定性意象,这种意象已经超越了其自身的具体、个别的现实属性,不确指生活中某一真实事物,而是概括性、虚拟性很强的假定事物。总之,象征型文学或直接取材于现实事物,对他们进行变形化、拟人化的处理;或凭借想象虚构出现实性的事物,从而塑造出具体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现实和超现实统一的寓意性形象。象征型文学描写客观物象的目的是为了暗示某种深广的的意义,所以它不求物象细节的真实,而以主管变形的方法使其具有超越自身的内涵。在象征型文学中,有形象本身的变形,也有形象之间的关系的变形。变形的反常给读者以特殊的审美感受——由惊异感转化为对变形形象寓意的理解。象征型文学往往淡化具体的时间与空间,使形象系列摆脱具体环境的限制,以赋予形象更广泛的象征性。作品中的变形、虚拟的寓意性使审美理解具有了突出的非明确性。象征型作品举例:爱伦·坡、波德莱尔、马拉美、魏尔伦、艾略特5、现代主义文学189答:人类文学活动发展到20世纪,文学作品的类型形成了新的结构形态,产生了多向的演变。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使现实型文学得以深化。出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结合型的文学,使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得以综合发展。在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基础上,又兴起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20世纪西方文学中,沿着1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这条线索,相继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派等文学流派,汇成一股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不同程度地地继承和发展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的表现性、虚幻性和假定性特征,使理想型和象征型文学发生了多向的流变。1、创作精神: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模仿、再现现实反对按客观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社会生活,追求个体主观情感不受限制的充分表现。它不重视外在的客观现实,而强调非理性的现实、心理化的现实、梦幻的现实、超现实。表现主义文学倾向于对人的心理与精神描写的向内转、内心的外化。“新小说派”的纳塔丽·萨洛特认为,旧小说不能展示心理现实,对现代主义作家来说,小说的兴趣中心是要揭示新的“心理材料,或称“心理要素”。超现实主义力图把现实与梦幻结合成超现实”,它的实际效应是使现实融入了梦幻之中,使现实梦幻化。现实梦幻化曾是浪漫主义的一种表现手法,以实现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超现实主义把梦幻视为对象本身,把虚幻的、无意识的心理因素引入文学,力图从中寻找“最高真实”。现代主义作家不重视现实的整体性,而强调它的碎裂,把微观世界绝对化,认为文学的任务就是描述人的心理要素,把文学归结为自我表现。2、表现手法:现代主义文学在作品中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表现手段,突出了虚幻性和假定性。为了表现超感觉的激情和难以捉摸的内在现实,现代主义文学普遍运用非常态的、变形的艺术假定性手段。它采用奇特的比喻、极度的夸张,使对象象征化。在这种情况下,现实基本上改变了原有的形态,成为一种被主观意识改造过的变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