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1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1、文学风格概念及特征281答:概念: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此定义的要点是:一、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依据。二、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三、语言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特征:1、风格具有独创性:个性鲜明,有独创性,艺术上日臻成熟的作家,才能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模仿、重复别人的风格就等于没有风格。这是说作家的风格是不能与他人相同的,必须是出于与众不同的或独特的创造。一种文学风格成熟的首要标志,正是它的独创性。每一种成熟的风格都有它的与众不同的特殊内核,这就决定了它的独创性。如果没有独创性,就不可能有风格。《诗经》的质朴醇厚与《离骚》的奇情壮采是各不相同的,“诗仙”李白与“诗史”杜甫和“诗佛”王维也各有千秋。2、风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作家一旦形成风格,不会轻易改变,这是造成风格稳定的主要原因。但这并不排除某些作家由于生活状况和艺术实践的发展,风格可能变化的情形。这种变化了的风格同样也具有稳定性。稳定性是说作家的风格在其整个创作中决不是一种仅仅出现“唯一”一次的现象,而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也就是说,一种风格在一个作家的创作中是一种可能出现多次而彼此之间具有相同或一致特点、并在一个时期内保持大体不变的现象。鲁迅的小说创作从《呐喊》到《故事新编》经历了一些变化,但“白描”风格是其中相对稳定的特色。3、风格具有多样性。这是由作家创作的个性和才能,描写对象的不同品格,读者不同的需求决定的。不仅不同作家创作风格不同,同―作家在不同情势下也会造成不同风格的作品。这是说风格在类型上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这是由作家的创作个性的差异、表现题材的丰富性和读者的不同需要等因素决定的。风格的多样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不同作家的风格是彼此不同的,如李白与杜甫、韩愈与柳宗元、苏轼与秦观等彼此风格不同;二是指同一作家的风格也是可能前后变化或发展演变的,如庾信在梁朝时是追逐“绮艳”风格的“宫体诗”的代表,而后来流寓北方时的诗作却一变而为刚健雄奇,从而博得杜甫的“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的美誉。2、文学风格与作家创作个性、日常个性答: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一)文学风格、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而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有必要把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区别开来。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当它付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离不开题材、主题甚至体裁的影响。比如,题材本身所蕴涵的社会的、伦理的、美学的属性或意义会影响作品的风格。一般而言,悲剧题材要求表现崇高悲壮的风格,喜剧题材长于表现幽默滑稽的风格,正剧题材宜于表现严肃庄重的风格。再比如,体裁对风格也有影响。在西方,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是从现实形式中去构成观念,感性的和生动的想象是其基本的因素,更多地属于想象的风格;散文无论是教诲文或记叙文,更多地属于教导的形式,宜采取智力的风格;抒情诗人从自己的情绪中提取材料来体现自己的观念、冲动和激情,更多地属于情绪的感染风格。其次,应该把创作个性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和人格区别开来。日常个性人皆有之,如心理性格、气质情性、禀赋才能、处世态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人格则是在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人格,指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等。创作个性却并非人所尽有,它是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歌德常常惊叹于拜伦“放荡不羁”的个性和“柔顺”的创作个性间的巨大差异:“拜伦通过遵守三整一律来约束自己,对于他那种放荡不羁的性格来说,倒是很适宜的。假如他懂得怎样接受道德方面的约束,那多好!他不懂得这一层,这就是致他死命的原因”,他在创作方面的成功的是源于灵感而非思考。苏联文论家赫拉普钦科也正确地指出:“创作个性和作家作为一个人的个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绝不是所有能说明艺术家日常生活个性的特点的东西,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反映。另一方面,也不是作为创作自我的特点的一切,任何时候都与作家个性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实际特点直接相对应。”所以一般来说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世俗生活往往为俗世功利所困扰,而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精神的想象活动往往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日常个性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另外缘自后天环境中的习得,而创作个性则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体现在作品中的个性特征。(二)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日常个性必须通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转变为创作个性,才可能在作品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创作个性是位于日常个性和文学风格之间的中间环节。风格理论必须重视创作个性这一中介,正像现实生活要经过审美活动的升华才能变成文学作品—样,作家的人格、修养、生活个性也要在审美中得到升华之后才能化入作品的风格之中。这就是说,作家的人格修养、生活个性并不能直接转化为风格,这种人格修养、生活个性必须在与作家的审美素质有了内在的适应性,并接受审美素质的改造、转换后,才能成为创作个性的有机构成因素,然后通过创作个性的作用,才能转化为风格。同时,对象方面的特点、体裁类别方面的要求、技巧形面的规则等客观因素,也都必须由作家的独特的审美个性所把握、浸润、渗透、点化和整合,才能成为文学风格的构成要素。可以说,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风格的灵魂。事实上,对于成熟的作家而言,创作个性确实已为作家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所渗透,同时又凝结了作家的艺术修养和情趣,因此它体现的就是作为艺术家的个人,而不再是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成熟的创作个性决定了对世界的审美把握,从而自然地而非刻意地转化为风格。3、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292答: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深受时代气息的感染。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文学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时代文化的特点,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所谓文学的时代风格,就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的表现。时代风格主要是指从历史和社会高度把握的、只属于这个时代而不属于其他时代的文学的总体特征。先秦诸子散文感情激越、设想奇特、辞采绚烂,富有论辩性,与当时群雄割据、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富有创造力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文学的时代特点不是时代印记的被动的承受物,它既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又是时代精神发酵剂和催化剂。曹操曹丕、曹植、孔融、王粲、刘桢等人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他们面对军阀混战、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既敢于正视现实,又怀有拯世济物的宏愿,因此,尽管这些作家各有各的风格,如曹操的苍凉悲壮,曹丕的通脱清丽,曹植的豪迈忧愤,孔融的豪气直上,王粲的深沉秀丽,刘桢的贞骨凌霜,但他们却都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缘事而发、为时而作的文学精神,《文心雕龙》在《明诗》和《时序》篇分别概括为“梗慨以任气”和“志深而笔长”的特点。这古今盛赞的“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时代风格又总是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时代风格。比如,在欧洲曾此起彼伏地盛行过的古典风格、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和巴洛克风格,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时代风格的形成,受时代情境和语境的影响,也离不开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比如,唐代中后期的古文运动所造成的新文风和时代风格,就是一群古文家的有意识的努力创造。唐初文风承六朝骈俪旧习,成为束缚思想内容的桎梏,一些先行者逐渐要求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到德宗贞元间,韩愈号称上继三代两汉,以自己奇句单行的散文与“俗下文字”(骈文)相对立,逐渐有众多文人追随。至宪宗元和间,又有柳宗元大力支持,于是声势更大。古文言之有物,具有批判锋芒,一度压倒了骈文,开创一代新文风。风格的时代性差异也全可能体现在同一个作家身上。这在一些跨世纪、跨时代的作家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当时代发生动荡、革命、战乱,改朝换代或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出现重大的变更转型,都会使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作视野、艺术趣味乃至情调语调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而导致个人风格的时代性转变。中国的现代作家,大多都经历了个人风格的时代性转换。如丁玲早年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却受到了挫折,这在她早期带有自传性质的《莎菲女士日记》等小说中有着明显的表现,作品呈现出一种浓厚的感伤色彩和浪漫风格。在成为左翼作家,特别是进入延安革命后,丁玲的作品和文风都判若两人。1948年她出版的反映土改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的政治色彩和写实风格。4、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293答: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作家的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风格总是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民族风格。伏尔泰曾经很详尽地分析了英法意西四国的不同文学风格与民族精神的联系。在好的文学译作中,尽管一民族的语言转换成另一民族的语言,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原作的民族特点,这是因为民族风格不仅见诸品的语言,而且体现在一切方面,如题材、主题、气质和韵味,以及作品所包含的民族精神。普希金说:“气候、政体、信仰,赋予每一个民族以特别的面貌,这面貌多多少少反映在诗歌的镜子里,这儿有着思想和感情的方式,有着只属于某一民族所有的无数风俗、迷信和习惯。”普希金本人就是俄罗斯文学的民族风格的代表,“在他身上,俄国大自然、俄国精神、俄国语言、俄国性格反映得这样明朗,这样净美,正像风景反映在光学玻璃的凸面上一样。”他一开始就是民族的,因为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穿的无袖长衫,而在表现民族精神本身。诗人甚至描写完全生疏的世界,只要他是用含有自己的民族要素的眼睛来看它,用整个民族的眼睛来看它,只要诗人这样感受和说话,使他的同胞们看来,似乎就是他们自己在感受和说话,他在这时候也可能是民族的。如果必须讲到构成普希金属性,以别于其他诗人的优点,那么,那就是在于描写的无限敏捷和以少数特征勾画整个对象的不平凡的艺术。”在文学的民族性和民族风格的问题上,鲁迅认为,要注意摆脱两重桎梏:一重是“古国的青年的迟暮之感”,“世界的时代思潮早已六面袭来,而自己还拘禁在三千年陈的桎梏里”,另一重是对外国的顶礼膜拜:“然而现在外面的许多艺术界中人,已经对于自然反叛,将自然割裂改造了。而文艺史界中人,则舍了用惯的向来以为是永久的旧尺,另以各时代各民族的固有的尺,来量各时代各民族的艺术,于是向埃及坟中的绘画赞叹,对黑人刀柄上的雕刻点头,这往往使我们误解,以为要再回到旧日的桎梏里”他认为陶元庆的绘画是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要字面免得流于玄虚,则就是:民族性。其实,正如茅盾所说:鲁迅的作品即使是形式上最和外国小说接近的,也依然有它自己的民族形式。这就是他的文学语言。也就是这个民族形式构成了鲁迅作品的个人风格”鲁迅本人就是新文学以来最具有民族性,同时又最具有世界性的伟大作家。鲁迅是把民族和世界、传统和现代结合得最好的作家,是最懂得“国民性”的弱点,并在予以鞭挞的同时,高扬民族精神的作家。无论在文学内容还是在文学形式上,他的作品都有伟大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个性风格。5、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294答: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19世纪的法国作家和批评家斯达尔夫人就指出存在地域风格的差别和地域文化对地域风格的影响。她把西欧分为北方和南方,认为南方人和北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