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文学创造1、艺术发现概念126答: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艺术发现发生时,作家往翻前豁然一亮,心头突然一震,若有所思、若有所悟。因此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让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在艺术发现的一刹那,作家能从习见的事物中独具慧眼地看出某种新成分或:新特征,从别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上察觉出潜藏于其下的非凡意蕴,从极平凡、极平淡的旧形式之间寻找到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一种异乎寻常的新形式。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第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在此此一发我之前,作家都有相对长久地沉思于某一事物的心理经验,所谓“用志不分:凝于神。蓦然领悟的发生,只不过是内心经验酝酿后从阈限下破土而出。第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对家来说,这种独特的眼光和非凡的观察力不是外在于他的东西,也不仅是某种巧、方法,甚至也不仅是天才,而是和他的内在蕴藉层心理内容的外他之所以能在此事物中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是彼时彼境的需要是、情绪、态度、值观和凝聚成团的早先经验等许多因素综合作用所产生的无意导向。第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从物理世界看,手指活动只是有机体机械力的运动,当茨威格由此而发现赌徒正在挣扎着的灵魂的时候,便融进了自己的内在体验。第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这个创造物灌注着作家的内心经验,近似原物实际却是世上来没有过的东西。例如周敦颐所礼赞的莲花,其外表并没有超出它在自然界的植物性状,但蕴涵着士君子高雅情操的莲花却是独特的这个。2、艺术构思概念130答:艺术构思就是: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艺术构思在本质是交织着各种复杂心理活动的思维。艺术构思的内容十分广泛。对叙事性作品来说,体裁的选定,形象的熔铸,情节的提炼与安排,结构的设计与剪裁,表现角度的选择与切入,意念的渗透等,都须考虑;对抒情性作品来说,借什么景抒什么情,情与景如何交融,意境如何呈现,哪里直抒胸臆,哪里传达言外之意,节奏如何张弛,音韵如何协调等,也大都需要构思。因此,艺术构思是文学创造过程最实际、最紧张,也是最重要的阶段。3、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131(一)回忆与沉思:1、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识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它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机制。有时作家有一个很好的创作意念,却苦于无法下笔,这并不是因为他缺乏材料,而是因为大脑中一时回忆不起来有关的信息,或暂时无法在意念与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在艺术构思中,回忆常常是由外在刺激或内部需要在特殊情况下激活了某一意念而发生的。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常用的回忆方式有: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按层次推论法。回忆所提取的信息不是对记忆材料的机械重现,而是在理性思维的参与下对以往经验的筛选;被筛选出来的材料也不可能原模原样进入作品,还需经过加工、改造和情感的浸润。2、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内心某个形象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沉思往往是从对于某个形象或意念的追忆开始,慢慢地越走越远,以致偏离原形象或意念,甚至不经意间已经跨入其他领域时,所得到的意外收获。回忆开始时,作家可能被某物所触而有意地沉潜于与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有关的思索中。但由于思考像野马一样狂奔乱跑,因而有时思索的主线会脱离原来形象的启示及轨道,而无意中将重心转移到了其他方向。对此,作家一般是茫然无知的。他茫无目的,听之任之。然而,也许就在此时,一种新的发现或一种创造性的闪光出现了。例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作《命运攸关的时刻》就是由深度沉思而得到的,并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沉思的又一心理功能是对对对象从事二度体验,使之成为富有诗意的东西,一般地说,未经沉思或二度体验的对象,其客观性很强。由于没有受到主体精神的濡染、驯化,这些对象往往不具有诗意,也不能给人以审美享受。而经过沉思或二度体验,对象的多余部分被作家的独特眼光所剔抉,而不足部分则被填充、改造、丰满、升华,又被其感情所濡染、浸透,无形中便具有了某种可让人玩味的盎然诗意,进而带来审美愉悦。例如,苏轼在其妻子逝世十年后,才提笔写出意味隽永的“悼亡词”,就是在二度体验中所获取的诗意成果。沉思是艰苦的思维过程,也是独特体验获得之时,沉思时最善于发挥创造力,因为作家在孤独、寂静中比平时更能向内挖掘,更能倾听内心的呼唤,因而新形象、新意念更容易浮现,也更容易被连缀起来。(二)想象与联想(2004)1、想象:就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想象主要有三种:其一,所想的这个“象”可能是主体对外部事物或现象的复现,这叫做再现想象,例如母亲不在身边时我们对她的回忆;其二,它也可能是对某种抽象的东西进行形象化,这叫比拟想象,例如“想做成某事却偏偏做不到”的人生苦恼,就可能被幻化为一只狐狸吃不上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故事;其三,它还可能是凭空地将此物想成彼物,将无物想为有物,将常物想成异物,这就是虚构想象,例如将蚂蚁想象成大象,将一阵风想象为一个妖精经过留下的痕迹,将一个的普通风笛想象成魔笛等。相对于再现想象来说,后两种又叫创造性想象。文学创造者的艺术构思过程又叫艺术思维,其核心就是借助于再现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所从事的思维。在艺术构思中,想象的三种功能都要用到。对于作家来说,绝大多数刺激信息都是以表象形式被储存并被再现的。当作家要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传达出来时,他也必须把它们转化为可被读者感知的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想象是贯穿艺术构思过程始终的一种心理机制,没有想象,艺术构思就无法进行。2、联想:是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进而一环扣一环,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联想本质上也是想象的一种衍化,与想象强调将过去的经验和先前形象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结构不同,联想更强调画以上事物之间在习惯上和功能上的联系,强调“由此及彼”的过程。在联想活动中,由于所联结的物愈来愈多,相隔愈来愈远,其间的线索也就愈来模糊有时甚至会达到“不知所由”的地步,但这是没有办法阻止的,因为联想活动一旦就会不由自主地被惯性所支配,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古希腊的匪里士多德将联想归纳为接近联想、类鲤想和对比联想三种。1、接近联想:是指两种以上的事物或现象由于在时间、空间上的接近而被联想主体联结起来,例如,从刘邦想到项羽,从项羽想到到陈胜。2、类似联想:是经由某一类似点而把有类似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例如以鲜艳、烂漫为中介,少女与鲜花、鲜花与春天常常被联结,等等。3、对比联想:是把两种以上可以比照而又有关系的事物或现象联系如从李逵想到李鬼,从月亮想到太阳,等等。不是信马由缰的,而是遵循某些可看某些可知的条件进行的,所以,联想虽然是创造性的,但也能用来考察人类的认识活动和过程。在联想主义者看来,只要分析联想过程中主体经验的延展轨迹,就能解释复杂的心理起生活或高级的心理过程。他们的研究大体说明了联想内在机制,亦即主体在放松状态或紧张情境中,可以由―个当下刺激出发,不由自主地向前、后、左、右等形象或意念络绎不绝地游动、延伸。联想在艺术构思中由于被某种基本意念所控制,因而是不完全的自由联想。因为,在艺术构思中,作家不可能不顾及人物性格发展、事件意义开掘、意境或主题思想呈现等方面所允许的程度去任意联想,而只能在有利于上述诸因素完满进行的范围内展开联想。因此,不是作家应该怎样去做,而是他不自觉地非要如此行事不可。意义联想和关系联想等较为复杂的联想形式也常常出现在艺术构思过程中。意义联想是把对象放在与中心意念、特定形象的特定内涵等相关的意义上予以联想;关系联想则是把对象放在特定的关系情境中予以联想。联想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的暂时联系”,是人与事物或现象之间暂时建立起某种联系并留下痕迹,进而引起对一连串其他事物的复现回忆、改造和加工。正是由于联想机制发挥了作用,想象的翅膀才开始腾飞,而艺术构思的才能渐入佳境。(三)灵感与直觉1、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线索(意念或形象)的思考获得突如来的顿悟,它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古希腊人认为灵感是在“精神吸入”的过程中产生的“对事物根本性质的突发性领悟”,所以英语中灵感又指领悟、顿悟。柏拉图视“灵感”为“迷狂”,认为它是个体精神与理念世界相交流的一种心灵状态。心理学认为,它虽然是突发的和不可预期的,但产生于大脑高度集中注意的优势兴奋之后却是肯定的。这就是说,它的发生虽偶然,却一定是长期思考的结果。从思维角度说,灵感大体上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感索以至达到寝食俱忘的程度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一种可能性结果。心理学发现,灵感往往发生于创造性思维久久酝酿并接近成成熟的阶段。它爆发动寸刻,常常是作家已经放弃了专注的沉思而干其他事情时,甚至是静谧的睡梦之时。由于某种触发,暂时中断的神经联系突然接通,从而出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在不经意间蓦然浮现于脑际。灵感爆发时,作家往往只注意无意得之的那一瞬间,仿佛天赐神授,而忽视了在此之前那长期且艰难的积累和思考过程。2、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英文译义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正在领会或知道的方式。在艺术构思中,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这里对推理过程的省略,不是不要推理过程,恰恰相反,直接认知和洞察事物,不但要依据过去积累的一切知识和经验,而且这些知识和经验还要烂熟于胸,并经过了平时反复的和多次的推理、判断和使用。只有这样,当某一事物初次呈现在面前时,才能从整体上迅速猜测洞察,并—跃而抓住其背后隐藏的奥秘。因而直觉虽然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直奔事物本质的—种思维方式,但实际上也内隐着更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更严谨的推理训练。直觉在艺术思维中主要有两大作用:(1)第一,作家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往往是由直觉得来的。有时家对闯入感官的某一毫不起眼的事物突然着迷,一下子意识到其中有某些东西可“写”。虽然他一时半会儿讲不出道理,却可能由此出发,逐渐建构起一篇作品。对此,巴尔扎克有很好的体会。他说,有时对一个细节、一个字的洞察就可能唤起一整套意念,再从这些意念的滋长、发育和酝酿中,诞生出一场场显露匕首的悲剧,或妙趣横生的喜剧。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所创作的著名小说《墙上的斑点》便是她从“第一次”看见客厅墙上的斑点,突然萌生出来一连串思绪开始的。(2)第二,作家第一次听到某故事或社会现象时,能发觉背后某种异乎寻常的使人深省的内蕴,而这一内蕴就好像是为他准备、为他所仅见而别人毫无察觉的。例如1887年6月,阿·费·柯尼把自己从监狱女看守长那里听到的有关罗查利的故事讲给托尔斯泰听,托尔斯泰听后,立刻直觉到它背后隐藏着某种待发掘的东西,马上请求把这个故事让给自己。虽然是柯尼最先听到这个故事的,但是柯尼只把罗查利之事当做文轶闻或笑料随便讲讲,而托尔斯泰则从这个故事中“直觉”到一到一种无法言传的魅力所以才根据这个故事创造了具有警世意义的小说《复活》呢。由上可见,直觉主要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性顿悟。直觉有时与灵感纠缠在一起,但直觉并不是灵感。它们的区别在于:(1)其一,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做出敏锐的判断;(2)其二,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