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感情脉络;2、赏析文章优美语言。教学重难点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方法朗读、讨论、点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把握文章脉络一、导入(3分钟)同学们,中国近代有这么一个人,1948年他说过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他的为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就是朱自清,相信大家对于朱自清,并不陌生,初中时候我们学过他的哪些文章?(学生回答,《春》、《匆匆》、《背影》)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朱自清,一起来学习他的《荷塘月色》,一起领略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之美。(展示介绍朱自清生平、著作等相关ppt)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在学习文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文章的创作背景。(展示介绍创作背景的ppt)二、学习生字词(展示ppt学生齐读)(1分钟)袅娜(nuó)霎(shà)时独处(chǔ)蓊蓊(wěng)郁郁斑(bān)驳煤屑(xiè)敛裾(jū)曲曲(qū)折折弥(mí)望乘(chéng)凉酣(hān)眠倩(qiàn)影踱(duó)步薄(bó)薄脉脉(mò)媛(Yuàn:美女;yuán:美好)三、听录音,感受荷塘月色之美,大致理解文章,思考文中的线索。(10分钟)四、1、解题(提问,全班同学齐声回答)(4分钟)文章的题目是荷塘月色,题目中包含了什么?题目就包含了两重意思,一个是月色下的荷塘,一个是荷塘上的月色。这两个景色是文中的的重点部分。2、(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第4段荷塘美丽的景色。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第7-9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第10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2)归纳分段。第一部分(第1—3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4—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8段)写“月下遐思”(情)五、把握文章脉络(20分钟)1、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朱自清去月下散步的目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提问,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正是因为作者心中不宁静,所以他去散步的目的是寻找宁静。这句话中几天,交代了作者心中的苦闷并不是今晚才有的,而是已经持续了几天。这句话交代了观赏荷塘月色的缘由,是全诗的感情基础。2、作者的行踪是如何的?(请同学回答)出家门——荷塘——回家这是文章的明线。3、一起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看看他的心情怎样变化。(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篇)。(2)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渴求宁静)。(3)4、5、6段未直接写出作者的心情,但通过作者对荷塘、月色优美景色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暂时沉浸到了在优美景色中而忘记了烦恼,寻得了片刻的宁静。(4)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片刻宁静得而复失,过渡极为自然)。(5)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心境回到现实)。(6)什么声息也没有(结尾)补充:作者写采莲的作用。(1)对采莲这种自由生活的向往;(2)思念江南家乡4、归纳文中作者感情变化(提问学生回答)淡淡的忧——淡淡的喜——忧愁加深5、归纳总结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们一目了然的,是作者的行踪,一条是通过品读句子得出来的,是作者的感情变化。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这是因为作者心中的忧愁与苦闷,所以他才出门去散步,见到荷塘月色,心理宁静了些,有了些许喜意,但是接下来联想到自己无法体会到江南采莲习俗、想到自己的家乡,回到家后又是一片寂静,这是作者心中愁绪加深了。六、课堂小结(2分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起分析了《荷塘月色》的文章脉络,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在散文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寻找文章脉络的方法掌握文章、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赏析文章第4—6自然段,感受语言之美一、朗读第4自然段,感受月色下的荷塘之美。想想这一段描写了那些内容。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引导学生找出句子,进行赏析)(15分钟)1、月色下的荷塘有: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2、荷叶: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田田写出了荷叶的多;用“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喻荷叶,写出了荷叶亭亭玉立,灵动飘逸的柔美的姿态。3、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4、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香比作歌声,用了通感的手法,写出了优雅和宁静。5、荷波: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把荷波比作闪电,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6、流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流水脉脉,拟人,默而有深情。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叶子下的水,言有尽而意无穷。7、总结第4段的描写。在这一段中,作者没有提及月光,但不管是静止画面还是动态景象,处处都存在着淡淡的月光,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那荷叶、荷花的情态,以及为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静而动的空间顺序:茂密荷叶→多姿荷花→缕缕荷香→叶.花颤动→流水来写的。这段文字写得形、味、色、声俱全,动静相宜,虚实相应。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月下荷塘的淡雅静美。二、朗读赏析第5自然段(12分钟)1、这一段中写了什么?月光、月影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替代“泻”,用“漂”替代“浮”呢?(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泻”的范围广,与“流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照”的范围窄,又过于直白,不能与“流水”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泛。“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浮”写出了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的情状,描绘雾的轻飘状态。3、“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这句话中,“洗”字的好处?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呈现出的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4、“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中为什么要用“画”?“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三、朗读第6自然段,感受荷塘四周的景象。(6分钟)荷塘的四周。在这里,作者以树为着眼点,由远及近,由静到动写出了杨柳、远山、灯光、蝉声、蛙声。四、总结(6分钟)1、作者是如何使语言将景色写得如此美的?(1)作者精心选用恰当的动词,使语言准确、贴切,创造出生动的意境。(2)作者善于运用叠词,传神地描写事物特征,加强语气,舒展文气,增加音韵美,深化物态情貌。(3)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创造出引人入神的意境。2、文中情景关系:情景交融缘情写景——寄情于景——触景生情五、课堂小结(1分钟)这节课,我们着重分析了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深深地感受到荷塘月色之美,在写美景的同时作者也融入了他的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六、作业。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